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时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刘伯坚,奉命随项英、陈毅一道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敌后斗争,被派往赣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一如既往,精神抖擞地投入新的战斗。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汇》2001,(5):F004-F004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巴中今平昌)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半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在江西信丰、会昌交界处作战,负伤被俘.当月21日被害于江西大庾。  相似文献   

3.
《党史文汇》2011,(7):27-27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平昌县人。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两次去过苏联学习。回国后,历任西北军冯玉祥部政治部主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4.
商豫 《党史博采》2011,(4):45-46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留守人员的大肆围捕,致使我党政军许多高级干部壮烈牺牲。例如,红十军团车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红十军团长刘畴两、中华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瞿秋白、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等人,被敌人捕获后枪杀。中华苏维埃工农检察人民委员何叔衡、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贺昌等人,在战场上牺牲。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开始长征。留在闽西、赣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留守部队和游击队,在险恶环境中坚持斗争和保存革命力量。在陈毅的提议下,由中央分局作出决定:瞿秋白、何叔衡、邓子恢等同志撒离闽西赣南苏区,转移到上海从事革命工作。  相似文献   

6.
带镣长街行     
1935年3月21日,一辆囚车嚎叫着在江西省大余县的街道上疾驰,直向北郊的金莲山。金莲山下,国民党士兵荷枪实弹,严阵以待。囚车上走下一个带着重铐的共产党员,他是红军五军团政治部主任、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他高昂着头,挺直胸,艰难地拖镣前行。随着三声枪响,无私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刘伯坚倒在血泊中。  相似文献   

7.
刘晓农 《党史文苑》2012,(11):11-15
1935年3月4日,春风中细雨飘飞,天气乍暖还寒。在江西省信丰县塘村山区,正发生着一场红白两军进行包围与突围的恶战。兵力上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部队,将头晚宿营于此的中共赣南省委、省军区2000余人,重重包围在这块方圆数里的狭长地带。早已疲惫不堪、饥寒缠身的红军官兵,在危局下拼死反击,试图杀出敌围。处在劣势中的红军并非是毫无斗志的溃军,他们在省军区司令员李赐凡、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等的指挥下,奋力与敌人拼杀。  相似文献   

8.
“黑暗总会过去,光明必然会到来!”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项英临危受命,留下坚持斗争,任中共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5年2月中旬,中央分局在于都禾丰召开紧急会议,传达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指示,将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分为九路向外突围,开展游击战争。3月9日,项英、陈毅等人从于都上坪山区突围,历尽艰辛,几经辗转,在原信丰县委书记曾纪财的带领下,于4月初抵达油山游击根据地,直接领导赣粤边的游击战争。此时的国民党军疯狂“清剿”游击根据地,实行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移民并村、保甲连…  相似文献   

9.
刘伯坚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坚强战士,他作为我党我军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著贡献。他于1920年赴比利时、法国勤工俭学,参与发起和组织旅欧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学习。1926年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委派,回国任西北军总政治部副部长、部长,培训干部,致力于北伐。大革命失败以后,赴沪做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再次赴苏联学习军事。1930年回国后,受党中央指派,进入中央苏区工作。红军长征时留守赣南,不幸于1935年3月在江西信丰率部突围时受伤被俘。被俘后坚贞不屈,凛然就义于江西大余。刘伯坚于1930年秋与妻子王叔振进入中央苏区到1935年3月光荣就义于大余,前后长达5年,与赣南这块红土地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刘伯坚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坚强战士"他作为我党我军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著贡献。他于1920年赴比利时、法国勤工俭学,参与发起和组织旅欧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学习。1926年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委派,回国任西北军总政治部副部长、部长,培训干部,致力于北伐。大革命失败以后,赴沪做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再次赴苏联学习军事。1930年回国后,受党中央指派,进入中央苏区工作。红军长征时留守赣南,不幸于1935年3月在江西信丰率部突围时受伤被俘。被俘后坚贞不屈,凛然就义于江西大余。刘伯坚于1930年秋与妻子王叔振进入中央苏区到1935年3月光荣就义于大余,前后长达5年,与赣南这块红土地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相似文献   

10.
邓沛 《党史博采》2000,(3):22-23
1935年3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在江西信丰县唐村附近与敌激战中,身中数弹,左腿负伤,不幸被俘。他最初被关押在驻信丰(原登贤县)的国民党粤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由于蒋介石对项英、陈毅、刘伯坚等  相似文献   

11.
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以项英为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同时成立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留守各路红军部队约1.6万人,根据中央精神组织突围,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在深山密林中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当时江西边界有6块游击区:赣粤边游击区、湘赣边游击区、闽赣边游击区、汀瑞游击区、湘鄂赣边游击区和皖浙赣边游击  相似文献   

12.
黄朝天将军是江西省兴国县人,解放后曾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长征时担任红军干部团特科营工兵连副连长。他和工兵连的战友们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架桥开路,为红军克敌制胜扫除了一个个障碍。其中,架设于都桥、湘江桥、乌江桥,更是三次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较量,勇气与智慧的迸发。夜架于都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决定撤离中央苏区,形势十分紧迫。红校特科团在第五期学员结业之后,又扩大为特科学校,黄朝天在学校工兵营架桥连任连长。10月12日,驻在瑞金县武阳镇的架桥连,突然接到校部通知,本期学员暂不…  相似文献   

13.
史文敏 《党史纵览》2009,(12):36-38
张爱萍(1910—2003)。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省达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职。领导建立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苏皖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长征所经之地涵盖大半个中国,遭遇国民党中央军、地方部队、反动民团等敌人的围追堵截,这次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由于全国各地红军的密切合作而胜利完成。留守红军的牵制长征前,党中央决定在瑞金成立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以陈毅为主任、梁伯台为副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以及由项英任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央军区。留在苏区的部队有红二十四师和十几个独立团,共16000余人,加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军伤病员,共3万余人。其任务是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保卫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扰乱敌人的进攻,准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84,(3)
李志民湖南浏阳人。生于一九○六年。一九二七年入党,一九二八年参加红军。红军时期,历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政治部组织科长、干部科长、组织部长,抗大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副政委、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四分区政委,冀中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三纵队政委、二纵队政委,二十兵  相似文献   

16.
正金如柏:只要让我革命什么都可以忍受金如柏(1909—1984),江西永丰人,红二方面军宣传部长,八路军358旅政治部主任,解放军13军政治委员,昆明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炮兵政治委员,中共十一届中央军委委员。1933年,金如柏任湘赣军区红军独立3团政委。1934年初,国民党派重兵企图吃掉几个红军独立团。金如柏奉命率部跳出新淦地区打游击,竟被说成是"右倾机会主义",撤掉了团  相似文献   

17.
正刘伯坚(1895-1935),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红军早期将领。四川省平昌县人。1920年,他赴欧洲勤工俭学,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了共产党。1923年刘伯坚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他奉命到冯玉祥部任政治部副部长,积极用革命思想改造部队。大  相似文献   

18.
为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1934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以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随军中央代表曾洪易)组成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下简称先遣队)6000余人,向闽、浙、赣、皖诸省国民党后方挺进。为配合这次行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命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黄火青) 4000余人,在先遣队后交错前进,护送先遣队渡过闽江执行北上抗日先遣任务,即“东线行动”。  相似文献   

19.
唐越 《党史文汇》2014,(8):F0003-F0003
正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金岗库乡金岗库村。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7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在五台山石咀普济寺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并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至此,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宣告建立。11月18日,军区机关由五台移驻河北阜平。1938年3月9日,日军进攻阜平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即由阜平移驻五台山金岗库,军区政治部驻大甘河。4月,中共晋察冀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金岗库召开,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彭真到会传达了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精神。这次大会对于坚持敌后抗战、巩固与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虹 《党史文苑》2012,(1):34-36
对中共党史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有所研究的同志都知道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布告》及红军第四军军党部编印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两份文件应该是红四军主力1929年1月中旬撤离井冈山根据地前形成的最后两份文件,同时也可视为红四军主力开拓赣南闽西农村革命根据地直至创建中央苏区的最初两份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