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王春元 《北京观察》2010,(10):26-28
<正>民族乡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补充形式,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政治制度。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民族乡经济发展,不仅是建设"三个北京",  相似文献   

2.
民族乡是我国基层政权的一种形式,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基层政权。我国各少数民族目前建有1700多个民族乡。我国的民族乡、镇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的民族乡、镇制度,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民族乡、镇制度在实现各民族平等、自治和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以及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方面,曾起过重要作用,当前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这一制度的完善,明显的积极作用将会更加突出,特别是对杂散居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将起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将从民族乡建立及发展过程、民族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及其保障等方面,探讨有关民族乡及其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族乡是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种特殊政治形式,是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乡级行政区域。民族乡是党和国家为保障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权利而建立的基层政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补充。云南在建立了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的同时,还先后建立了197个民族乡,到2000年,有8个民族乡先后撤乡建镇。民族乡根据法定程序撤乡建镇的,继续享受民族乡待遇。民族乡的发展情况,可基本代表散杂居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散杂居民族地区是云南省民族工作分类指导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一个情况复杂、发展极不平衡的地区,也是全省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在全省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散杂居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如何?有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和问题?需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对策和措施?为此,我们特别推荐一组来自几个典型的民族乡的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4.
民族乡是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种特殊政治形式,是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乡级行政区域。民族乡是党和国家为保障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权利而建立的基层政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补充。云南在建立了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的同时,还先后建立了197个民族乡,到2000年,有8个民族乡先后撤乡建镇。民族乡根据法定程序撤乡建镇的,继续享受民族乡待遇。民族乡的发展情况,可基本代表散杂居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散杂居民族地区是云南省民族工作分类指导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一个情况复杂、发展极不平衡的地区,也是全省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在全省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散杂居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如何?有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和问题?需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对策和措施?为此,我们特别推荐一组来自几个典型的民族乡的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5.
民族乡是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种特殊政治形式,是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乡级行政区域。民族乡是党和国家为保障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权利而建立的基层政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补充。云南在建立了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的同时,还先后建立了197个民族乡,到2000年,有8个民族乡先后撤乡建镇。民族乡根据法定程序撤乡建镇的,继续享受民族乡待遇。民族乡的发展情况,可基本代表散杂居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散杂居民族地区是云南省民族工作分类指导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一个情况复杂、发展极不平衡的地区,也是全省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在全省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散杂居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如何?有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和问题?需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对策和措施?为此,我们特别推荐一组来自几个典型的民族乡的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6.
民族乡是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种特殊政治形式,是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乡级行政区域。民族乡是党和国家为保障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权利而建立的基层政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补充。云南在建立了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的同时,还先后建立了197个民族乡,到2000年,有8个民族乡先后撤乡建镇。民族乡根据法定程序撤乡建镇的,继续享受民族乡待遇。民族乡的发展情况,可基本代表散杂居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散杂居民族地区是云南省民族工作分类指导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一个情况复杂、发展极不平衡的地区,也是全省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在全省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散杂居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如何?有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和问题?需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对策和措施?为此,我们特别推荐一组来自几个典型的民族乡的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7.
赵斌 《楚天主人》2013,(11):7-9
<正>一、全省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民族乡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乡级行政区域,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依法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一种基层政权形式,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必要补充形式,是解决我国散杂居民族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形式,它对于做好基层民族工作、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族乡政府是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以一定的民族居住区域为基础行使职权,代表国家对本区域内的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基层行政机关。至今为止,我国已先后建立了1700多个民族乡政府,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民族乡的行政法地位,对于进一步搞好民族乡的行政管理工作,加强民族乡的行政法制建设,促进民族乡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民族乡政府的行政职权、行政主体资格和民族乡政府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凡是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应该建立民族乡,凡是过去建立的相当于乡的民族自治区,应该改建为民族乡。现将有关建立民族乡的若干问题,指示如下:一、各少数民族相当于乡的聚居地方,应该依照当地民族关系和便利生产等条件,分别建立下列的民族乡:(一)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相当于乡的地方建立的民族乡。(二)以两个或几个少数民族共同聚居的相当于乡的地方建立的民族乡。  相似文献   

10.
民族乡的体制特征、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匡自明 《思想战线》2000,26(2):75-78
民族乡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制度保证,有其独特的特征与作用.然而,目前民族乡存在着对自身特征认识不够全面深入、法制不健全、制度不落实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进一步重视民族乡的特性研究,加大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力度,解决民族乡行政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1.
民族自治区域享有自治权、法律的变通权,使民族自治区域法律冲突的产生成为必然。随着《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越来越有效地贯彻和实施,随着各自治区域不断开放和经济不断的发展,民族自治区域法律冲突,从产生的种类及数量上必然会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对法律冲突的成因及其解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散杂居少数民族乡村,劳务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有20%-30%比例,主要从事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商业、服务行业,如经营清真食品、民族商品、民族药品等。由于受民族传统文化、语言、教育程度、谋生技能等因素影响,难以进入正规的企业就业,产业同质化,规模小,难有大作为。为此,流动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需要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充分发挥劳务经济输出、输入地政府作用,利用"政府与市场"两只手,转变城市少数民族聚集区管理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民族区域联动,走市场联动之路,合理有序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流动少数民族提供良好就业、生活、培训环境,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20年的"六山六水"民族调查,基本摸清了贵州民族经济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提倡创新意识的今天,对民族经济调查进行反思和前瞻,加强小集镇建设,完善城市网络体系,实行城乡互动,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传统知识(TK)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新课题,在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制下,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遭受不当侵害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突出问题。作为“传统知识”的侗族大歌由于没有有效法律机制的保护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不当的侵害。本文提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侗族大歌知识产权保护当务之急应在署名权、改编权、演唱权、演唱者权、传播权、经济利益分享权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与贵州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从全新的角度提出通过贵州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的城镇化 ,较好地解决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 ,确保其在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安全 ,以此推动贵州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09,25(3):53-58
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立法和法制建设滞后、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制约.要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构建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09,25(4):52-57
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立法和法制建设滞后、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制约.要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构建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因素与经济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少数民族农牧民的经济活动安排,重视经济理性而忽视经济行为背后的社会结构就会产生农牧民主体地位缺失问题。社会创业强调经济与社会的融合关系,尤其是重视社会在经济活动安排中的功能发挥,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视角。课题组对内蒙古通辽市3个苏木12个嘎查进行调查,发现了少数民族农牧民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并以扎鲁特旗玛拉沁艾力养牛合作社为例,阐释本土化社会创业是实现少数民族农牧民主体地位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志明 《思想战线》2000,26(5):21-24
小城镇建设对云南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实践上看,云南民族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商贸型、旅游型、交通枢纽型、工业型和综合型.云南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一靠政府推动,二靠市场机制的拉动.  相似文献   

20.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面临着衰退和变异的趋势。本文通过介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和经济价值,针对目前民间手工艺发展中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一些传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