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红 《求索》2013,(8):119-121
佛教传入中国后.因果报应、十八层地狱等观念对本土信仰产生巨大冲击。佛教地狱观具有恐怖、冷酷、受难等特点。六朝志怪小说集中表现了中古时期本土民间信仰的特点,其地狱观、复活信仰等无不带有浓郁的人情味与世俗情调。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其地狱鬼神观在早期传播中比附中土信仰观念得以流传,并借助志怪小说丰富的复活情节得以发展,该观点以“死而复生者”之口宣扬佛教以扬善惩恶。发展到唐代,佛教地狱观才彻底摆脱文人小说的比附手法,出现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这样完全本土化的宗教剧目,此后,地狱观等佛教诸佛经义理中占据了中国民间信仰之核心地位.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与民间思维。  相似文献   

2.
瑶传道教中的佛教与儒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传道教存在着不少佛教和儒家因素。佛教和儒家的菩萨和圣贤有不少进入了瑶传道教的神灵系统之中 ,佛教的轮回转世、地狱说、因果报应等思想也存在于瑶传道教的观念形态之中 ,而儒家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对瑶传道教的宗教伦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瑶传道教中的佛教和儒家因素主要是从汉族道教中带入的附属物  相似文献   

3.
女信徒对于自己死后的归处是有所期待的,而这种期待与佛教对地狱恐怖的宣扬有关。她们既在心中想象着死后的归处,又在现实世界中为来世作着准备。她们不仅为自己打算,也为家人考虑,希望通过现世的努力,使自己和家人来世生在所期待的他处。女信徒对净土与地狱的宗教想象也是宋代佛教本土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王巢凤  张智 《传承》2012,(2):70-71,89
佛教思想作为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分支,对文学、艺术和人文社科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佛教思想中,"空"的思想源远而流长,贯穿了佛教发展的始终。从探析佛教中"空"的思想出发,探索它所包含的本体论意义、认识论意义和伦理学意义,寻找佛教"空"的思想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为解脱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作出有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史大丰 《青年论坛》2009,(1):138-140
晚清时期社会剧烈动荡,大量外来词注入汉语词汇大家庭,这在《官场现形记》等小说中有显著体现。《官场现形记》中的外来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形式:借用日译词或日语借词,来自古代汉语的日译词或西洋译词,自创新词充当西洋译词;西洋借词,来自满族和佛教的词,等等。  相似文献   

6.
佛教一、佛教的产生、发展阶段和传播路线佛教产生于印度。其发展一般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三个阶段。1、佛教的产生与原始佛教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即释迦牟尼),是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外来词吸收是民族语言接触的产物,与民族文化交流同步发生,是少数民族社会进步和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论文基于维吾尔族外来词吸收事实和特征,分析了少数民族外来词的吸收条件与使用情况,探讨了外来词对少数民族传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对新的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外来词吸收的前景和方式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应梦名山"雪窦山的弥勒文化与民国文化有着深厚渊源。1932年,太虚大师应邀出任雪窦寺方丈,精研弥勒唯识学,致力于雪窦山弥勒道场建设,倡议雪窦山为中国佛教第五大名山。太虚大师在任雪窦寺方丈期间,编纂《雪窦小志》,积极倡导"人生佛教",重视佛教教育,大力推行佛教革新,对中国现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改革开放后,雪窦寺进行重建,受到了台湾佛教界和信众的大力支持,弥勒宝殿前还有石碑记录了这段佳话。名山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
“无间”本是一佛教用语,指无间地狱。“无间地狱”也是一专有名词,出自《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佛经,指佛经故事中八层地狱中最底层、也是最痛苦的一层。据说, 无间地狱极大,被打入其中者要受五种“无间”的折磨,永无解脱的希望。一是“时无间”, 也就是日夜受罪,从无停止;二是“空无间”, 也就是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要受罪,没人替代;三是“罪器无间”,也就是不停地遭受各种刑具的折磨;四是“平等无间”,也就是不论男女,无论身份,都要受刑;五是“生死无间”,也就是不管生死,都要受刑。近年来,随着一部警方和黑帮分子互相卧底的香港故事片《无间道》的流行,“无间”成为时下中国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尤其对那些曾经权倾一时、显赫一刻,却因职务犯罪而身陷囹圄,沦为阶下囚的达官显贵们来说,无间地狱更是他们而今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日本据台初期,非官方和官方组织了一系列以佛教为中心的宗教调查.这些调查涉及日本佛教在台的布教、台湾寺庙僧侣、台湾原有习俗信仰、台湾佛教历史发展等.在调查的基础上,日据当局形成了其初期的宗教政策,即对来台的日本佛教加以有限的控制和限制,对台湾旧有宗教实行有限的"放任主义",是其"旧惯温存"政治统治政策的体现.日据初期的宗教政策,确立了日据当局对台湾宗教发展的统辖地位,影响了台湾传统佛教的发展方向,开拓了日本佛教以后在台湾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同时,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佛教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佛教越来越中国化,佛教中国化的最直观表现就是佛教造像,而佛教造像中国化最明显的是观音像,因此,考察观音形象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代禅僧对儒学的认识,增添了许多新的精致特点,态度逐渐由对立转变为会通。他们不再简单地用佛教理论化解儒学,而是在承认佛教的教化作用与儒学平等的前提下,或是将佛教与儒学的理论进行比较,或是用佛教的教义会通儒学,或是认为佛教和儒学具有同样的社会功能且都可随时教化。宋代禅僧的儒学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使佛教逐渐走上了中国化、世俗化的发展道路,为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服务视点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他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为“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其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大体在公元前后的两汉之际。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中国佛学也逐步发展成熟。封建社会后期,汉传佛教衰落,戒律废弛。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一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  相似文献   

14.
费伟平 《前沿》2013,(22):47-50
佛教复兴作为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的重要部分,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佛教复兴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受到东西文化交融和冲突所带来的结果.遭受科学的冲击之后,佛教如何做出回应并且继续生存发展,在当时社会成为了佛教界人士的共同课题.本文主要讨论科学在当时社会的现状、对佛教的冲击和佛教所做出的回应,通过这三部分的研究,能够较为清晰地认识到佛教复兴所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6)
<正>我曾在书上看过一个文人的小故事,说给大家自勉。故事这么说:有一次,阎罗王进行审判。首先,他说:"张三!你过去在人间造桥铺路,行善积德,让你再到人间做人!"接着又说:"李四!你过去杀人放火,判你到十二层地狱受苦5年!""王五!你过去在人间诡计多端,陷人于不义,判你到十四层地狱受苦10年!"排列在最旁边的是赵六,阎罗王毫不留情地出口就说:"赵六!你到无间地狱去吧!"  相似文献   

16.
谭舯 《黄埔》2013,(4):82-84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历史最悠久,传入中国时间也最早。佛教来到中国后,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又不断与中国社会会通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特点。台湾佛教和祖国大陆佛教渊源深厚,发掘和弘扬中国佛教文化,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安志伟 《青年论坛》2008,(4):119-121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客”族新词的大量产生经历了一个外来词音译、内部形式重构和词语模造词的过程。这些词语的产生对汉语词汇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词典编纂者应对这些词语加以选择,将符合收录条件的收入词典中。  相似文献   

18.
试论现代汉语外来词中的音译抗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外来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然而长期以来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方式中一直有音译抗拒的趋势。应该以积极开放的语言观来对待外来词中的音译现象,一味地排斥音译或不加辨别地吸收都不利于汉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彭雪华 《前沿》2010,(18):128-131
唐代是佛教迅速发展的时代,目连变文受到唐代佛教文化的影响全面而深远:唐代佛教的世俗化产生了变文这一更易传播的文学样式;唐代佛教的中国化使得变文中的目连形象更具有儒家孝亲色彩;目连变文中的程式化套语多出自佛教典籍;表达则体现了鲜明的佛典叙事特征;乃至其传播都受到佛教信仰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受中国本土的文化模式影响,佛塔、石窟、寺庙、佛像和观音菩萨都发生了汉化。同时,佛教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道德和生活,在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印度佛教在中国的汉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