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革”时期“武斗现象”研究印红标(特约撰稿人)“红色恐怖”型武斗派性斗争型武斗刑讯逼供型牙斗“文化教育大革命”期间最为人们深恶痛绝的,莫过于武斗。即使在狂热的动乱年代,武斗也是为中央文件三令五申禁止的,为广大民众所谴责的行为,分析武斗现象的特点,武斗参与者的心态,对深入认识和探究武斗的原因,反省“文革”悲剧,具有重要的意义。武斗是“文革”期间的特殊用语,指“文革”群众运动中的暴力行为。“文革”运动中,声讨批判,口诛笔伐,动口不动手者,称为“文斗”,拳打脚踢,挥舞棍棒皮带乃至动用长矛枪炮者,称为“武斗”。不同情况下发生的武斗,以其参与者行为特征和心态的差别,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红色恐怖”型、派性斗争型和刑讯逼供型武斗。“红色恐怖”型武斗“文革”期间最常见、最普遍的公开武斗是对被批判、被斗争者的殴打和折磨,红卫兵曾经称这种暴力活动为“红色恐怖”。群众的暴力行为可以说和群众运动同时产生,但是在1966年6月至7月中旬,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制止,武斗没有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6月20日,刘少奇主持下的中共中央肯定了北京大学工作组处理6月18日部分学生乱斗(包括人身侮辱和打人)现象的办法,指示“各单  相似文献   

2.
《党史博览》2012年第1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刘少奇“文革”中两次公开“答辩”》,该文有不少史实不准确或不对。该文作者窦应泰先生写了十几部传记作品和小说,还有许多文章,是一位多产作家;他送我好几本书,  相似文献   

3.
信息采撷     
“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意义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制度视角三大矛盾导致前苏联解体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官本位”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建国初期为什么没对外开放造就中国富人的四次机遇我国的宪法修改历史全球贫富差距可能拉大 (成 林) 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制度视角 第一,在对待重大历史遗留问题时,邓小平总是透过事情的表面现象,从制度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反思和批判“文革”错误,是我国实现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伟大转折的历史前提。“文革”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如何才能真正避免“文革”再次发生?不少人多从个…  相似文献   

4.
阎长贵 《同舟共进》2011,(11):39-43
田家英是“文革”还未全面开始时自杀的高级干部,他在1966年5月4日至26日标志“文革”全面发动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通过第一个“文革”纲领性文献《五一六通知》的会议)还未结束时就自杀了(23日)。众所周知,田家英当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6,(Z1)
毛泽东:再不发动文化大革命,老的、中的、小的都要挨整了。谁也没有料到,甚至连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事先也毫不知情。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突然抛出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一发表,旋即引起争论。以后发展的情况表明,姚文元的文章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信号。以彭真为首的中央“文革”五人小组,1966年2月初开会,就批判吴晗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认为要把这场讨论置于党中央的领导下,要降温,要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会议最后制定了《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简称《二月提纲》)。…  相似文献   

6.
王行道 《世纪行》2008,(9):39-41
一、乐在统一战线大花园作园丁 统一战线本来是一个百花盛开、异彩纷呈的大花园。但在30年前的“文革”,使这个花园经历了一场浩劫。听老同志讲,统一战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但在“文革”中却成了重灾区,统战对象成了批判对象,统战干部被戴上“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帽子。“风吹霜打百花残,蓄芳含香待来年”。  相似文献   

7.
“文革”初期,即1966年12月到1967年7、8、9月(或更长一些时间),把彭德怀从四川揪回北京,而后多次批斗,是“文革”中的一件大事。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有关彭德怀的著作和文章出版和发表不少,对这个问题也多有谈及,但仿佛还没完全说清楚,而且错讹不少--我们作为这个事件的主要当事人,尽量把它说得清楚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孟醒 《同舟共进》2013,(2):60-63
“文化人”夏衍在建国初期先是担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文化局长,后在1955年7月调任文化部副部长。在“文革”前的历次运动中,他批判别人,也被别人批判,最终在1965年的文化部整风中被打倒。【两次意外遭遇】  相似文献   

9.
生命历程:“文革”对“老三届”学业和家庭的影响常京凤“老三届”,这个在“文革”及其中的上山下乡运动中起了举足轻重作用的特殊群体(Cohort),如今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代人象一老三届一样富有争议性...  相似文献   

10.
说“批判”     
写下这个题目就有些犹豫。因为“批评”这个词还可通行,在报刊上还能见到,如“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三讲”教育中要“认真听取批评”,“要开展文艺批评”等等。而对“批判”一词则讳莫如深,绝少提到,否则就有“文革”、“大批判”之嫌。最近报载,一位文艺家说:“批评和被批评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千万别误把批评当批判。”可见,这里是把“批评”和“批判”看作两回事的。 “批评”和“批判”,在语感上似乎有些差别,但意思也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在英、德、俄等外文中,“批评”和“批判”都是一个词,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把“…  相似文献   

11.
《同舟共进》2012,(7):79-79
广东广州辛北(原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同舟共进》2012第6期中,很高兴阅读了陈徒手先生的文章《蔡旭:“学堂小麦王”的苦恼》,作者详尽地考证和叙述了蔡旭的遭遇,很不容易,只是分析尚需加深(其他朋友有同感)。我在此补充一点资料:蔡旭教授对我国的小麦选种事业有突出贡献。“文革”期间,他一生保留的种子资源全部被毁掉,他曾一人坐在田头痛哭不已。  相似文献   

12.
李次岩 《现代领导》2014,(10):37-37
张志新,193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家庭,解放后参加革命.上了大学,参加过解放军,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在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文革”中,张志新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明确表示对林彪不信赖,对江青有怀疑,对打倒和陷害刘少奇、邓小平、贺龙、习仲勋等一大批革命老干部不满,也对“文革”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提出直率批评。因此,她遭到林彪、“四人帮”及其死党残酷迫害.于1969年9月被捕.在牢狱中、法庭上、刑场上仍然坚持真理,坚贞不屈。1970年8月被硬加上现行反革命的罪名,判处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3.
章含之在她《我与父亲章士钊》(《文汇月刊》1988年第4期)和新近出版的《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文汇出版社2002年8月)以及她主编的《章士钊全集》中,都收入了“文革”期间的两封重要信件:一封是章士钊写给当时行将被打倒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一封是毛泽东接到章士钊写给他为刘少奇求情的信之后给章的回信。这两封信都是研究中国当代史,特别是研究“文革”史的极其珍贵的材料,反映出章氏当时确实是竭尽全力地居中调停党和国家这一二把手之间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1949-1999:中国青年婚恋性观念的变动轨迹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50年,就其总体而言,是中国历史上青年的婚恋性观念变动最为引人注目的50年。伴随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即1966年以前的“文革”前时期;1966—1976年的“文革”时期;1976年“文革”结束以后的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人口及其文化变迁,青年的婚恋性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不同历史时期在有关青年婚恋性观念变动的定量研究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即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定量研究资料较多,而在此之前,尤其是“文革”时期…  相似文献   

15.
雷颐 《同舟共进》2010,(8):59-61
1949年后,“流行音乐”渐被禁止,在1956年的“早春天气”中略有“回潮”,但随后在1958年的“批判黄色音乐”运动中即被完全禁止、彻底扫荡。“文革”中,唱、听流行歌曲更是罪可入狱,流行音乐完全绝迹。然而1979年随着国门初启,  相似文献   

16.
孟祥才 《春秋》2009,(2):33-36
“文革”中我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即后来的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工作.经历了单位清查“五·一六”运动的全过程。现在回忆起来.其中虽不乏黑色幽默,但更多的是血和泪,值得反思的问题太多了。  相似文献   

17.
长沙市人民警察学校前身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沙市公安局设立的民警训练班,办学地点辗转不定。“文革”后长沙市公安局(以下简称“市局”)于城南路麻园湾择址开办培训班,主要培训新录用民警,长沙警界人称“麻大”。  相似文献   

18.
吴绍丽 《湖湘论坛》2001,14(5):30-32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于今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的。他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在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思想之际,重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一书倍感亲切,尤其感到该书所阐明的思想意识修养问题与“以德治国”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感到重新学习和研究刘少奇《论修养》一书,对于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论修养》对共…  相似文献   

19.
我党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认识和清算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刘少奇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率先对“左”倾错误统治时期的白区工作提出批评,继而对这一时期的整个政治路线提出质疑;抗战开始后,他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为从思想上清算王明“左”倾错误做了准备;在延安整风中,他全力支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王明“左”倾错误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与清算。  相似文献   

20.
张雄文 《现代领导》2014,(11):41-41
一 刘少奇在新四军的时间并不长.一年后的1942年3月就奉毛泽东之命返回延安,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三位书记之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进入了中央核心领导层。但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就敏锐地看出了粟裕的出色才干。回到延安,刘少奇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其间,他对粟裕还赞不绝口.高兴地说在华中局和新四军工作时发现两个人才,“一是新四军四师政委邓子恢.他是农村工作的专家:二是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是新四军7个师中,打仗打得最多和最好的一个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