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世友与枪 许司令有一支美式五星左轮手枪,是他的心爱之物。这支枪还是早年从国民党一个军长手里缴来的,他整天别在腰上,枪不离人,人不离枪,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但我从没见他擦过。他也不让别人摸。子弹也是多年前的。不知还能不能打得响。  相似文献   

2.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民族的希望……”今年是建军80周年,为大力宣传人民军队在党领导下建立的丰功伟绩,形成爱党爱国爱军的良好氛围,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从本期起,连载开国将军纪实笔记,再现开国将领个性飞扬的形象、惊心动魄的经历。从纪实笔记作者笔下流出的,大都是开国将领军旅生涯的片断和枝节、性格或生活的某一个侧面,但将军们生命的伟大壮阔、人格的高尚磊落却正蕴藏于此。许世友同志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这是邓小平对许世友将军的评价。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时,正逢将军百年诞辰、逝世20周年。以此作为对将军的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3.
苏振兰 《党史纵览》2012,(11):12-15
1973年12月,毛泽东一声令下,解放军八大军区司令员实行对调,开国上将、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直到1980年1月专任中央军委常委止,许世友在广州工作、生活了6年之久。这一时期,他坚决贯彻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大  相似文献   

4.
许世友上将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将军,他豪爽率真的鲜明个性、粗中有细的行事作风、耿直忠诚的品格操行。在许多回忆录、电影、小说中都有反映;而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不忘劳动人民本色的家风,却较少有人涉笔。笔者现将在撰写《许世友传》、《百战将星许世友》等书过程中所采访、收集到的许世友将军家风轶闻整理出来,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5.
杭州——南京——无锡 在发动“文化大革命”前夕,毛泽东来到杭州,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奉周恩来之命,去杭州布置毛泽东的安全警卫工作。见到许世友,毛泽东侃侃而谈:“要警惕出修正主义,特别要警惕在中央出修正主义。”毛泽东假设五种情况问许世友:“中央出了反党集团怎么办?坏人占了广播电台怎么办?有人要刺杀我怎么办?革命走了回头路怎么办?国家改变了颜色怎么办?”对这些问题,许世友过去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但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噌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带兵北伐,保卫毛主席!”毛泽东笑了,挥挥手说:“那就来不及啦!”听了毛泽东的话,许世友似懂非懂,有些茫  相似文献   

6.
夏明星 《广东党史》2011,(3):15-18,55
1973年12月,毛泽东一声令下,解放军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开国上将、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直到1980年1月专任中央军委常委止,他整整在广州工作、生活了六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许世友上将是我军当中最富传奇色彩的高级将领之一,也是直接从战士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员。他驰骋沙场,出生入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革命建设事业奋斗了60余年。有关他的革命经历,人们已有不少了解,但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曾下连当兵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许世友上将是我军当中最富传奇色彩的高级将领之一,也是直接从战士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员。他驰骋沙场,出生入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革命建设事业奋斗了60余年。有关他的革命经历,人们已有不少了解,但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曾下连当兵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罗元生 《党史博览》2001,(12):34-39
“永别了,世友” 1985年10月22日下午3时许,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 负责值班的王秘书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这是军区保健办公室主任黄政打过来的:许世友司令员因病全力抢救无效,在军区医院逝世。 “许司令员逝世了?!”王秘书一时惊呆了。出于职业的习惯,他马上镇静下来,拿起电话,请“一号台”总机迅速接通军区首长和退居二、三线的军区老首长,逐一复述刚刚接到的电话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许世友上将是我军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高级将领,也是从战十成长起来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他驰骋沙场,出生入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革命建设奋斗了60余年。有关他的革命经历,  相似文献   

11.
林彪扬言“要彻底砸烂总政阎王 殿”。肖华前景险恶。 6月,肖华从京西宾馆又回到了西山。身体更加虚弱,连发高烧,不得不用电话指挥尚未完全瘫痪的总政工作。 7月,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秘书打来电话,要肖华也去。“四人帮”得知后,布置红卫兵在天安门城楼下把肖华的车截住,团团包围起来,不断高呼“打倒肖华”的口号。肖华无法登上天安门城楼,只好坐车返回了西山。  相似文献   

12.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民族的希望……”今年是建军80周年,为大力宣传人民军队在党领导下建立的丰功伟绩,形成爱党爱国爱军的良好氛围,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从本期起,连载开国将军纪实笔记,再现开国将领个性飞扬的形象、惊心动魄的经历。 从纪实笔记作者笔下流出的,大都是开国将领军旅生涯的片断和枝节、性格或生活的某一个侧面,但将军们生命的伟大壮阔、人格的高尚磊落却正蕴藏于此。 许世友同志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这是邓小平对许世友将军的评价。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时,正逢将军百年诞辰、逝世20周年。以此作为对将军的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13.
钟兆云 《党史博采》2004,(10):18-25
毛泽东点将,工作重心已转到地方的叶飞受命指挥炮击金门1958年夏,美英入侵中东,台湾蒋介石集团也蠢蠢欲动,毛泽东面对世界风云,从国际战略全局上运筹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定下了“炮击金门”的决策,一则打击台湾当局的嚣张气焰,揭穿其反攻神话,以争取长期稳定的和平建设环境;再则配合当时阿拉伯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把美国的注意力和海上力量吸引到远东地区来,以减轻中东的压力;三则试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和“台湾决议案”的效能及美国在台湾地区介入的程度,至于是否进行登岛作战,则视情而定。北京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  相似文献   

14.
许世友看到这只近助斤重的地瓜,高兴地说:“这个地瓜蛋胜过外国的这个蛋(弹)、那个蛋(弹),没有粮食他们要统统完蛋。”中国共产党的“九大”前后,毛泽东从国内外形势的实际出发,发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许世友坚决拥护,认真照办,以极高的热情狠抓了几年工农业生产。江苏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人口众多,又是工业大省,许世友作为江苏省革委会主任,为把工农业生产搞上去,整天忙得火烧火燎的。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事情还在行,抓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在山东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当时日本侵略军对…  相似文献   

15.
许世友是我军的一员名将,因他的特殊经历和特殊性格,被称为传奇将军。而他在1966-1976年的经历更是与众不同。“你们很多人都戴了高帽子,我没有戴,我是与杜平政委商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许世友对毛泽东非常尊敬,就连他的名字也是毛泽东在长征路上为他取的。只要毛主席说什么,他老许就执行什么,但从1966年初夏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对许多事情搞不清楚,陷入了困惑。他在一篇文章中写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到处打人、抄家,我很看不惯。我想过去打土豪、打官僚是这样,怎么现在也这样搞?以后造反派抢部队的枪,我更反感,我…  相似文献   

16.
杨得志:"永远作六连的一名列兵"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是第一个响应号召下连当兵的大军区司令。为了适应连队的士兵生活,他在下连前十几天就取消了午睡,在酷热的阳光下晒日光浴。每天早晚,他请公务员按新制式教练教他操练。临走时,还专门召集起同他一块下连当兵的干部开会,研究怎样下去锻炼自己。1958年9月  相似文献   

17.
许世友在大别山接到通知:毛泽东拟在上海召见他许世友是个急性子人,人在大别山,心系全军区部队,时间一长,有些耐不住了。他先是以检查战备工作为由进大别山,后来称自己患了神经性呕吐症,继续留在大别山军区后方医院。本来没人干涉他的,他却自己心里犯嘴咕:总不能老死在大别山,躲避退让,这么“窝”着,哪象我许世友!上海的造反派刮起所谓的“一月风暴”后,江苏造反派在夺权问题上分成了严重对立的两派,并导致了大规模的武斗。1967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与“中央文革”成员接见了江苏省及南京地区群众组织代表,决定对江苏省实行…  相似文献   

18.
许世友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涯,投身到我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之中,担当起革命赋予他的第一个职务:乘马岗六乡农民义勇队(敢死队)大队长兼炮队队长。从此,他和枪杆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7次参加敢死队,四次担任敢死队队长,多次负伤。1927年8月,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许世友被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于当月返回家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国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开始了在人民军队的漫长生涯。在风云变幻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中,他横刀立马,纵横驰骋万至疆场,贫勇善战,易先士卒,出专制胜,为新中国的建立1下了赫赫功勋……“男大兰握…  相似文献   

19.
破例土葬,他如愿以偿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一颗耀眼的将星陨落了──戎马一生的华夏名将许世友在古城南京逝世。10月31日下午,4000名军民在南京军区大礼堂向许世友将军遗体告别。15时整,几乎在告别仪式开始的同时,晴朗的天空忽然浓云翻卷,沉雷隆隆,下起了瓢泼大雨,将列队等候的军官们的新式军服和皮鞋浇得透湿。有人说:“老天爷为许司令哭了。”说来也巧,当告别仪式完毕,竟然云过天晴,阳光四射。许世友遗体人殓后,准备运往他的老家——河南新县许家菜。50年代,许世友曾当面向毛泽东主席提出恳求:“我活着尽忠(为革命),…  相似文献   

20.
“部队要稳定,要坚守岗位,不能让张春桥调一兵一卒。”1967年春,南京军区党委就“三支两军”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向党中央作过一次检查。张春桥看了检查后,指责“上纲上线不够”,企图把许世友和南京军区党委一棍子打死。周恩来听说后指出:“上纲太高了,往军队脸上抹黑,只能使阶级敌人高兴。”由于周恩来出面说话,张春桥才悻悻作罢。1967年初,身兼新成立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的张春桥,向党中央提出,要求派陆军第27军进驻上海,支持夺权斗争。许世友坚决不同意,口述一份电报,发给毛泽东、林彪:“张春桥建议不妥……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