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人民法院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障法律的准确实施,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障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障。运用法治手段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是人民法院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必须做出的努力与贡献。至关重要的是要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个案监督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监督职权的一项制度,是以权力规制权力的重要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这一政权组织形式的必然要求,符合法理,具有宪法和法律上的依据.这一制度能够促进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防止权力滥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3.
信春鹰 《中国人大》2008,(14):10-13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是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是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的重要内容。监督法在现行备案审查制度的基础上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作了专章规定。  相似文献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权组织形式。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民主具有决定意义。"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的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大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伯海 《人大研究》2002,(10):10-13
在我国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它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权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它产生 ,对它负责 ,受它监督。然而 ,由于作为权力机关的人大缺乏明确的机构来负责对行政、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督 ,从而使得行政、司法机关中官僚主义盛行 ,不作为、延迟作为、不当作为、甚至违法作为的事件不断发生 ,并由此滋生出了大量的“灰色腐败”问题 ,既侵害了公民权益 ,又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 ,消除现存制度的严重官僚主义所滋生出的“灰色腐败”…  相似文献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他们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表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等等。因此,人大代表是一种职务,而且职责光荣而神圣。  相似文献   

7.
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案件的监督工作 ,既有宪法和法律的概括授权 ,又有直接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对它负责 ,受它监督。”地方组织法也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受理人民群众对上述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由此可见 ,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是全方位的 ,不仅包括宏观意义上对其整体执法活动和全面工作的监督 ,而且包括对具体案件的监…  相似文献   

8.
陆介标 《人大论坛》2007,(11):20-21
为什么要加强人大的监督工作? 1994年,江泽民同志指出:“掌握权力而不接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人大的监督是代表人民进行的监督,它是一种国家体制,而不是个人行为。”“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在民主化进程中,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同时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监督权是宪法赋予各级人大的一项强制性权力,其实质是国家权力运行的控制机制,其职能是为了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保障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防止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滥用权力。人大的监督具有四个特性,即:法律性——保障法律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监督"一府两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权力。要使监督到位,首先必须认识到位,提高对监督重要性的认识。——人大监督具有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具有权威性、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就整个国家监督体系而言,这是法定的权力,不是可监督可不监督的问题。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也是法定的义务,不是可接受可不接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现行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的概况与一些西方国家的违宪审查机制不同,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由它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具有最大的权威性,也比较符合中国的实际。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法规备案审查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监督方式。我国的法规备案审查制度包含着违宪性审查和违法性审查两个层次的内容,其最高层次的法律渊源是宪法。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宪法虽然赋予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这项职权,但有关法规备案审查的具体程序,多年来一直缺乏法律规定。到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立法法,对法规备案  相似文献   

11.
一、依法行政的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行使职权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其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而法律,必须是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第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依法治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不同,依法行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者说,依法行政是根据依法治国方略对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依法行政首先是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使行政权力,管  相似文献   

12.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人民通过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表达意志,治理国家。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依法行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政府与人民、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行政权与法律等的关系问题。第一,对政府提出依法行政的要求,植根于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只能是人民的公仆,而不能相反。第二,行政机关由权力机关选举产生,政府必须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第三,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是通过法律表达意志,因此,政府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主要就是执行法律。政府从根本上说,是行政执法机关。第四,依法行政非常明确地摆正了权与法的关系,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来源于法,行政权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制》2014,(31):24-25
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要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可以从宪法、法治、立法、依法执政等多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为此,应当根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强化法治权威和良法善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推行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在加快建设法治中国进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正>总的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水平,与宪法、法律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人大制度在地方的实践和情况也不尽相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这对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杨继雄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所依的法,是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的宪法和法律;是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具有...  相似文献   

1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向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为此,人大代表的履职实效直接影响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的发挥,更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织和活动原则。实现依法治国,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必须独立行使审判权,做到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忠于人民利益。我国现行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条规定确立了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简称“审判独立原则”。审判独立作为司法独立原则的核心,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法官法以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  相似文献   

18.
1、如何理解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法第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国家性质决定了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国家权力是由各级人大代表组成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大代表是人民经过民主选举产生,派往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参与行使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省、设区的市、县四级人大将要换届,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通过换届,选出一支高素质的人大代表队伍,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提高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水平,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将一个改革开放、富强文明的中国带入21世纪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在本级国家机构中居于全权的首要地位,行使立法,监督和保证宪法、法律的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决定以及选举任免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负责人的权力。代表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20.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人大监督是我国对司法权力监督的基础和核心,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在整个监督机制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司法权是国家权力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