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历史规律中的作风与改革现实1、依法治国精神的体现。马克思说“法权关系或意志关系的内容是由当时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商品交换关系和社会凝聚管理关系是基本的社会生产关系和国家社会关系。“只有使法律代表人民意志 ,为其所创立 ,使国家制度的实际体现者人民成为国家制度的原则” ,① 才能使法即法律法规规章与人民实践的要求 ,有效循环运转。“使普遍事务成为反映具有自我意识的人民意志”的真正普遍事务。这里直接民主制是基本运行方向。党的领导正是为达到这一状态。所以德治、法治也是同实质的两种表述。使最广大种类行业人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对占有范畴的论述可以从三重维度进行理解。首先,马克思概括了占有范畴的历史演变过程,说明分离后的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中的交换占有否定了分离前的共同体所有制下的土地占有这一规律。其次,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角度出发,马克思分析了占有范畴的现代形式,他否定了黑格尔以自由意志所有权界定占有范畴的法哲学理论,对黑格尔将所有权作为自由意志的外化过程的表述进行了批判和超越。最后,马克思对占有范畴的分析,体现了他对于“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法的具体运用,重新呈现了立足于现实经验生活的法权与经济权利相统一的占有范畴理论。  相似文献   

3.
《论离婚法草案》一文蕴含着丰富的立法、婚姻法及法哲学思想。就立法思想而言,马克思不仅在该文中揭示了"立法的本质是反映事物的本质,立法应以事物的本质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基础"这一重要原理,而且指明了实现这一要求的根本途径,即法律"应该同人民的意志一起产生并由人民的意志所创立"。这对于我国在立法过程中贯彻立法的民主原则和科学原则,推动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富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思想贯穿于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整个思想进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分析与对全球化进程的分析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与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研究相对应的是他对于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形式的预测,这一预测分为马克思早年的“共同胜利论”和晚年的“跨越论”两个阶段。马克思这两个阶段的理论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跨越论”是“共同胜利论”的逻辑结果,而其内在的逻辑动因则是全球化。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民主法制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并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这是新时期党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感到,我国的人大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开创新的局面,真正落实宪法所赋予它的法律地位,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现四个统一,达成四个目标:就是要把代表人民意志同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统一起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指导思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部分。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要坚持以宪法为根本依据。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具体实践中,要始终注意把握以下几条指导思想。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一般把法说成是“神的意志”、“主权者的意志”等。马克思、恩格斯对法的本质的贡献在于他们首次指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和反映,是被奉为法律的阶级意志。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本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方法上基本和资本主义相似。”方法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不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权利观是马克思国家与法权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马克思权利观的研究,要避免理论"碎片化"和简单化的研究倾向,从整体上厘清和剖析权利观念对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法权哲学思想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的说来,"人的问题"是马克思权利观叙事的话语动力和理论主题,马克思正是从"人的问题"出发,以自然与历史、历时与共时、一般与特殊三重理论关照,深入研究了其在权利问题上的理论态度,澄明了权利问题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以及对平等问题的一般性论述中,都包含着他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平等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表现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的法权观念;社会主义平等虽然消除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剥削,但按照原则却仍然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因而是形式平等而非实质平等;社会主义平等是无产阶级利益要求的体现,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且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在对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论述中,马克思不但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相区分,而且他对社会主义的说明也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因此,只有回归马克思的文本,才能坚持马克思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本义,才能正确践行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人民至上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占有重要地位。追溯理论渊源,马克思早在《法兰西内战》中就借助巴黎公社的一系列民主实践,系统阐释了“人民主体”的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提供了思想指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哥达纲领》的“国家帮助”论调进行了批驳。指出:纲领中所提到的“自由国家”不过是一个缺乏社会历史根基的空泛概念;未提供任何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可资利用的条件;“铁的工资规律”与“废除工资制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言语矛盾;在劳动人民的监督下由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想法,取消了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构建中的主体地位。这一论调隐含着“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消磨无产阶级革命斗志”的拉萨尔主义的理论用意。马克思对这一论调的批判给我们的启示便是:在资产阶级掌权的国度,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身解放,决不可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的“施舍”。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志提出,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无产阶级“法律至上”,就是“人民意志至上”。坚持社会主义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就是坚持只有人民的意志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允许任何个人的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有的同志不同意提“法律至上”。说,法律应当有极大的权  相似文献   

12.
实现战略目标、战胜艰难险阻,既靠战略实力,也靠战略意志。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历程中,不惧万难、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砥砺前行,铸就了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战略意志。新时代中国战略意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生动运用和展现,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战略意志的传承创新,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构成。新时代中国展现出目标坚定、信念执着,坚毅果敢、坚韧刚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战略意志;形成了具有独创性思想内涵、学理支撑、话语表达和鲜明品格的战略意志理论;提出了砥砺升华战略意志,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3.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其伦理思想的重要特质,这源于马克思思想的实践性;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命运的探讨经历了不同时期,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揭示现实社会生产关系,并从伦理学意义上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4章末尾,有一段总结性的论述:“从资本主义生产方(?)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①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这一科学结论中提出的“重新建立  相似文献   

15.
薛花 《理论学刊》2023,(6):100-106
情感对人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关心人的生存境况,开创了情感生存论。鉴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导致了人的情感异化,马克思主张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以劳动的解放与自由实现人的情感的全面发展。领悟马克思情感生存论的意蕴,对新时代促进人民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雒新艳 《唯实》2009,(8):69-73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从确立之初就被奠基于“虚假性”坐标之上。这一坐标的逻辑演进过程是:《莱茵报》时期,由于信仰与现实的冲突,意识到法律和观念实际上是在维护有产者的利益,进而意识到了原有理性信仰的虚假性和欺骗性。继之,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以及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批判,揭示了思辨哲学的颠倒性和掩饰性,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其原因。后期,马克思集中批判了以“商品拜物教”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掩盖性,并判定:随着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劳动与资本分裂等异化社会关系的消亡,作为异己力量出现的意识形态概念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对保证权力服从人民意志和忠于人民利益十分重要。许多深谙权力艺术的政治家,对此是深信不疑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和宪法之父麦迪逊说,没有人民的监督,政府便会蜕化变质,人民是自己政府唯一可靠的看守人。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提出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他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特殊的利益”。列宁说,强大的人民监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一马克思晚年在对俄国社会的研究中,就提出了在特定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马克思关于俄国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在1881年2月底至3月初给俄国女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系统阐述的。在复信草稿(初稿)中,马克思坚决反对把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变成一切民族都注定要走的道路。“我明确地把这一运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道德的表述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上。他的道德批判具体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维度:一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批判,二是对一般道德的理论批判,三是对社会现象背后社会结构与制度的道德批判。通过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进行辨析和阐释,可以在历史语境下更深层次地解释马克思理论中的道德思想。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进行价值审视。在理论层面上,马克思以“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价值旨归;在实践层面上,马克思的道德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和现实关怀,它为人们提供了通达“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和寻求美好生活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全面论述了人类普遍交往活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等内容。“世界历史观”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逐渐生成,其包括霸权政治、普世价值、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等主要内容,这种“旧世界历史观”给整个人类社会都带来深重的灾难,已背离当今人类历史发展的价值诉求,现实呼唤“新世界历史观”的出现。习近平总书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新世界历史观”,继承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精华,凸显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诉求。这种“新世界历史观”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战略构思,必将在重建世界秩序的过程中逐步取代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旧世界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