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6月,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名誉董事长孙运璇先生携子女在阔别家乡54年后,首次回乡探亲。 孙运璇先生的原籍为山东省烟台市蓬莱解宋营镇孙家村。在旧居,孙先生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在参观学校时,他对家乡的教育事业表现出特别的关心。在烟台,孙先生特意看望了日夜挂念的102岁  相似文献   

2.
孙运璇先生逝世后,岛内外众多人士痛惜之余,都在缅怀悼念他。因为工作关系,我和孙先生有过较长时间的交往。他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长者和朋友。这些天来,我常常怀念和回忆起和孙先生交往中的一些往事。“他是一位清官”孙运璇先生曾经为台湾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赢得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凌晨,原台湾“行政院”院长、海基会名誉董事长,台湾“总统府资政”孙运璇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享年93岁。孙运璇,山东蓬莱人。曾任国民党第十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第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第十五届中央评议委员。历任台湾“交通部长”、“经济部长”、“行政院长”等要职。当噩耗从海峡彼岸传来时,一年前我与孙“资政”在台北相聚的情景,又立刻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历史名城“不夜城” 的故址——山东省荣成市埠柳镇不夜村,有一位从台湾回乡定居的老人孙温范.他今年74岁,是1988年5月回乡与阔别了48年的妻子曲淑嫦重新团圆的.孙先生在家乡生活得怎么样?有何感想?“家乡民风淳厚,经济发展快,我们生活得很好.”孙先生身体硬朗,脸泛红光,看上去比实际要年轻得多.他向我们介绍,他们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在青岛铁路部门当干部,工作忙,很少回家.饮食起居,多亏邻居们照顾.1989年3月,他骑自行车外出,不小心摔断了左腿,住了两个多月医院.这期间,邻居们送吃的,送用的,还轮流到医院看护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就是现在,他吃的菜、烧的柴,大多是邻居送的,很少自己花钱去买.孙先生透过玻璃窗指着院子里(?)(?)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的2月15日,原台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海基会名誉董事长、台湾“总统府资政”孙运璇在台北病逝,享年93岁。 孙运璇,山东蓬莱人。曾任国民党第十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第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历任台湾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等要职。多年前,我去台湾访问时曾与孙“资政”有一面之交。  相似文献   

6.
时讯     
《两岸关系》2006,(3):66-71
地方动态陈云林、海协致电函对孙运璇先生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孙运璇先生学养深厚,对台湾经济发展贡献良多,多年来关心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努力促进两岸谈判和交流交往,令人敬重。孙运璇先生逝世后,2月15日,中台办、国台办主任陈云林致电俞蕙萱女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致函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对孙运璇先生逝世深表哀悼。河间市各界对胡锦涛同志的厦门考察反响强烈2006年春节前夕,胡锦涛同志到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考察工作,会见了当地投资台商代表并讲话。对此,河北省河间市台商和各界人士反响强烈。台商和各界人士一致认为,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向…  相似文献   

7.
陈文茜 《台声》2014,(1):46-47
参加孙运璇先生百岁冥诞,达官来的不多,听到的故事却很多。几位“台电”老部属吃中饭时抓着我急促地谈起陈年往事,深怕等他们也过去时,社会彻底遗忘了孙先生的功绩。  相似文献   

8.
话说国服     
中山服,又称“国服”,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的。辛亥革命后,孙先生经常要接见外宾或参与一些重大的外事活动,好友宋教仁叫他做一套最好的西服作为礼服,便于应酬。孙先生说,我们这么大个国家,应当有我们自己的服装。说着便让宋教仁拿来一套西服铺在桌面上,用粉笔勾划着,不一会便设计好了。做好后孙先生试穿于身,显得非常精神。宋教仁说:我看就叫中山服吧!此后孙先生就把中山服当礼服,中山服很快流行全国。孙先生去世后,人民尊称他为“国父”,中山服便被称为“国服”。开国大典前夕,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问他穿什么礼服去参加开…  相似文献   

9.
巩义籍台胞、台湾著名教育家王广亚先生旅居台湾50余载,始终不忘家乡的教育事业,在有生之年,尽其所能,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王广亚先生出生于巩义市(原巩县)海上桥村。他幼年苦读,早年毕业于日本亚细亚大学经济系,又先后获美国加州联合大学及韩国清州大学荣誉教育博士学位。20世纪40年代末,王广亚先生移居台湾。当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务人员,后来经过慎重考虑,他毅然放弃了公职,投身于职业教育。凭着过人的智慧和中原人特有的顽强毅力,他先后创办了台北育达商业职专、桃园育达商业职专和苗栗技术学院三所学校,开辟了台湾职业教…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20日,台湾"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先生,首次来山东青岛参加中国国学大师王献唐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活动。我有幸接待并结识了这位台湾新任"奉祀官"。  相似文献   

11.
回到故乡     
<正>“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先生墓前,黄永玉在一块石碑上的题字。被称为“灵魂摆渡人”的高秉涵老人曾是一位台湾老兵。他1935年出生在山东菏泽。13岁那年,随国民党军队离开菏泽到台湾。两岸开放交流交往前的几十年时间里,回到故乡便是他从未放弃过的努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位当时已移民阿根廷的菏泽老乡要回大陆探亲,途经台湾时,高秉涵恳请她带一些家乡泥土回来,以慰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2.
周志文 《台声》2013,(10):96-96
我的父亲周清辉是台湾台中市人,1948年从台湾经香港辗转回到大陆。父亲一生中坎坷不平,上世纪50年代离京下基层;60年代被迫到粮站扛了几年麻袋;70年代末在山西大学外语系担任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培养日语人才。他亦是山西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的创始人之一,主持山西省台联工作10余年,使得山西省台联事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蔡鸿振先生是位台湾省籍同胞,今年五十来岁,离开家乡到旅大市工作已经快三十年了,现任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旅大市支部秘书长。有一件事是蔡鸿振时刻铭记在心上的,这就是三十年前他告别亲人时,父亲嘱他到大陆后务必寻到祖籍,地址是: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东石乡第十都。父亲的嘱托,他虽不敢忘记,但父亲写的是祖辈传下来的明清  相似文献   

14.
圆梦     
一位年过八旬的台胞,30年来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带全家人回家乡过上一个团圆年。今年春节,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农历十二月二十九, 台胞胡福梯先生踏上了家乡的土地,“终于回来过年了,30年的心愿终于了了。”过了新年,胡福梯已经80周岁了。从他 1940年16岁到台湾算起,离开家乡已经有60 多年了。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胡福梯还是乡音未改。他坚持用一口非常流利的永康话与人交谈。胡福梯已经连续4届担任台湾永康同乡会理事,为家乡人民和远在台湾的永康人之间的感情联络、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94年第5期,本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位在北京的台湾家庭主妇》的拙文,讲述了生产“康师傅” 方便面的台湾顶新集团副董事长魏应行先生一家在北京的生活.30年代就离开台湾家乡、现住北京中关村的魏氏勉老太太在外地的女儿看到了这篇文章,她想起母亲常常和他们几个孩子提起的台湾家乡的往事,凭着一种直觉,她感到,魏应行先生一家人似乎和她的母亲有着什么关联.母亲离开台湾多  相似文献   

16.
青宣 《两岸关系》2004,(10):28-29
慧眼选青岛 英派斯集团董事长朱瑜明先生身材魁梧,谦恭和蔼,常常穿一身花格呢西服,显得精明、干练。他1945年生于重庆,1949年随家人到了台湾,早年就读于台  相似文献   

17.
杜恒 《黄埔》2009,(2):57-57
我的父亲尤广才年近90。最近,他的喜事接踵而来,先是晏欢先生从潘裕昆将军珍藏的照片中发现了我父母亲的结婚照片,接着潘将军的女婿晏伟权先生又从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发现了我父亲在缅甸西保战役的立功受奖战报,更令人激动的是近期又联系到了父亲在台湾的黄埔军校十六期同学曹英哲老先生。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走进青岛飞利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营业厅的时候,里面的员工正在忙着整理东西,一派繁忙景象。公司董事长陈素真女士微笑着接待了我们。刚一落座,她就抱歉地说:“公司马上要搬家,有些乱,请各位原谅”。在大陆经营汽车销售服务的女台商中间,陈素真可谓是佼佼者。1996年,陈素真女士到山东考察汽车销售市场,一眼就相中了青岛。第二年,作为台湾裕隆东南汽车山东销售公司董事长的她,决定在青岛设立分公司。当时,青岛市台办商务促进会孙爱珍会长给予了陈女士很多帮助,帮她选择了理想的经营场所并提供各种咨询,使得东南汽车的销售业务很快拓展开来…  相似文献   

19.
在前不久闭幕的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北方交通大学的王竹亭教授被增补为政协委员。王先生早年毕业于中俄工业大学,与孙运璇先生有同窗之好,并为莫逆之交。为此,我特意走访了王先生。王竹亭先生今年已八十高龄了,但却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听我说明来意后,他沉思片刻,满怀兴致地和我谈了起来。一九二八年,王先生刚满二十四岁。正在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读书。一天,有个老相识领着一个十八九岁的山东青年来找他,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肩膀     
正我的父亲郄笃堂是个农民,但他还有着务农之外的人生经历。1937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日军侵入了我的家乡山东昌乐,15岁的父亲亲眼目睹了日寇烧杀抢夺的罪恶行径,便立志从戎杀敌,以尽报国之心。1940年,父亲考取黄埔军校第17期。次年谷雨时节从山东出发,南下经蚌埠到阜阳报到,然后徒步西行,经周口、漯河、襄城、汝州一路辗转到陕西岐山的七分校,被分配到14总队1大队,当年11月又被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