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协同立法协同监督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催生出的新兴立法形式和监督形式,两者互为支撑、互相促进。本文通过梳理各地人大常委会协同立法协同监督实践样本,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结合宜荆荆都市圈建设需要,提出宜荆荆都市圈协同立法协同监督机制的构建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环境警察制度是指环境警察机关及其环境警察在法定职责范围内,运用警察权对在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违法行为实施制裁、对犯罪行为进行侦查的一系列法律制度的总称。在我国尽快建立起环境警察制度对于有效控制环境风险,保障民生,解决环境执法软弱等均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警察执法规范化与警务创新的体现。世界许多国家为应对在经济发展中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纷纷建立了本国的环境警察制度,这对我国也具有借鉴意义。尽管至今我国尚未建立起环境警察制度,但我国公安机关涉及环境执法的实践已有经验可寻,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国环境警察制度的建立具有可行性,同时也须克服一定的障碍。应当从机构人员设置、职责权限、执法程序等诸多方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则设计。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是城市的未来,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当前,如何推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是我国面向高质量发展新时期的重中之重。提升我国都市圈协同发展水平,应深化区域产业协同集聚,延伸产业一体化网络组织,细化都市圈产业分工体系;加快构建现代都市圈的立体交通设施系统,提升区域的可进入性、通达性和出行衔接程度;遵循都市圈的时空结构演进规律,实现都市圈的良性循环与扩展,提升区域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环境的一种重要司法救济制度,具有与传统的环境侵权私权诉讼不同的特征。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缺少相关的立法规定,致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中存在困境。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其必要性。我国应当依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探索正确的构建思路,确立我国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切实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立法多数决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现代民主立法程序的核心是“共同议决”。如果说,审议中的“合议”是通过表达、冲突、妥协和整合各种利益以体现民主合意的话,那么,在充分平等合议基础上的表决则将根据“多数决定”制度所作出的“共决”来实现民主合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法庭口译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深入,涉外民商事和刑事案件逐年递增,对于法庭口译的需求也呈急剧上升趋势.可是,我国的法庭口译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涉外诉讼活动的需要.本文拟通过对我国法庭口译制度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法庭口译制度的构建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量刑建议权对于充实公诉权的内容、制约法官裁量权、完善诉讼构造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的改革实践显示出建立量刑建议制度的必要性。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各个环节的设计,科学地构建具体的量刑建议制度。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使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构建。  相似文献   

9.
向立 《求索》2012,(12):232-234
本文从判决离婚的含义、法定条件和依据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判决离婚制度。从离婚标准、离婚原则以及婚姻法的调整对象等视角分析了我国判决离婚制度的局限性:感情破裂的离婚标准忽视了婚姻的伦理性,没有完全反映婚姻的本质属性;感情破裂的离婚原则超越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状况;以夫妻感情作为婚姻法的调整对象不合法理;感情破裂的离婚标准不符合我国婚姻关系的现状。从立法原则、立法技术、立法取向等角度提出了我国判决离婚制度的合理化建议,主张在立法原则上,离婚的法定理由应当是婚姻关系已破裂;在立法技术上,采取概括主义统领并结合列举主义的模式;在立法取向上,离婚理由应相对宽大和自由。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刑事悬赏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悬赏作为一种特殊的悬赏方法,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我国的刑事悬赏还不够成熟,没有真正形成制度。构建刑事悬赏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具体设想:海报的制作;适用范围;赏金来源;赏金数额标准及发放原则;举报人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前,湖北省饮用水源污染呈现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相结合的新趋势。由于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规定不足,导致了饮用水源进一步恶化。因此,从饮用水源可持续利用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入手,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源优先保护区制度、预警和危险事件应急制度等基本法律制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假释监督保护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释是刑法规定的对判处徒刑的犯罪分子附条件予以提前释放的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对犯罪人适用假释体现了我国改造罪犯的政策和法律精神。目前我国的假释制度的监督考察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假释制度建立的初衷。文章对比了我国和国外法律的假释监督制度的不同,并从机构人员设置、立法和具体措施几方面对构建我国完善的假释监督保护制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有限合伙法律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合伙是合伙的特殊形式之一,具有其他企业形式所不能取代的独特优势。在当今世界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有限合伙都是一种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我国至今尚无关于有限合伙的法律规定,现行法律法规的许多规定对有限合伙造成了适用障碍。因此,国家应制定统一合伙法和统一有限合伙法,解决诸如合伙人权利义务、合伙人数量限制、法人能否成为合伙人等具体问题,从而建立、健全我国的有限合伙法律制度,适应经济发展和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立法需求。  相似文献   

14.
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痼疾,各国也都无一例外地将惩治贪污腐败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治理工作。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是预防和惩治官员贪污腐败行为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在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立法和执法经验,被称之为“阳光法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立法过程中,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就曾倍受关注,但遗憾的是最终未能将其列入。在当前反腐败斗争任务仍任重道远的情况下,应尽快将这一制度纳入公务员法或单独进行立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承载,“都市圈”填补了我国城镇化的最后一块拼图,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探索武汉都市圈府际协同治理的实践历程,可归纳出影响圈内协同治理的主要问题:地区不平衡引发协同治理源动力不足;传统区划壁垒导致协同治理驱使力不强;横向协调机制不健全造成协同治理助推力不够等。对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转变激励模式,实现有序竞合;完善规则规范,促进圈内互信;优化协调机制,构筑制度保障;引入多元主体,推动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社会废除死刑的呼声不断高涨,死刑的程序控制也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在上诉程序中规定强制上诉制度,确保死刑案件得以公正地审判,对死刑的限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不同方面论证构建强制上诉制度的必要性,对比研究国内外关于强制上诉制度的立法例,提出在我国构建强制上诉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孙柏宁  朱晨曦 《群众》2023,(2):21-22
<正>我国新型城镇化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高级形态,都市圈的作用不断凸显。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下,都市圈以城市间密切的分工协作,正成为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本单元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群和都市圈要集约高效发展,不能盲目扩张”。构建集约高效的都市圈格局,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更有利于加快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形成新时代中国空间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主办侦查员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落实办案质量责任终身制和突出主办侦查员办案中主体地位的主办侦查员制度是当前刑事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构建主办侦查员制度对于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司法责任体系,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加强公安队伍规范化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构建主办侦查员制度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和操作落实层面均存在一定的障碍。严格规范的遴选机制、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科学合理的监督问责机制和与责权利相一致的职业保障机制是主办侦查员制度构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当前,洗钱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一大公害。随着金融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如何防止洗钱者利用金融系统洗钱成为建立和完善控制一国乃至跨国洗钱的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任务和内容。针对近年来我国洗钱活动的特点及我国金融业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我们应从法制、人员机构、技术手段及监管合作等方面构建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控制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杜莉 《人大研究》2008,(12):32-36
立法评估在我国的立法上尚属新鲜事物,都停留在摸索阶段,还没有多少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经常性、常规性的立法质量评估制度,没有法定的立法质量评估机构,没有成型的立法质量评估程序和方法.反馈机制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律法规质量。近两年,浙江、安徽、上海等地立法机关陆续开始立法后评价的探索工作,引起了较大反响。在各地纷纷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切实可行的立法后评价方法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立法质量评估制度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