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拉丁美洲虽然相距遥远,但是浩翰的太平洋并未成为中拉人民往来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中国和拉丁美洲早就开始往来。一部分中、外学者认为,中国人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在中国,曾发现属四千多年前的玉米化石,而玉米同土豆、西红柿等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拉美国家友好关系的新进展伍楚1997年,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关系有了新的发展。首先,中国和拉美国家加强了高层往来,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信任,进一步密切了双方的政治关系。其中最突出的是,11月底至12月初,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墨西哥进行了国...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国与泰国的友好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泰国是近邻,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泰国原名暹罗,是一个文明古国,但是建立统一的国家,为时较晚。在我国宋、元时期,其境内出现两个王国,一个是泰族人在北部建立的素可泰王国,称为暹国;另一个是蒙人在湄南河下游华富里建立的罗斛国。后来,罗斛吞并暹国,改称暹罗斛国。元代末期,泰族首领拉玛铁菩提一世征服了罗斛国,在湄南河下游大城建立了阿瑜陀耶王国,至此,该国宣告统一。这个阿瑜陀耶王国,中国史籍称它为暹罗国,现在叫做泰国。泰国建成统一国家不久,中国也重新统一。1368年2月,朱元璋在南京即帝位,建立了汉族的封建政权,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派使臣访问泰国。第二年,泰国国王参烈昭毗牙遣使来华访问。从此,两国使者来往不断,关系很好。本文叙述有明一代中国与泰国友好交往的盛况。  相似文献   

4.
明代,占城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较宋元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政治上保持睦邻的宗藩关系,经贸关系活跃,文化交流频繁。虽然到明中后期,占城国家式微,与明朝的交往也日渐减少,但是,两国始终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一、睦邻的宗藩关系占城,又称占婆(Champa)。“周越裳地,秦为林邑,汉为象林县。后汉末,区连据其地,始称林邑王。自晋至隋仍之。唐时,或称占不劳,或称占婆,其王所居曰占城。至德后,改国号曰环。迄周、宋,遂以占城为号,朝贡不替。元世祖恶其阻命,大举兵击破之,亦不能定。”①明代初期,占城是印支半岛南部的一个强盛国家,其国…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与缅甸的友好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缅甸在远古时期,与云南境内各族的关系,自始是密切的;缅境各族通过云南与中国各地发生了关系,这是中、缅之间联系着的一条主要路线。 (一) 中国西南交通线最早的纪录,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传说:“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西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诚通蜀身毒道近便”(亦见大宛列传)。这条记载,有确凿的根据而且是很明白的,在公元前二世纪时期已有从四川到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前,中国与退罗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其一是退罗王国对清王朝进行的朝责贸易,其二为中国海商与退罗进行的民间海上贸易。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中国帆船为主体的中遇民间海上贸易活动曾经兴盛一时,不仅在当时暹罗的对外贸易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构成当时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海上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步入近代以来,随着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清王朝以战败告终,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与此相适应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有关国家的藩属关系亦开始分崩…  相似文献   

7.
浩瀚的太平洋在地理上把我国同拉丁美洲隔开,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的发达、各民族间经济联系的扩大、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团结的增强,我国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日益密切。这种友好关系在历史上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我国明朝万历年间,亦即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  相似文献   

8.
一、马六甲王国的建立根据我国史籍的记载,在马来半岛上,公元十五世纪以前,已先后出现过一些小国。唐代以前,有顿逊(也称典逊,位于今半岛北部丹那沙林)、盘盘(位于今泰国南部万伦湾沿岸一带)、狼牙修(位于今北大年与吉打之间)、丹丹(位于今吉兰丹)、赤土(位于今宋卡);到了唐代,在南部又有罗越(今柔佛);唐代以后,有丹眉流(今六坤一带)、佛罗安(半岛西岸)、加罗希(今猜也)、蓬丰(今彭亨)、登牙侬(今丁加奴)、吉兰丹、日罗亭(半岛南部)、单马锡(今新加坡)。马六甲则迟至明代始出现,史籍称为“满刺加”或“麻六甲”。明初,朱元璋在位期间(1368-1398),在所有与明朝建立关系的国家当中,尚没有“满刺加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巴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两国政要互访和在多边国际场合积极接触,广泛交换意见,政治互信加强,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拓展,两国贸易总额再创新高,继续在防务安全和文化方面保持良好交流。中国对巴基斯坦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2013年的政府换届和更替没有影响两国的友好关系,中国总理的访问给两国关系发展注入强大推动力,中巴关系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绪言:政治上独立,经济上依赖几世纪以来,暹罗都是东南亚保持政治独立完整的唯一国家.因此,它在本文中具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虽然暹罗有相当大的领土丧失,甚至在现代帝国主义的时代里,也通过均衡那两个支配着其邻近的印度支那和马来亚地区的洼国和英国之间的政治矛盾和冲突而依然  相似文献   

11.
暹罗佳果     
泰国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著名的水果有:龙眼、榴、菠萝、柚子、芒果、荔枝、红毛丹、柑桔、香蕉、葡萄、西瓜、椰子、番石榴、罗望子(又称酸豆)和番木瓜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在泰国几乎无所不有。近年来,由于保鲜技术的提高和运输条件的改善,除了国内市场自销以外,泰国新鲜水果出口在品种和数量上不断增加,创汇可观,1996年出口达18.9万吨,创汇30多亿铢,从而促进了水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篇幅有限,这里仅介绍出口创汇最多的龙眼、菠萝、柚子和榴等几种泰国名果,以飨读者。一、黄金水果龙眼(一)龙…  相似文献   

12.
古代的暹罗华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十七世纪以前的中泰关系在查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ll)的首都禄兀城(Angkor Thom其建成年代最迟不超过十三世纪最初十年)中央的拜庸庙(Bayon)外廊,人们可以见到一些吉篾艺术的最精致浮雕.其中一幅详细刻划着一艘显然不是由吉篾船员在驾驶的中国帆船,该船的每一结构细节和体式,几乎无一不酷似近代暹罗华侨所建  相似文献   

13.
张文德 《东南亚纵横》2009,(11):116-122
万历七年(1579)明设立的暹罗馆,是四夷馆中专门培养暹罗语翻译人才的机构。暹罗派握闷辣等人来华执教,为明朝培养了一批精通暹罗语的译学人才,从而保证了明朝后期与暹罗的政治往来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和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等六个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与非洲友好关系发展研讨会"5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外交部、国家教委、中联部、外经贸部、社科院等9  相似文献   

15.
占城建国于公元192年(东汉献帝初平二年)我国史籍最初称占城为林邑,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以后改称为环王,公元九世纪以后称为占城,而它则自称为占婆。  相似文献   

16.
中非友好关系的辉煌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三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发展中非关系,把发展同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使中非关系始终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亮点.在三代领导人时期,中非友好关系经历了基础期、调整发展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本世纪初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前三代领导人的对非思想和政策,将中国同非洲国家的关系推进到全面深入合作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柬埔寨是东南亚早期国家之一。公元1世纪后半期,扶南立国,一度称雄东南亚。占婆在公元2世纪建立国家。中国史籍先后称其为林邑、环王、占不劳和占婆。它发展强大以后,曾成为东南亚重要的交通贸易通道。柬埔寨和占婆,同为东南亚文明古国,在东南亚历史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两国早期关系的发展更是对这一地区的和平与文明进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自上而下的改革何其多也,著名的有俄国1861年改革、德意志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暹罗朱拉隆功改革,以及中国戊戌变法等。如果以改革者的主观意图的现实与否作为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的话,那么前四者都算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算失败。这着实令人深思,而更让人惊异的是暹罗这个与中国极为相似的国家竟然也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呢?本文试图将暹罗朱拉隆功改革与中国戊戌变法进行比较,以探其中之奥妙。一暹罗的朱拉隆功改革与中国的戊戌维新相比,相似之处的确很多。两者时间相同,背景相似,都发生在19世纪末西方国家将其沦…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着手探讨暹罗的最初贸易时,我们要记住,远在实际证据开始的时代以前,存在着一个时期,我们绝无从知道其历史而只能试行推想其进行交通及发现的一些情况.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推测,在史前时代,这地区已有某些程度的文明;此外,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对外贸易已就文明程度相等的分量内加以经营,因为生活方面一件奇妙的事情是:一个民族越耽溺于牟利——一般地说,这是会惹超人性的几乎最坏本能的一种活动——这个民族在文明方面就越是前进.我们有早期的证据,可以证明邻近各地间曾经有过贸易关系;我们也知道这种来往一定会使船只来到暹罗沿岸.印度跟中国最初贸易的证据,自然,是不大明确的.汉特爵士(Sir William Hunter)在其所著"英属印度历史"(History of British India)一书中提及铿尼迪(Kennedy)"觉得关于公元  相似文献   

20.
暹罗华侨的暹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早期暹罗华侨的暹化中暹两国人民自泰汉以来已持续不断地交往。隋朝派常骏出使赤土(暹罗南部),此后两国使者来往不断。使者来往或贸易交往需要通晓两国语言的人,这种人多半在两国间居留过,他们大都是航海者、商人和水手,以后便成为最早的华侨。华侨最初在暹罗只是寓居,但随着时间推移,寓居渐渐变成定居,通婚融合亦自然而然地产生。唐宋时已有不少华侨在暹罗定居,到元时暹罗各地都有中国人的足迹。广东客家先民在元初已到暹罗。据西人记载,元时普吉岛已有华侨定居通婚。素可泰王朝罗摩坎亨(1275-1319年)时,北京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