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世国 《台声》2001,(8):23-23
应吉林市台办的邀请,以台湾台中县工业会理事长陈明德先生为团长的台中县经贸考察团一行34人,于5月15日至18日到吉林参观考察。他们耳闻目睹了这块黑土地上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白山黑水的壮丽景色,以及融融的同胞情谊,由此更坚定了投资祖国大陆的信心。 台中县经贸考察团成员由公司董事长、企业的经理等台湾工商界人士组成,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祖国大陆都有投资,但是到吉林还是第一次。在吉期间,他们先后考察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了亚森木业公司、华良药业有限公司两家台资企业,游览了秀美的松花湖、…  相似文献   

2.
黄润川 《台声》2002,(8):27-27
在有幸赴台岛进行经贸考察与交流期间,虽然只有短短的10天时间,但是却很明显地感受到了岛内的不景气,尤其当我们来到早已在祖国大陆有投资的岛内制冷行业的佼佼者———国祥制冷企业集团,听取董事长陈和贵先生的一番感慨后,更是印证了这种感受的真实与无奈。陈先生深有感触地谈到,当年他在台北的东方科学园区内买下现在的办公楼时,房价是每坪28万新台币,而如今连14万新台币一坪也没人要,如果不是早在几年前就去祖国大陆投资兴业,并得以迅猛发展,也许早就支撑不下去了。他还谈到,台湾现在经济不景气,股市、楼市双双跌跌不…  相似文献   

3.
一位年仅38岁的台胞来到祖国大陆,并在江西投资兴业,从事农业综合开发,他就是江西主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顺监先生。谢先生待人很和气谦恭。他不善言谈,当笔者问他来江西的初衷时,他很平静地说:“我生于台湾、长于台湾,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我来祖国大陆投资兴业,既是出于公司事业的考虑,也是出于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我要把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引进到祖国大陆来,通过创办实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一个企业家,谢先生很崇尚实干,1990年3月,谢先生到江西考察时,看到赣台农业合作开发前景广阔,便决定在赣投…  相似文献   

4.
台商陈谈焕先生1993年有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在厦门创办“美格农艺公司”,二是把在台湾念中学的儿子接到厦门读书。时至1998年底,岁末回首,陈琰先生很为5年多前的决定欣喜──“美格农艺”正欣欣向荣;儿子陈岱明已是厦门大学国贸系大三的学生。“厦门美格农艺有限公司”位于厦门同集路边,与陈先生早在1989年就参与投资的厦门凯歌高尔夫球有限公司隔路相望,属福厦公路厦门段,“美格农艺”选址于此,陈琰先生是有深谋远虑的。其实,在祖国大陆另几个大城市,陈淡幌先生早有投资:北京有家涂料制品公司、大连有电脑和鞋业、广东有电…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和上海采访台资企业,记者听得最多的是台湾“巨大”公司在祖国大陆投资的故事。有人说,台湾自行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巨大公司投资江苏昆山市,带动了几十家岛内配件厂陆续投资昆山,风行世界的“捷安特”自行车,将昆山的名字传遍海内外,‘“捷安特”效应掀起了台商投资昆山的热潮。更多的人则认为,“‘巨大”投资昆山是迫不得已,因为“巨大’”最初选择的合作对象,是祖国大陆自行车行业老大——l:海的凤凰自行车公司c‘“巨大”花了2年时间与凤凰谈判,合作条件谈不拢;昆山则只用1天解决f问题,所以“巨大”痛下决心在当地…  相似文献   

6.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陆与世界的距离一点点地逐渐缩短了。 当蒙在祖国大陆身上的神秘面纱被揭开时,人们发现,祖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地方,无论是她的人才,技术,还是市场。 于是,越来越多的境外公司来到祖国大陆。他们到这里投资,不仅期望用相对低的劳动力价格获取更高的利润,也期望在这块市场中站住脚跟谋求更大的发展。 截至1996年底,在祖国大陆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有28万家,投资方来自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年来,祖国大陆实际接纳的外资已达1770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开业超过14万家。这些企业绝大多数经营状况良好。 外资和外商的进入,为祖国大陆带来了雄厚的发展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祖国大陆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合拍,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也将会越来越密切。 那么,来这里投资的境外人士如何认识大陆的市场,如何在大陆投资做生意,如何看待大陆的投资环境?本刊将陆续载文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去冬今夏,台湾媒体不断刊载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有关报道:如"投资大陆的几点注意"、"台商的赚钱法则"等经验总结;"在大陆经营的问题和策略"、"适度开放两岸经贸限制的要求"等。其中有一条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台商之间的竞争已经延伸到了祖国大陆市场。这种竞争表现在哪里呢?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有哪些启示呢?"台商杀台商"台湾省彰化县魏氏四兄弟创办的小企业"顶新"公司,趁开放两岸探亲的机会,1988年携带几百万元新台币来到祖国大陆投资,20世纪90年代初凭着他们在台湾时曾为多家速食面厂提供过油脂的经验,决定生产刚问世不久的方便面,并取名为"康师傅",由于该产品质量纯、口感好,仅  相似文献   

8.
沈一鸣 《台声》2002,(11):34-36
当年美国淘金热中,有一位名叫亚默尔的商人另辟蹊径,靠卖水获得了成功。在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中,台商胡蔡安也是一位成功的“卖水人”。慧眼识得新商机早在1989年,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会计系,时任台湾YTM集团公司财务处经理的胡蔡安先生,受公司之命来到祖国大陆,往来于福建、广东、北京、贵州等地,考察投资环境,寻找投资项目,并在云南主持筹建了一家轻型卡车制造厂。这一段难得的经历,使胡蔡安对大陆有了深入的了解,后来竟成了他创业的资本和动因。20世纪90年代,随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众多台湾同胞越来越真切地感受…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郊木兰山、木兰湖的百里山岗、千亩杉林、万顷碧波、10万只珍禽白鹭,不仅吸引来众多游人,而且得到海内外的客商青睐。从海峡彼岸到此建造一个“台湾岛”的台湾银宝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国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1992年春,彭先生作为台湾公司的总代理到祖国大陆考察投资。年底,他来到木兰湖,当时任塔耳乡党委书记、现任木兰湖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陈贤良介绍说:“要在武汉这个‘大火炉’旁,搭一个‘大凉棚’。”彭先生听到这话后,觉得  相似文献   

10.
陈越骏  李茂泉 《台声》2000,(10):24-24
蔡世明先生来祖国大陆已经10年了。1992年他到苏州投资房地产;1996年,他到上海投资注册上海永然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主要服务对象是欲来大陆投资的台商。蔡总说:“两地的制度不同,在许多问题上的观念差异很大,不少台商不了解大陆的法律、法规,给投资者带来障碍。本公司可为台商投资投石问路,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外资是祖国大陆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陆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截止1996年底,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8.4万个,外商实际投资1770多亿美元。 1992年,邓小平先生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提起“亲亲八宝粥”,可以说是“文山打鼓,名(呜)声远扬”。为此,我们专程到“亲亲”老家扬州欣欣食品有限公司采访了董事长兼总经理吴英颂先生。欣欣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扬州市二畔铺1号,有500多名一线职工,是扬州亲亲集团的龙头企业,在全国食品行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吴先生是来大陆投资较早的一位台商。在谈到投资祖国大陆的初衷时,吴先生说:“1989年7月15日,我们应当时的全国台联会长林丽温的邀请,在台湾组织了一个考察团,一行30多人来到北京、桂林、广州、滇池等地参观,沿途的环境和风土人情,给…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05,(4):56-57
2004年11月,台湾知名人士许信良率由台湾省及主要县市农会负责人组成的“台湾农业交流访问团”到祖国大陆参访,与祖国大陆有关部门负责人会晤,就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近日,许信良先生再次来到北京,继续推进两岸交流与合作。采访中,当谈到两岸农业合作交流问题时,一向寡言的许信良变得十分健谈。亲切的“三农”问题记者:2004年11月,您率“台湾农业交流访问团”到祖国大陆参访,与有关部门负责人会晤,就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2月25日国台办记者会上专门提到了这…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与祖国大陆分居方便面市场龙头的统一与顶新集团4月27日宣布,双方将携手合作,由统一斥资新台币40至50亿元,买下顶新集团旗下顶益公司33.14%的股权,此一合作案将在近日敲定。这是两岸台商旨宗大型并购案。 顶新集团以“康师傅方便面”写下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传奇佳话,一夜之间“康师傅”在大陆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一个重要内容,据台湾农业管理机构统计,自1991年至2000年,台商在祖国大陆农业领域的投资项目约3551个,合同金额约18.8亿美元,分别占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总项目和总金额的5.1%和3%,而且投资地区多集中在广东、海南、福建、  相似文献   

16.
《台声》:前段时间,您出版了17万字的著作《中国心——我的责任与梦想》,书中汇集了您在祖国大陆近20年投资兴业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既有对祖国经济发展的建议,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思考,也有企业管理的经验,人生事业的感悟,以及对家庭亲人的脉脉温情,您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陈盛沺:我1988年10月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1990年开始在祖国大陆投资建  相似文献   

17.
鹤林 《两岸关系》2003,(10):57-59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大批台商来到深圳、东莞、广州等地开拓创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成功乐章。 十几年过去了。今天的珠三角是否风采依然?是否仍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一样吸引着台商投资?  相似文献   

18.
再过几天,陈菁淳女士在北京投资经营的第二家餐厅——NYC纽约音乐厨房就要正式开张了。窗外,几幢新建的写字楼正在进行紧张的装修,而试营业中的餐厅已有众多的顾客光临。望着眼前这熟悉的场景、陈菁淳清秀而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做餐饮,是一个偶然陈菁淳出生在台湾台中县一个叫本原的小镇,父亲是台湾一家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她高中未毕业,便只身到美国读大学,学习服装专业。毕业后曾在美国开过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后来收手不做了。1991年.陈菁淳追随已先期到祖国大陆投资创业的先生来到了北京。“刚来北京时,住在饭店里,整天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祖国大陆市场上,樱花牌厨房系列电器声誉日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许许多多新居装修厨房的首选产品,成为人们家居生活中亮丽的一景。樱花牌厨房系列电器的生产厂商,是一家享誉海峡两岸的台湾企业——台湾樱花股份有限公司。樱花公司自1979年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在台湾是业绩颇佳的上市公司。从1991年起,樱花产品连续8年被岛内消费者评为心目中理想品牌的第一名。1995年,樱花公司投资江苏省昆山市,设立了樱花卫厨(中国)有限公司。樱花(中国)公司总经理廖金柱先生是台湾人,随公司到祖国大陆发展已近5年。他对记者…  相似文献   

20.
1985年,台胞高新平先生带了30万美元来到厦门经济特区投资,创办了厦门第一家台资企业——三德兴工业有限公司。经过14年的辛勤经营和拼搏;这家公司已发展到员工1300多人,自建5幢大厂房(占地2万多平方米)和回幢8层办公大楼。在厦门三德兴工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又创办了20多家子公司,组建了三德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达2亿多美元。集团公司董事长高新平先生说:“在祖国大陆投资是我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如果没有来大陆,三德兴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登高望远:看准企业发展方向三德兴集团董事长高新平于60年代大学毕业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