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00,(8):48-48
旅居美国的知名台胞陈逸松先生 ,2000年7月5日于休斯顿因病逝世 ,享年93岁。陈逸松先生生于1907年 ,台湾宜兰人。1973年由美国回祖国大陆定居后 ,历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讼法》 ,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陈逸松先生于1983年旅居美国后 ,多年来始终关心祖国的建设发展和统一大业。老台胞陈逸松先生逝世  相似文献   

2.
陈先生除了数学以外 ,很喜欢给我讲人生的道理。但他最强调的还是要做好数学 ,要让自己有看家本领。什么是好的数学 ,选择很重要。他认为课题的选择是发展中国数学的关键问题 ,要选择好的课题 ,不仅需要远见 ,还需要勇气。陈先生有时回忆起他自己的成就时 ,总是归结为他很幸运 ,他是在正确的时间 ,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去到了正确的地方 ,找到了正确的老师他总说 ,不要盲目地跟潮流。他是在别人都想去美国的时候 ,选择去了德国。他选择的微分几何方向在当时也不是最热门的方向。他的这些选择表明了他的智慧和勇气。陈先生的言传身教使我明白了…  相似文献   

3.
6月4日,沈苏儒先生离开我们而去了,我至今依然不愿相信,甚至不敢去想!因为只要一想到再也无法聆听他的教诲,再见不到他那慈祥亲切的笑容了,泪水总如泉涌。  相似文献   

4.
裴文中先生离开我们已近20年。当初,在九三学社工作期间,他既是我的领导,又是时相过从的至交,堪称是“平生风义兼师友”,我一直在怀念他。  前不久,我和几位朋友谈起“北京人”发现的问题,他们知道我和裴老生前接触较多,想让我谈谈裴文中最初以创作小说出名,后来怎么又放弃写作,转到古人类学考古研究,并且发现了“北京人”的头盖骨,一举成为国际著名古人类学专家?要廓清这个疑问,还要从80年前说起。   文学界里一过客 1921年暑假,裴文中从老家滦州师范毕业,来到北京。因家贫无力接济,他报考了北京大学这座学…  相似文献   

5.
廖翊 《台声》2002,(1):10-12
2001年12月2日中午,台湾朋友来电话告诉林海音先生辞世的消息。其时我正在西山附近探望友人,闻讯后顿觉心情凄然。53年前,林海音先生一家返回台湾前曾特意前来西山观赏红叶,在此徘徊流连,离情无限。此时的西山,红叶飘零化泥,对岸的林海音,竟也乘鹤西去,使人不禁泪水潸然。连日来,我接到全国许多媒体的电话,问询有关林海音先生的情况。概因我与向建国小姐是林海音先生生前最后接触的大陆记者吧。其实,有关我们与林先生的会面及相关情景,我们都作过详细的报道,但是我完全理解媒体朋友的一再追问,因为大陆读者是如此喜…  相似文献   

6.
梅咏宏 《友声》2009,(Z1):52-52
<正>每次我到鸡公山的波尔登公园都要在波尔登碑亭转上几圈,伫立在斑驳的石碑前端详碑文,再看看碑亭周围耸立的参天大树,仿佛看到一个外国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顾问、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仙逝已4年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还深深烙在笔者的脑海里,怀念之情与日俱增。笔者与赵朴初先生相识是在  相似文献   

8.
丛卫东 《友声》2009,(3):39-40
<正>2008年11月19日上午打开电脑,看到英国彻特纳姆市友城官员娥奈特·怀特和彻市威海关系促委会秘书长颜忠坤分别发来的电子邮件,他们以悲痛的心情告诉我:我  相似文献   

9.
<正>我认识石湾先生的时候很早。那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在出版社工作时,石湾先生在作家出版社,因为是同行,所以碰面机会较多。以后农工中央文化委(现为农工党中央文化体育工作委员会——编者注)活动和农工党北京市委会出版支部(现为传媒支部——编者注)活动又常常在一起,石湾先生和我们来往颇多。记忆最深的是2008年奥运前,文化委主编的十本奥运手册,当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发布会,老石积极投入,倾力支持,帮助我很多。后来,我主编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读本四本,被选入教育部中小学校必  相似文献   

10.
岁月如流水,转眼之间,隋经仁先生去世已30年了。时间一长,往事常易淡忘,但我每过北京玻璃仪器厂厂房时,总不由得想起隋经仁先生。这不是没有缘由的。隋经仁先生之父隋少博年轻时由山东来北京谋生,后来挣下了一份家业,在灯市口开办了“工业知行社”,生产灯罩、药瓶、实验室仪器等玻璃制品,成为东城一带的名人,解放前即已去世。经仁先生子承父业,顺理成章地成为资本家。他毕业于辅仁大学,是  相似文献   

11.
正谢云同志为广西宣传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了智慧,付出了心血,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尊敬与怀念。这是92岁高龄的谢云先生2021年8月因病在北京逝世时,自治区政府发的唁电中的一段话,是对谢云先生的充分肯定,诚可谓实至名归。谢云先生上世纪50年代从国家文化部下放到广西工作,曾任广西新闻出版局局长、广西出版总社社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广西书画院院长,  相似文献   

12.
陈翰 《北京观察》2021,(8):74-75
2021年4月21日,惊闻舒乙先生逝世,心情十分沉痛,回忆与先生多年交往,有三件事情非常想说.1998年,舒乙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小院的悲哀》,发表在《北京观察》杂志的前身《北京政协》杂志1998年第5期上,文章从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一个四合院说开去,呼吁保护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当我进入文中提到的这个小院时,也立刻为它的中规中矩和美轮美奂所倾倒,由此开始了在这里的拍摄.建筑专家根据小院的特征认为它很有可能是明代建筑.这里是文化名人赵紫宸和赵萝蕤的故居.  相似文献   

13.
工咏先生是我的一位族兄,几十年来,行医乡里。虽无妙手回春之术,但他谙通《本草》,熟读《伤寒》,有时亦有药到病除之效。那些有病有灾的,他将两指按在病人的手腕上,眯起眼睛,问讯几句,看过舌苔,便飞龙走蛇,写出“生地、黄芪、白术草药一服,外加生姜  相似文献   

14.
刘一曙 《世纪行》2007,(4):41-42
著名书法家陈义经先生1914年9月16日出生于武汉,长我5岁。他重病住院期间,我和老伴曾先后三次赴湖北省人民医院监护科探视,承其女婿陈刚毅接待,祝其早日康复。终因病情转  相似文献   

15.
惊闻平山郁夫先生溘然辞世,噩耗传来犹如巨星陨落,深感震惊和悲恸。哀痛之际,我与平山郁夫先生及美知子夫人半个世纪以来相逢相知的种种回忆都历历在目地  相似文献   

16.
长衫先生     
一年四季身着长衫;走路微微含胸,一手撩起长衫后襟,小步而趋;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他不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也不是古装戏里的演员, 他是李里。李里,重庆人,今年28岁,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他称自己为“天人”,周围的人却喊他“长衫先生”。李里穿长衫已15年之久了。  相似文献   

17.
《思想战线》2007,33(2)
刘奔,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1942年4月2日生于日本国长野县下伊那郡清内路村,1945年春随父亲以“开拓团”名义举家移民至中国黑龙江省宝清县,同年秋因战乱与家人失去联系,在勃利县被中国养父刘文富收养。1961年9月人吉林大学哲学系学习,1968年3月至1975年1月在吉林省辽源市第9中学任教师,1975年2月至1978年9月在辽源市五七大学任教师,1978年10月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师从著名哲学家夏甄陶教授,1981年7月获硕士学位后进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工作,历任编辑…  相似文献   

18.
6月 4日传来卢嘉锡先生在福州逝世的噩耗 ,使我深深地悲痛。卢老的逝世 ,不仅是中国科学界、教育界的巨大损失 ,也是我们国家的巨大损失。卢老是我国结构化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 ,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981年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卢老与我从事不同学科的研究 ,但我对这位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界和高等教育界的领导者是素来景仰的。能有机会与卢老直接接触和认识 ,则是在 1988年秋季 ,此后十余年间 ,与卢老有不间断的联系。在与卢老的接触和在他领导下的工作中 ,使我从中体会到卢老崇…  相似文献   

19.
苏子蘅先生是我父亲杨兆安1945年回国后遇到的第一位台湾同乡。父亲在张家口苏先生主持的实验室 ,开始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因为是台湾人 ,又都曾在日本留学 ,苏老自然成为我父亲无所不谈的师长和朋友。以后因工作关系 ,苏老去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任职 ,几年后又进京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而我父亲则先去了唐山 ,数年后又调到上海华东工业部。那时父亲每次去北京开会 ,一定会去中关村拜访苏老 ;苏老到南方考察 ,途经上海 ,也一定会到家中 ,与父亲叙旧。直到文革 ,我父亲被下放 ,同苏老还保持着书信往来。在那个年代 ,我父亲还可以从苏老那里…  相似文献   

20.
关于江平先生.似乎不需要再说什么,尤其是那些恭维的话。 江平先生是不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法学家.固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他”既没有认真读过多少法学名著,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法学专著”。但是.他天生又具有充沛的法学家情怀,悲天悯人不能自已。他又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不仅洞悉时代的危机.而且触及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