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一个由多种监督制度构成的有机系统,因此党和国家监督治理效能不仅取决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自身的健全和完善,更取决于系统内部多元监督主体之间的合理分工与有效合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1]审计监督作为独立的、专门的经济监督主体,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优势。“随着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深化,审计过程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单方面的过程,而表现出一种互动的倾向”。[2]换言之,审计监督与民主监督在监督内容上互相补充、在监督方式上互为助力。监督内容上,  相似文献   

2.
<正>突发事件标准体系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的坚实保障和重要支撑。[1]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特别提到:要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加快推进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国家应急救援等领域标准建设,抓紧完善国家重大安全风险应急保障标准。构建多部门多区域多系统快速联动、统一高效的公共安全标准化协同机制,推进重大标准制定实施。[2]因此,深入研究突发事件应对标准化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作出了专门部署。2019年以来,全国各级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相继更名为监察和司法委员会。面对更名后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在维护司法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方面的职责和作用更加凸显的新形势,面对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新情况,我们必须从新时代加强制度建设的战略全局、从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功效出发,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人大司法监督制度的新内涵、新要求,把人大司法监督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本文拟围绕"加快推进人大司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八个明确”的重要阐述,其中一条就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任务总体完成的情况下,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同样需要从体制、机制、具体路径等方面进一步更新和提升以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而这还需藉由完善的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法律体系。从治理体系来看,完善的法律体系将促进中央和地方层面政府运行保障制度精细化、权力配置边界清晰化等。  相似文献   

5.
董宇 《重庆行政》2023,(2):61-6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列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五项重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1]。基层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是国家政权直达基层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国家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场域;基层社会治理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对有关事项进行规范和调节的过程,也是社会自我服务并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过程”[2]。因此,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须立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宏大背景,关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的衔接与互动,从理论上厘清其内涵和外延,从现实发展中探究其困境所在,进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6.
刘琳  胡越 《重庆行政》2023,(5):82-85
<正>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党校初心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得以广泛运用。从教学实践来看,一方面,案例教学具备激发学员思考[1]、强调双向交流[2]、坚持问题导向[3]、重视能动性和实践性[4]等优势;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的提出合作是以实现共同目标为导向的共同行动[1],“协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合作。就政府部门协同来说,协同是指政府组织间的合作与一致行动[2]。数字政府的发展是政府内部各层级协同共治的过程[3]。从已有研究来看,政府间协同和协同治理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仍然围绕政府组织间主流的科层制组织形式,包含从更高层级到地方不同层级的纵向整合以及不同功能的横向部门整合两个方面;二是各政府服务平台在架构上趋于平台化模式,将其作为数字能力的基础配置,目的是通过数据平台或载体上的信息和数据传递价值,促进政府间扁平化与互通融合。而搭建数字化平台必然吸引公众参与,一部分具体表现为在政府互动平台中收集并回应社情民意。三是重视数据资源体系的开放共享,将其作为当下打破部门主义割裂和解决管理“碎片化”问题、实现数字政府建设“敏捷高效、智能精准”目标的有效方式[4]。  相似文献   

8.
<正>街道人大工委是基于乡镇人大撤销而设立的,街道人大工委创新性的设立极大地优化了街道权力结构和基层民主政治生态,在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制度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1]。街道人大工委是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街道设立的人大工作委员会,是人大制度体系的“末梢神经”。街道人大工委是城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渠道和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9.
正以解释《宪法》第七十一条为契机促进宪法实施和监督,既是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规范行使特定问题调查权的客观要求,也是树立人大权威、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应有之义。一、问题的提出2017年初,面对持续雾霾天气,北京大学法学院沈岿教授建议全国人大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推动雾霾治理,"通过这一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成立,启动相应研究、报告以及立法程序,真正全面提出治理雾霾的方案"[1]。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再次强调了要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使各级人大  相似文献   

10.
没有程序,就没有权利的实现。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普遍定律。在一定程度上说,法治社会是由一套程序规则支撑的权利体系^[1]。人大监督权要付诸实施,必须有完整明确的监督程序。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建立和完善监督程序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程序建设不断推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现代法治的要求看,人大监督程序的建设还处在探索过程中,仍然是人大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翻^[2]。  相似文献   

11.
地方各级监察机关通过制定和执行监察规范性文件,履行监察专责.如何通过备案审查机制,监督这一新的制度规范合法,保障监察权正确有效行使,成为当前的一个新课题.《法规、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办法》(以下称《工作办法》)授权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监察委员会制定的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此后,省级人大常委会开始修订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部分地方将监察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1].《法治中国规划(2020—2025)》明确提出,"强化对地方各级政府和县级以上政府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监察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目前,地方"一府一委两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已基本纳入同级地方人大常委会备案范围,接受人大监督[2].但是,地方监察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制度建设较为迟缓,制约审查工作的开展.地方监察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应当基于其制定目的、规范内容与地方监察机关独特的领导体制,建立三重备案审查机制,从而实现全面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2.
<正>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职能的要求,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正>“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我国农业发展提出的重要理念。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1],2016年和2023年,“树立大食物观”分别被写入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2]。简单来说,“大食物观”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内涵:一是确保粮食保障的基础地位;二是注重食物品种的丰富性;三是突出广泛多样的食物来源[3];  相似文献   

14.
张咏 《人大研究》2022,(7):16-22
<正>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肯定其民主意义和价值,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解读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1]。12月19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1]2021年7月14日,欧盟正式公布了“减碳55%”的一揽子提案(Fitfor55package),其中提出欧盟将构建“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CBAM)。[2]2022年12月13日,欧洲议会与欧盟委员会达成临时协议。根据该协议,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进入适用过渡期,在过渡期内进口商的义务仅限于向欧盟有关机构报告,而当欧盟确定过渡期结束,碳边境调节机制正式适用后,欧盟成员国将对不符合欧盟环境标准的某些进口商品征收额外的碳关税。临时协议还规定,欧盟专门委员会将在2027年底对碳边境调节机制进行全面审查。[3]  相似文献   

16.
正监督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世界上不同国家都结合自身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设计和建构了权力监督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命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更是把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总体框架中。监督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1]。根据宪法规定,全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对"一府一委两院"履职和法律实施状  相似文献   

17.
宪法法律赋予我国各级人大常委会保证法律法规实施的职责。多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一方面通过完善立法不断增强法律的可实施性,另一方面通过改进和实施各种法律监督方式保证法律法规得到正确有效的实施。在人大监督、保证法律法规实施的各种方式中,执法检查是各级人大常委会最频繁使用的执法监督方式,也是最有效的人大执法监督手段之一[1]。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就做好人大监督工作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使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党内监督重要内容之一的巡视制度提出新要求,要求重点加强对党的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破解“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强化政治巡视,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完善巡视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制度等。新时代,我们党对巡视制度的高度重视,使普通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成为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坚实基础和依靠力量,极大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立由人大产生的监察委员会,这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这是因为:监察委员会"位高",行政监察升格为国家监察;监察委员会"权重",解决监察全覆盖不够问题;监察委员会"有力",有望破解反腐力量分散现状。需要强调的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国家监察体系设计要体现党的绝对领导,从组织体制上确保国家监察职能在纪委监督框架下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