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解体、苏共垮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溃败已经十周年了。阅读《邓小平文选》,方知早在1989年9月初,邓小平就曾指出过:“东欧、苏联乱,我看也不可避免,至于乱到什么程度,现在不好预料,还要很冷静地观察。”这是对中央几位负责人讲的。但一般人又怎么会如此料事如神呢!  相似文献   

2.
1989年后,国际风云急剧变幻:东欧发生剧变,苏联在动荡分裂中崩溃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希望?中国怎么办?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政治家和战略思想家的邓小平,自然要作出自己的回答和战略选择。邓小平根据“西吃东”、“北压南”这一总的国际战略态势和世界剧烈震荡的情况,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和  相似文献   

3.
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的国际秩序,从曾优先关注政治、国防、外交以及安保问题的所谓“高位政治”(high politics)时代,转入到优先追求经济交流和技术合作、国民福利提高和经济发展的所谓“低位政治”(lowpolitics)时代,特别是在政治上,1991年的苏联体制变化更加明确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主义化。其后,世界陷入安保困境,清算了“不确定性谬论”(the irony of uncer-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东欧易帜,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达到了相当的深度:社会主义制度由15国缩小为5国,陆地面积由占全球24%缩小为占7%,人口由占世界人口的32%的16亿,减少为占世界总人口23%的12.6亿,共产党数量由180多个减少为120多个,党员人数由9100万减小为6000多万(其中我党有5400万)。因之,西方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国际秩序是指处理国际事务、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指导原则。当前,国际局势发生急剧变化,苏联解体,两德统一,华约解体,"雅尔塔体系"趋于崩溃。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旧格局,旧秩序已经打破,但世界新格局、新秩序尚未建立,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现在国际政治出现了新情况……看来应该提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问题了。"①在世界范围内已开始了一个新的、内容更加丰富、影响更加深广的、谋求  相似文献   

6.
柳丰华 《当代世界》2009,(12):41-43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和美国在俄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俄美博弈的焦点先是东欧,在东欧沦为美欧的势力范围之后,又转向了独联体地区。俄美在东欧和独联体的地缘政治博弈是两极格局坍塌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关乎冷战后欧亚大陆上“地缘政治真空”的填补,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形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也是二战后除南斯拉夫外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传统模式.半个多世纪以来,"斯大林模式"的兴衰构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为错综复杂的篇章.尤其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的今天,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把近些年来我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哲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否定的否定”,也叫“第二个否定”。通俗地说,十年前苏联和东欧解体之时,人们蒙头转向地把社会主义刮得一无是处,这就是在认识上所谓的“第一个否定”。但经过十年长的时间,不少人又否定了十年前一棍子打死社会主义的认识,这就叫“对否定的再否定”。但是这第二个否定,并不等于回复到原处,而  相似文献   

9.
丹尼斯·P·霍浦契克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大学研究东欧和世界历史的助理教授。他在《东欧历史与文化》(斯特·马丁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中,从全新的角度——文化——考察了东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作者在书中写道: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各国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共产党在苏  相似文献   

10.
<正>35年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刊载了很多国内外高水平的研究文章,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启发和借鉴。社会主义阵营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宣告瓦解,现在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办好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政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政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在《邓小平文选》中,有两处地方直接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在方法上应该是"合力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应把"九评"、"一论"、"再论"再当成新的"凡是";"九评"也需要接受实践检验。将赫鲁晓夫视为"修正主义头子"和苏共"蜕化变质的源头",未必合适。苏共的衰亡有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总体看是先"左"后右,是长期的"左"发展到后期的右,最终导致苏共变质和苏联解体。苏共的蜕变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部分质变到整体质变的长期发展过程。苏共在国内建设上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说主要是右的修正主义,不如说主要是思想僵化和"左"的教条主义。总体看还是指导思想上看近了共产主义,低估了资本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和僵化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是对苏联解体本质看得最透彻的人,以"南方谈话"为代表,他已将传统的"党建"思路发展成"大党建"的新思路。我们不应从"南方谈话"的理论高度再后退到"九评"的认识水准。从整体上认识把握苏联解体,就应按邓小平在苏联解体后尖锐提出过的那句名言行事,即拒绝"邪路",也不走"老路",而要走一条坚持社会主义又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新路"。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古巴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巴这个西半球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美国长期的封锁和打压下 ,在苏联东欧剧变的严重冲击下 ,仍坚持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古巴在极其困难和复杂的特殊环境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近十年来又实行“稳步的改革开放”。古巴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及其经验 ,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对于深入研究和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近 ,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著名专家肖枫先生与曾在中国驻古巴使馆工作过的王志先参赞合作完成了《古巴社会主义》一书。该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古巴社会主义的历史、理论和实践。古巴驻华大使阿鲁菲为该书题词 ,使馆还为该书的首发举行了招待会。为进一步加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本刊记者特采访了肖枫教授 ,就古巴社会主义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近代以来,欧洲一直是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在这里,曾经上演了一幕幕令世人震惊和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悲喜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全球冷战格局,也在这里表现得最为典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在欧洲中部地区形成了东西方军事对峙的局面,并一直延续了四十多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新思维”导致了东欧政局的剧变、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政治地图的改变,迫使各国都竭力谋求自己的利益,寻找最适合的位置,并为此展开了各种外交活动,其中最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以苏东剧变为背景和基础,以"中国怎么办"为重点,以"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核心,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断和光辉的战略策略思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如果说苏联东欧的剧变意味着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挫折的话,那么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却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创了"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6.
就在80年代中期至末期美苏与东西方发出一片"缓和"之声和人们对"冷战"后和平与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大的时候,自1989年下半年的两年多时间里,世界接连发生了东欧剧变、两德统一、海湾战争和超级大国苏联解体这些直接牵动世界全局的重大事态,真是风云变幻,举世震撼。世局剧变的种种事态表明,世界已进入了世纪末大震荡时期。人类开始经历缓和与紧张、稳定与动荡的又一种二律背反。这就使人们产生困惑并亟待回答:为什么在美苏及东西方走向缓和的过程中会发生世纪末世界的大震荡?应如何认识和把握这种大震荡现象及其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拟就上述问题试从全球角度提出以下宏观性的若干思考: 一、自80年代末及进入90年代之后,国际风云骤变,世界剧烈震荡,这表明:持续了40多  相似文献   

17.
综观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选择与命运,我们可以看到,多数俄罗斯人认为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悲剧,深感惋惜;不仅中国,而且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也都走上既坚持社会主义、又实行改革开放的“新路”。当然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也面临着四大问题:如何给社会主义正确“定位”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问题、公平与效益的关系问题、相互影响或借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曾有国际问题专家称:冷战后对未来世界格局影响最深远、“改变”了世界的大事变计有三桩:首先是苏联的解体,标志着50年冷战的结束;其次是“9.11”,显示了冷战后世界所面临的新的威胁,并在由此而来的美国反恐战争中塑造了不同于冷战时代的全球战略格局;最后是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在世界政治和地缘大棋盘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有心国际问题的人士稍作深思,便可以发现,凡此三端,无不与美国这个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密切相关,同时,联系到五年来世界格局与有关情势的演变,“9.11”惨剧及其后续发展实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非常清楚的是,“9.11”如何改变世界姑且不论,它首要地、深刻地、很可能永久地改变了美国。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过程中,民族矛盾和危机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民族矛盾的形成、发展和激化,是在苏联长达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研究苏联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矛盾的发展历史和苏联处理民族问题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去世不久,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就出现了一系列改革,进而汇聚成一次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斯大林时期确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有许多不适应之处,所以,当和平到来的时候,改革就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苏联的国家民族主义、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干扰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而苏联国内的改革也在镇压了"布拉格之春"之后逐渐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