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权和发展权均是集体人权的体现。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属性,只有主权的独立,人民才能自由地选择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才能自由地处置自己的自然资源和财富。发展权不仅仅是一项个人权利,而且是一项集体权利,每个个人组成的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是该集体权利的主体,发展权作为一项人权在国际社会中表现为每个国家、民族的集体权利。主权与发展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主权的保障与发展权的目标是一致的。中国只有在国际社会中争取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才是巩固和增强国家主权的前提条件,保障中国发展权与捍卫主权存在着密切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法学》2019,(2):64-76
作为最初以集体人权形式出现的发展权,其主体是否包括个人以及个人在其中的主体地位问题,是研究发展权应当解决的问题。发展权既是一项集体人权,也是一项个人人权。个人作为发展权的主体,其权利实现受到其阶层、性别、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设置土地发展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发展权是一项可以与土地所有权分割而单独处分的财产权。该权利直接关系到改变土地用途、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以及增加对土地的投入而产生的发展性利益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我国设置土地发展权有利于促进基本人权建设,是加强耕地保护,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需要。科学发展观为土地发展权的设置提供理论指导,我国设置土地发展权符合所有权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国外经验和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土地发展权的设置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必要的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4.
闫海 《行政与法》2009,(3):93-95
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由于这种权利,每个人和所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都能获得充分实现.发展权需要国家的积极行动予以实现,经济法在保障发展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也应当彰显发展权精神.普遍服务是公用事业立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发展权体现与落实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地发展权之法律建构——以私权为研究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祖全 《时代法学》2009,7(1):71-79
农地发展权的法理基础、农地发展权的性质的甄别和农地发展权的民法保障等三个方面是解决农地发展权的根本点。从私权的角度论证和分析农地发展权的公法权利的私法定位,从而阐明农地发展权的权利归属。在现行的土地制度和政策下,提出通过在土地产权中创设农地发展权的设计,以解决农民土地权利的保障问题。从权利享有的源头探讨解决农民发展权的根本路径,构建农地发展权为国家在一定范围内干预的原土地所有权人所有的农地发展权的制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法制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农地发展权创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农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农地发展权为英美法系国家一项重要的地权概念,是指变更土地使用性质的权利。我国开革改放三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大量耕地被非法转为建设用地和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我国学术界对农地发展权已经展开了相关的理论研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中也没有相关农地发展权的规定,农地发展权的问题在我国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7.
权利义务关系视角下的社会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权既是公民的一项人权,也是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权利。权利是和义务相对应的,它的实现总需要一定的义务履行来满足。本文指出从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贫困的发生原因、国家职能的转变这几个方面都可以看出,实施社会救助是国家的义务和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发展权的后现代法学解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展权是新一代人权的重心,然而发展权并不为西方国家所认可。本文以后现代主义的立意和方法论,从后现代法学的视角对发展权进行解读并对其权利属性、权利重心地位加以证成;指出发展权是超越现代性的必然要求,进而证明发展权是后现代人权的基本形式;在这两个命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权是后现代人权法的权利重心,是后现代法学视野中人权实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因土地用途改变、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而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必须借助土地发展权制度予以解决。土地发展权的法律性质问题,直接关系到土地发展权的法律制度设计。这既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问题。以传统公权与私权二分法来定性土地发展权,已经显示出无法克服的的局限性。我国土地发展权具有二重性,既是一项具有私权性的财产权,又具有浓厚的国家干预色彩,应当将其定性为经济法意义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理主体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享有依法治理权利和履行依法治理义务的组织和个人。依法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类主体明确自己的权利,认真行使权利;还需要明确自己的义务,履行好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责任联结着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责任意识是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孕育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依法治理主体的价值就在于责任。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理工作的今天,各类依法治理主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环境权新探     
环境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无需许可,不能剥夺,不可让渡,而环境开发利用权属于一种财产性权利,通常需经许可而取得,其行使须遵循特定程序,因此环境开发利用权不属于环境权的内容。由于后代人具有范围和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不宜将后代人纳入环境权的主体范围,但视后代人环境权利为一种道德权利则是可取的。同时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在环境法律关系中的错位以及权利与义务在主体间分配的不均衡性表明环境权不能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环境权主体并非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廖丹 《法制与社会》2013,(19):253-255
从宪法角度考察看,人权、发展权、金融发展权是相互包容的一组权利体系。由于制度、经营、资源等方面的原因,农民此组权利体系,特别是农民金融发展权在当下难以实现。追根溯源,我国宪法中未明确规定人民的发展权是根本肇因。为此,完善我国宪法中相关规定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妇女人权的发展面临着困境。妇女权利保护相对疲弱的关键在于对妇女权利的本质在理论上存在着模糊认识。妇女权利的实质并不在于一项项具体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上的平等权利,而在于赋予妇女同男性同等的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并享受发展成果的发展权利。妇女发展权要求国家对其提供福利或者国家积极参与才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4.
曾哲 《时代法学》2007,5(4):12-17
法伦理学正义价值概念应导入中国和平崛起的法律价值这一在国际法域争论正酣的发展权平等保护问题,中国"和平崛起"是对"和平发展"本质的创新表述,一国崛起的权利即为一国发展的权利。"崛起权"即发展权,而平等的发展权则是人类最基本的正当人权形式之一种。中国和平崛起的正义价值在人权之发展权上应定位为:一曰价值的基础性,二曰价值的母体性。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推动各类新型土地财产权在我国实定法上的“落地”,是突围我国土地财产权的封闭结构,深化我国土地法律制度改革,助推土地产权清晰化、土地要素市场化等目标实现的内在诉求。目前学界围绕土地发展权的内涵、生成逻辑、法律性质和归属等方面的认识尚存明显分歧。其缘由主要在于学理上围绕这一新型权利的法理研判,并没有立足于中国现行地权结构语境来对其内容这一基础性、前提性知识作科学界定。法理上,对土地发展权内容之准确定位,是厘定这一权利的射程范围,区隔此权利与彼权利以及展开与之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在中国语境下,学理上应立足现行地权结构形态,从平面和立体二元维度来对土地发展权内容作科学定位。自平面维度观之,土地用途变更后的增值收益分配构成土地发展权内容之传统要义;自立体维度观之,土地开发强度变更后的增值收益分配构成土地发展权内容的新近发展。无论是平面维度下的土地发展权,还是立体维度下的土地发展权,都应该成为这一权利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所考量的对象。故而现有围绕土地发展权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的范式亟须转型。  相似文献   

16.
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柏峰 《法学研究》2012,(4):99-114
征地纠纷的本质是各方对土地发展增益的争夺,土地发展增益在法律上表现为土地发展权。土地发展增益主要源于外力,是全体社会大众努力的结果,具体地块的发展增益与国家发展战略、城市规划、非农用地供应政策、城市化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土地发展权并非土地所有权的派生权利,它因国家管制权的行使而成为一项独立的权利。我国的土地发展权国有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防止少数人独享土地发展增益。其不合理之处在于,未能明确保障失地农民分享土地发展增益,且缺乏制度装置来让大田农民分享土地发展增益。我国应当坚持土地发展权国有模式,并通过完善具体制度来保障土地发展增益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公民权利是由宪法核心权利、基本权利和部门法一般权利构织而成的一个有机体系。核心权利(发展权、生存权、平等权和自由权)是这个体系的总纲,其他权利都受其制约。发展权、生存权、平等权和自由权不仅仅需要社会的信念维系,更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法律文明的显著特点是法律表现为一种发达的权利体系,人们享有种种法律明示的或推定的诸多无法一一列举穷尽的权利①。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生存权、发展权是基本的民生权利,民生问题的实质是一个法治问题。维护人民权益,法治是必由之路,也是根本保障。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新的法治实践中,把法律服务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9.
一、土地发展权概述土地发展权在西方国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权利形态。它于20世纪40年代末由英国率先创设,70年代美国、法国、日本开始设置或创设相同或类似的土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20.
"免于贫困的权利"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在反贫困的过程中要超越国家和民族关系的正义观念,而形成一种适用于全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球正义观念。当下学术界和国际社会往往从自由权、适当生活水准权和发展权这三个角度出发构建免于贫困权利的实现模式。但这些模式并不能完全实现免于贫困的权利,应当建立一套包括赋权机制、监测机制、合作机制在内的相对独立的权利实现机制。为了确保发达国家履行在贫穷国家免于贫困权利实现方面的国际人权法义务,应当在国家间指控及和解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司法或准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