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强公权监督是遏制腐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国目前的公权监督,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不全面、不具体、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我们应有效运用系统论方法,进一步明晰加强公权监督、有效遏制腐败的工作思路。要以有效发挥系统整体功能作用为目标,努力构建系统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互交织、系统内权利既相互监督制约又各司其职的公权监督体系,以确保公共权力规范运行,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老百姓最为痛恨的社会弊端。腐败之所以屡反不止,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公权私有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所谓公权私有,简言之,就是把本应为公众服务的权力变成为自己、为家庭、为小集团牟利的工具。为遏制公权私有,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下列三条措施。首先,提高授官的透明度。哪个职位需要人?任职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候选人是哪些?都应该让公众知道,应该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公众全面了解候选人的情况,并认真听取公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选人授官,才有可能解决用人上的种种问题。其次,权力不宜过…  相似文献   

3.
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是总结党内监督的历史经验,根据党内监督的现实需要,着眼于解决党内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制定的党内首部监督大法。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由此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一、《条例》是党内监督历史发展的产物我们党执政以后,就对党内监督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1956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  相似文献   

4.
常态公权异化和特定公权异化的关系及其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宏 《学理论》2013,(10):70-71
公权异化具有常态公权异化和特定公权异化两种类型。常态公权异化是阶级社会产生后的必然现象,是每个历史阶段必然的共有特征;常态公权异化决定特定公权异化,特定公权异化是常态公权异化在每个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逐渐实现对常态公权异化和特定公权异化的最大化扬弃及彻底消灭。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内反腐败虽然屡有战果,但是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与从根本上遏止腐败的目标相比还有很远的距离。在反腐败的主题上,发达国家的廉政经验值得我国政府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对公共权力的制度制约机制十分健全,形成了一个由政府内组织和政府外组织、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政治系统和行政系统、司法部门和媒体舆论、民主与法制、制度与文化等方方面面全面参与的监督制约网络。  相似文献   

6.
政协监督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监督作为政协三项职能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强化责任,完善机制,充分发挥其优势,就要在思想认识上,增强做好民主监督的责任感;把握监督重点,扩大监督范围;注重公开透明,加强事前监督;创新形式,讲究方法,把握适度,追求实效,切实有效地发挥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府监督在遏制腐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监督具有历史悠久、初具体系、特点鲜明等优点,也存在监督主体欠独立、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功效不佳等弊端。因此。应当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政府监督,对此,本文总结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内监督的重要性 工人阶级政党实行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个优良传统和重要制度。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建设从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党的政治路线直接关系着党的生存和发展。要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就必须严格实行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9.
万其刚 《民主》2006,(12):14-16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并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常委会依法加强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意义。一、“二十年磨一剑”:监督法的制定经过监督法从1986年开始酝酿、前后历经第六届至第十届全国人大、共五届20年时间。从1987年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到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历次全国人大会议都有人大代表提出有关制定监督法的议案,共计222件,参与…  相似文献   

10.
工人阶级政党实行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个优良传统和重要制度。我们党在创建、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接受党的内部和外部监督的问题。但是,两者相比较,党内监督问题更显得突出和重要,历来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这是因为,对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来说,党内监督是最直接的,起决定作用的监督。实践证明:依靠党内监督的力量,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党的正确路线执行的重要条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质,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党同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的重要途径。如果执政党缺乏严格的自我监督和制约,党内政治生活就会不正常,党内的错误思想及其腐败现象就会蔓延,直接影响党的队伍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甚至导致党的性质的蜕变和党的领导权旁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近年来一些东欧党骤变的教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执政党的监督问题是一个关系着党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要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党内监督乃是一道不可缺乏的重要屏障。  相似文献   

11.
『制约公权』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 会学常识告诉人们 :权力一般可分为私权和公权两大类。前者是指公民的合法权力 ,后者为政府的权力。公民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 ,它当然也应受法律的制约 ,任何超越法律允许范围的行为 ,都将构成违法犯罪 ;同样 ,政府的权力也是法律赋予的 ,它也应受到法律的制约 ,任何超越法律允许范围的行为 ,无论其动机如何 ,都是有悖法治精神的。法治精神的表现是尊崇法律 ,认为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无论对政府 ,还是对公民。相较而言 ,法治的主要功能则是制约政府的权力 ,即制约公权。这是因为 :一则政府权力天然就有无限度膨胀、延伸的趋势 ;二则…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2)
诉讼规律要求强化法律监督,而诉讼监督又是基本前提,诉讼监督是检察职权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诉讼监督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诉讼监督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和要领,并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应当抓核心、抓重点,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同时,诉讼监督也应当接受监督,既包括内部的监督,也包括外部的监督,既包括业务的,也包括队伍的,唯有这样,诉讼监督才能摆脱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命运,才能长久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也才能不断为法治进程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这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刻领会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战略意义,准确把握党内监督对党的建设的重要影响,消解党内  相似文献   

14.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必须外律;“法网恢恢,疏而有漏”,因此必须内律。这就需要外部监督对握有公权的人进行制约,又需要精神境界让握有公权的人内在自律。文章从人本分析的角度思索拒腐防变、提高执政水平的人性因素;从循序递进观的角度思考公权人员提高执政水平的人格境界层次,进而思考公权的制约即反腐倡廉的双管齐下:既探讨权力制约,强调依法执政,同时又认识公权人员道德境界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随着我国林业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林业企业制度的完善,林业会计工作的环境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林业对会计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要求越来越高。在具体会计工作中,又常常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法制观念淡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因素,造成企业设账外账,制造假的财务信息,有些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经纪律执行不严格,偷税漏税,造成国家税收的严重损失等。为了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主管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林业企业会计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对公共权力监督不力既与法律不完善和体制不健全有关,也与政治文化建设滞后有关。其中,传统公民文化是导致对公共权力监督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公益与私益冲突下的公权行使界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公权的行使以促进公益的增加和保护私益为终极目标。当前,"公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法律概念,而在对公益与私益关系的理解上,人们也一直认为"公益高于私益"。在某些情况下,这为政府滥用公权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了公权的异化。因此,必须对"公益"给予明确界定,政府必须依法行使公权,维护公益。同时,法律必须从行政程序等方面对公权的行使进行控制,坚持合理行政,减少对私益的侵犯。  相似文献   

18.
李松 《瞭望》2008,(16)
近年来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停止过清退临时人员,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乱进临时人员安徽省临泉县物价局市场整顿办公室是一个直接对市场进行物价检查的机构,属于该局设立的物价执法二级机构。但其工作人员工资的来源却是罚款。4月7日,这些内幕经媒体披露后,引起公众强烈关注。据临泉县物价局负责人  相似文献   

19.
权力监督问题是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权力监督问题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权力监督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是在实践语境中对防治权力异化的有效回应。习近平关于强化对权力监督重要论述将抓好“关键少数”、从严监督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坚持权责一致、失责必究,明确了权责对等关系,并强调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助力形成对公权力监督的整体合力。这些重要论述聚焦权力监督的生成逻辑、重点指向、基本关系、体系支撑四个维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是新时代完善中国特色权力监督体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新时代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点难点工作。目前在对“一把手”监督中,还存在部分“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不强、自上而下的监督力度不够、同级监督太软、监督制度效能发挥不足、监督合力尚未形成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聚焦对“一把手”监督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调要规范“一把手”权力运行,拓展对“一把手”的监督方式,丰富和完善对“一把手”的监督制度,切实落实好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构建对“一把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为新时代做好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