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上,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通过王国间的朝贡往来及民间贸易联系,以和平的方式在宗教、器物、饮食、习俗、科技、语言和艺术等文化领域开展广泛交流。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民间为主体,多领域、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格局,重点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可通过创设机制、拓宽渠道、协调关系、监督落实等方式,推动双方文化交流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缅甸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两国人民在漫长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缔结了“瑞苗胞波”的友好情谊。中国和缅甸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这为促进两国建交后的友好合作交流奠定了扎实基础。现阶段,中国和缅甸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元立体的格局,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进一步推进中缅文化交流发展,需要从中缅战略层面助推、建立健全文化交流平台机制以及促进民心相通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在近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文化交流鲜有中断、总体向好。自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两国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马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为文化交流指引了方向,旅游和教育交流往来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动力。中马两国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机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在教育、旅游、媒体、翻译和学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文化交流成果。着眼未来,中国和马来西亚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持续推动双方政治互信和经贸往来,也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文莱自古就有友好往来的传统,从南北朝时期到明朝末年,中国和文莱的商品贸易、官方往来频繁,促进了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1991年中国和文莱建立外交关系,两国通过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合作、文化旅游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中国和文莱的历史友好传统、当代两国政府间不断增强的政治互信、日趋紧密的经贸合作以及两国独特多样的文化元素,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和越南关系的正常化和深入发展,中越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交流机制,文化交流在党际交往、教育合作、民间沟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进一步深化中国和越南文化交流,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老挝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邻国,两国开始互通有无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在老挝掸国时期,中国便与掸国进行交流。从堂明国时期起,中国便与老挝正式进行第一次官方的往来。1961年建交以来,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国和老挝的文化交流不断向前发展。目前,中国和老挝的文化交流向着纵深和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在合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国和老挝文化交流更为紧密,传统友谊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7.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重要线路。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与东盟国家文化相互渗透和交融。中国与东盟在文化交流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并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与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中国国家治理面临全新挑战,开始踏上艰辛曲折的现代化之路。只有全面考察中国国家治理的历史进程,才能深入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规律,才能更好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未来走向。中国国家治理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萌芽、发展和成熟。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变革历史积淀的超越,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实现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要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女性伦理是性别文化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女性伦理文化以男权主义为其生成背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时至近代,中国女性伦理文化在西方思想和女权主义的冲击下,在中国社会自身发展动力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转型,从而也奠定了现代中国女性伦理文化的基本雏形。进入21世纪,中国女性伦理文化又面临着未来发展问题,何去何从成为中国女性伦理文化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关岭南文化历史地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立足中国加以论证,很少放眼于世界,从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史中,全面分析评价岭南文化所具有的特殊历史地位。本文便试图对此作出一番综论。  相似文献   

11.
就在跨入新世纪的门槛上,正当人们高唱"全球化"的凯歌时,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它不仅使具有象征和标志意义的世界贸易大厦荡然无存,给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期望值,使人们重新思考过去一系列乐观的价值取向,重新唤起了学界对于一系列重大国际、民族、经济、文化、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2.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文化底蕴深厚,本研究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考察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泉州海丝历史文化魅力何在以及当前如何让泉州海丝魅力重放光彩。物质文化魅力是泉州海丝魅力之基,非物质文化魅力是泉州海丝魅力之形,内在精神魅力是泉州海丝魅力之魂,泉州海丝历史文化资源的转化及其历史文化魅力的释放,首先物质层面要保护与开发泉州海丝历史文化遗存,其次要重视海丝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最后是要注重海丝精神内核的升华,将泉州海丝文化和精神融入整个城市,走进城市的外在和内心。  相似文献   

13.
以利玛窦陵园碑刻文献考察为起点,通过对相关书面文献的核查,追述利玛窦来华的过程并阐述“利玛窦经验”,分析利玛窦墓地的文化变迁,总结利玛窦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最后得出几点启示:第一,利玛窦以他个人和群体的努力,开启了东西方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实质交流.第二,利玛窦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同时也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实现了互动双向的输入与输出.第三,今日之中国在与他国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当重拾“利玛窦经验”和“利、徐之交”的“温和主义”路线,广揽人才,重温大国气度与开放情怀.  相似文献   

14.
15.
民国时期是甘南汉藏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在文化交流中,民族精英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积极学习汉文化,变革传统寺院教育,推进政治体制革新,支持、帮助专家学者在甘南的调查研究。推动了甘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海洋战略实践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突出强调海防安全的重要性和组建海军的紧迫性,同时辅助发展海洋测绘、渔业和港口建设等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关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在全面改革开放时期高度重视海洋,制定了《全国海洋开发规划》,海洋经济也有了大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将海洋经济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为建设海洋强国谋篇布局。十八大以来,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进入建设海洋强国时代。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在吸取苏联政治体制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总结思考建国三十年来政治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对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还需要在新世纪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商周以来,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中原交往愈加频繁,在碰撞与融合中,楚国文化既保持了自己的特征,又显示了其与中原文化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靖姑系闽台人民共同敬仰的女神,陈靖姑文化在闽台交流中具有独特的桥梁纽带作用。闽台陈靖姑文化交流与合作前景相当广阔,潜能尚待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广西加强文化交流的平台建设,通过社团交流、科教文卫交流、公共媒体交流等方式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扩大了中国在东盟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在面向东盟文化交流与海外统战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