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协议中行政优益权的法律规制,有利于降低行政优益权滥用风险和摆脱现实困境.行政优益权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是维持行政协议中行政性和民事性的平衡,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践中,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行政优益权的规定较为笼统,极易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亟需完善相关立法,明确赔偿标准,适当运用比例原则,发挥协商在解决争议...  相似文献   

2.
行政协议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一致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具有行政性与合同性双重属性。行政协议是现代行政法中十分重要的概念,但实践中对于行政协议的认定标准并不统一,造成司法裁判的不一致。关于行政协议的认定标准,学界存在内容标准说、目的标准说、行政优益权标准说、国家权力主体资格标准说、非市场行为性标准说等多种学说。但由于实务中行政协议种类繁多,采用单一标准难以对其准确认定,因此应综合缔结协议的主体、意思、目的以及内容等要素才能认定其是否构成行政协议。  相似文献   

3.
《北京支部生活》2007,(6):66-66
我的一位朋友不服国家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向其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上级行政机关经过复议以后,作出了维持原处罚决定的复议决定。现在他仍然不服,要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以谁为被告?  相似文献   

4.
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要把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为畅通复议渠道,对行政复议机关加强了约束,为方便申请人申请复议、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条例完善了相关制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涛 《实事求是》2010,(2):65-67
行政法上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程度是评价一国行政法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行政救济的宪法基础,是宪法确定的"法治原则"。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行政救济制度,但是在行政救济的立法和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应当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建构一个更加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行政救济体系,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行政协议法治化之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目前行政协议广泛存在,但是总体上行政协议却处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为了保障行政合作的顺利进行,把行政协议纳入法治化轨道势在必行.行政协议的法治化首先应当遵循相关行政法原则,同时还受契约自由、情势变更等私法原则的支配.在规则层面,行政协议既受行政实体法控制又受行政程序法控制,在必要的前提下可以适用私法规则.  相似文献   

7.
行政审批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力,行政审批制度是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各级政府管制的重要手段。大量过滥的审批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行政运作效率和公正廉洁,并与WTO的规则大相违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试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从旧体制下延续下来的行政审批制度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要求,这势必要求我们的行政审批体制进行改革,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有其内在规律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对行政主体的行政伦理的更高要求.当下,行政伦理缺失现象较为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文化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看,在于人性中"恶"的因素的扩张以及行政主体的侥幸心理.对行政主体进行"民本"思想教育、完善道德立法以及严格惩处是行政伦理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设置模式是分散式模式,这种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已暴露出例如违反自然公正原则、影响赔偿效率、由于各机关各自为政造成受理和执行的诸多困难等弊端。对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设置的改革思路应是“面向对象”的模式。重构我国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设置模式要换分散为集中,在“大集中”与“小集中”中,选择“小集中”,因为只有“小集中”的模式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推行行政公开,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行政公开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公开、行政主体公开、程序公开和办事结果公开.完善我国行政公开制度应确立正确的理念,逐步扩大行政公开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战后,随着“服务行政”等理念的兴起,行政指导作为一种灵活有效的行政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伴随我国改革的深入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这种温和而民主的行政方式被政府部门所接受,为人们所信赖。然而,行政指导同样是一把双刃剑。目前它在我国实践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行政指导行为受到法律约束的程度还很不够,相关责任救济机制仍未形成,这严重阻碍了行政指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行政指导从法律上进一步加以规范,加强程序规制,健全责任救济制度,从而建立起完善的行政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13.
推行行政公开,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行政公开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公开、行政主体公开、程序公开和办事结果公开.完善我国行政公开制度应确立正确的理念,逐步扩大行政公开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詹静 《唯实》2004,(12):52-54
一、行政公益诉讼的内涵及特征由于我国在立法初期,没有考虑到公益诉讼制度,致使整个诉讼法律体系中难以找到可以付诸实践的法律依据,直到目前,我国关于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定论。笔者试对行政公益诉讼概念作出如下界定: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机关或其他公权性机构的违法行政行为或不作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在法律赋予了诉权的情况下,非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和一般行政诉讼相比,行政公益诉讼有如下特征:(1)原告的特殊性。行政公益诉讼是由同被诉行政行为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表现出自身民主性差及现有监督制度乏力的局限,而随着相对人民主参政意识的增强,有必要引入行政听证制度以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试论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时必须说明其行为的事实根据、法律依据及其他理由。国内外的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该制度的规定还不够系统,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当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发生争议时,相对人经常会优先地选择信访、调解途径解决争议,其次才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制度具有受案范围宽泛、处理争议高效便捷、决定便于执行、申请不收费等诸多特征,具有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优势。应当充分发挥其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主渠道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文章深入分析了行政复议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提出了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主渠道作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万高隆 《求实》2005,3(12):59-6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安全有序、公平正义、人权保障的法治社会,建立完善、有效的行政救济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我国现有行政救济制度的内在要素与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足,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树立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执政、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完善行政救济立法,保障行政救济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及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行政问责制度是行政领导未履行职责或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滥用行政权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由特定责任主体追究责任的一种制度。构建行政问责制度,是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完善行政问责实体规范,明确问责主体、职责关系和问责标准,并规范行政问责程序  相似文献   

20.
李秀梅 《新视野》2005,(6):65-67
我国《宪法》终于对行政补偿有所规定了,这说明行政补偿的特殊性基本上得到承认。目前,我国行政补偿立法存在严重问题,行政补偿领域政策调整的倾向性很明显,导致了许多纠纷。所以,俟时机成熟,应该制定统一、独立的《国家补偿法》,对行政补偿的原则、范围、程序、资金来源和管理等做出具体而合理的规定,以有助于我国公民财产权的法律保障,有助于行政权力的规范行使,有助于协调公私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