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据宰昌府志记载,有一次朱元璋召见一批从基层选拔来准备重用的官吏,考问他们:“天下什么样的人快活?”众人所答,朱元璋都不满意.当有个叫万钢的回答:“畏法度的人快活”时,朱元璋称赞道:“说得好!”随即任命万钢为广平府佐官.“畏法度的人快活”,确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法度者,法律;快活者,心情舒畅也.这里的“畏法度”,不应单纯理解为惧怕法律,而应引伸为知晓法律,懂得法律的  相似文献   

2.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手下的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的当官,守着自己的奉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这个账算得颇有哲理,不妨称之为“一口井”哲学。  相似文献   

3.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5):52-52
明朝时,有一次,文臣解缙伴皇帝朱元璋在御花园游览。上一座拱桥时,皇帝问解缙:“看我现在走路的情形,有个说法吗?”解缙忙说:“这是一步比一步高。”  相似文献   

4.
白羽 《政府法制》2014,(2):25-25
《明史》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 1376年,明朝的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报上一份材料,长达1.7万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当场找人把茹部长狠揍了一顿。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1.65万字到结尾,茹太素提了5条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相传,在安徽凤阳朱元璋的故乡,有一首“四菜一汤”的歌谣: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 萝卜韭菜长治久安。 小葱豆腐一青二白, 太祖康政万岁千秋。 朱元璋借农民起义之势,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由于长年战乱,致使人民流离失所,灾荒连连。可那些借起义当上了大官的人,忘掉了过去,凭借手中的权力贪如狼、凶似虎,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朱元璋原是个出生贫苦的人,他了解民间疾苦,下决心治一治腐败之风。这一天,恰逢皇后生日,文武百官备足贺礼齐来争完贺寿。宴席上,当百官们面对一盆盆热气腾腾的萝卜、韭菜、豆腐时,不禁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曾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快乐,快乐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快乐的心情能使人身体健康长寿。快乐的人能够安于平淡的生活。快乐的人能够与世无争,快乐是健康地度过每一天,快乐是守着亲人对自己的关怀,快乐是在逆境中不能沉沦而是崛起的心态。快乐是在孤独中的守望成功的喜悦。快乐的人能够在困惑中不迷茫。曾有位作家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说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发明了“四莱一汤” “食色,性也”,历史上有无数饕餮之徒,想方设法满足口腹之欲,所以在一些人看来,反对公款消费的第一要务,是与公款吃喝作斗争。  相似文献   

8.
畏法者快活     
畏法者快活周光佑据宰昌府忘记载,有一次朱元璋考问一批准备重用的官吏『天下什么样的人快活?』有位叫万钢的人回答:『畏法度的人快活。』朱元璋听了连声赞叹:『说得好!』立即下令任命他为广平府佐官。『畏法度的人快活』,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有道是:法律无情,法...  相似文献   

9.
朱亚平 《政府法制》2013,(20):27-27
朱元璋的江湖义气,在许多史料和传记作品中都有记载。吴晗先生在其《朱元璋传》中,曾经对此绘声绘色地做过描述:朱元璋少年当放牛娃时,有一次,他与同村的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一干小伙伴,在山上玩饿了,又找不到吃的。于是,朱元璋提议,将自己替人家放牧的一头花白小牛犊宰了来吃。大家欢呼雀跃,吃得心满意足。随后,当一群小坏蛋意识到无法向主人交代时,朱元璋一个人拍胸脯承担了全部后果。他想出的主意是:告诉牛主人,小牛钻进石洞里,拉不出来了。最后,事情以朱元璋挨了一顿痛打并丢掉放牛的差事而告结束。  相似文献   

10.
一、明代立法明初的立法过程 1364年朱元璋打下武昌,刚站稳脚跟,就开始议定律令。虽然那时元朝还没有推翻,反元势力群雄割据,处在强敌包围之中的朱元璋就已考虑到“正纲纪、立法度”为将来的统一做准备了,这不能不说明他比那些称霸称王的割据者政治眼光要远大得多。朱元璋吴王元年(1367)任命左承相李善长为总裁官,参知政事杨宪、傅(王献),御史中丞刘基等为议律官起草律令。朱元璋经常在他吴王府西楼上召见议律官,赐坐,从容讨论律义。朱元璋要求“法贵简当,使人易晓”,条款不要繁琐,律意不可模棱。每拟定一条律令,朱元璋都亲自“酌议”审定。经过三个月的  相似文献   

11.
剃头匠升官     
朱元璋虽是农民出身,但当了皇帝后,身边服侍的人也多了起来。裁缝庖厨、医卜车夫,一应杂役应有尽有。有一位姓杜的剃头师傅,专门负责给朱元璋打理容颜,职称就叫"整容匠"。一天,杜师傅为朱元璋修指甲。事毕之后,他把剪下的碎指甲小心翼翼用纸包好,揣进怀中。朱元璋看在眼里,问杜师傅意欲何为。杜说:"指甲出自皇上圣体,卑职将携回家去,谨慎地珍藏起来。"朱元璋斥道:"你胆敢诈我,你为朕修了十几年的指甲,难道都珍藏起来了吗?"  相似文献   

12.
展华 《中国监察》2011,(19):63-63
人生在世,谁都希望过得快乐。如何才能快乐?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有个修身“六然”要诀: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这“六然”都有深刻的道理和丰富的内涵,但笔者认为,其中“三然”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央电视台8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传奇皇帝朱元璋》。电视剧中的朱元璋是个多侧面、个性鲜明的人物。他有能力,有心机,善用人,在意民心,又是个有极端权欲、残暴而心狠手辣的君王。笔者且不去评说他的功过是非,仅就《传奇皇帝朱元璋》电视剧中,朱元璋反腐反贪作一番评说。或许因为朱元璋是贫苦出身,他懂得民间疾苦,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他骨子里有一种仇恨贪官污吏的心理,对大富豪胡××不仅让他破财伤筋,还要戏弄他一番,差点就要摘掉他的人头。在坐上龙椅之后,他对腐败、对贪官的处置,不可谓不狠,反腐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不管高…  相似文献   

14.
明初廉政特点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开国之初,在明太祖朱元璋的竭力倡导下,推行了一场规模宏大、颇具特色的惩贪倡廉法制建设。一、强化监察在国家政权中,监察机构是既“防贪于未然”,又“惩贪于已然”的保障廉政的最重要机构。朱元璋认为:“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各个王朝对官员的私生活,即个人生活,一般都要予以密切注视。不仅对官员的“公德”,而且对其“私德”,即个人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实行严密监管。典型一例:明太祖朱元璋对“文臣之首”宋濂在家跟谁喝酒,都讲了什么,了如指掌。不但如此,宋濂退休以后,在老家干什么,跟什么人往来,是否“本分”,  相似文献   

16.
《明史·杂俎》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  相似文献   

17.
快乐处方     
曾有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籍贯考尤岩,吉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从清乾隆年间开始,随着这首凄怨的凤阳花鼓在全国的广泛流传,安徽凤阳便被看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比如《辞海》便说他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东)人”。...  相似文献   

19.
在“考友”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叫他去司考,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叫他去司考,因为那里是地狱。当然了,这是对司考经历调侃式的表述,但是从话语中却流露出司考经历的艰辛与获得成功的快乐。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也曾是一名“司考人”,同样经历了一个痛并快乐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政府法制》2013,(5):36-36
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最为看重的谋臣,他聪明绝顸,且又为人厚道。有一天,他去观看皇上新建的宫殿,刚跨进宫殿的大门,有一个人就跪在他面前,哭着喊“救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