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学杂志》2012,33(5)
通过对联合国框架下的人权条约、各区域人权条约以及主要缔约国在外国人财产权保障方面的规定和做法进行研究,可知联合国人权条约对一般意义上个人(包括外国人)财产权的保护程度明显偏弱,各区域人权公约对财产权的保护则各有侧重,各缔约国对外国人的财产普遍有一定限制。其中有不少是我国在外国人财产权方面制定和适用法律、规则可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国际人权法获得了较为广阔的生长空间,国际刑法也进入复兴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国际人权法对国际刑法各个领域的影响都十分明显,从基本原则到具体规则,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刑罚制度设计到刑罚的执行,并努力在保护被害人与保障被告人权利两者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然而,透过国际人权法推动国际刑法发展的帷幔,不难发现其背后"人权"和"主权"之间的紧张博弈:为保护人权,国际人权法引领着国际刑法试图突破国家领土的藩篱进而穿透国家主权的坚硬"铠甲";国家则奋力祭起"主权"大旗并诉诸"司法独立"的坚固盾牌,抵御某些外部政治实体利用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干涉其内政、侵蚀其"司法独立",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3.
叶翔文 《法制与社会》2013,(12):103+10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犯罪案件呈高发趋势。经济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作为公民的财产权利,在新时期下应该得到重视与保障。而只有深刻分析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掌握其规律和特征,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侦查措施;只有明晰经济犯罪侦查中对侵害财产权的学理与现实原因,才能跟好的给出解决方案和制度构建。本文试从原因到现象分析再到思考构想,对该论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通过了关于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条款,并规定征用补偿条款,应该说对我国的私有财产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是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各国宪法私有财产权保护条款,提出这一条款对我国财产权保护的意义与不足,进而对我国的财产权的宪法保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国际人权法下国家的义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家是国际人权法中最主要的权利和义务主体。但是 ,国际人权法除规定了国家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之外 ,还包涵着另外一层非常重要的权利义务关系 ,即一国与“在其领土内和受其管辖的一切个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这一关系中 ,国家负有首要义务。国家在国际人权法下的义务可以总结为承认、尊重、保障和促进以及保护人权四个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对人权的国家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 ,忠实、善意地履行所有这四方面的义务 ,国际人权法才能得到全面的实施、执行和遵守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今世界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的争议,日本著名国际法学者大沼保昭教授提出了将跨文明视角引入国际人权法领域,并主张各个文明在重新解释的基础上,进行跨文明的人权对话,建立跨文明人权观。这一观点作为寻求解决国际人权分歧的一种尝试,通过放弃对于自由权人权观的崇拜态度,破除欧美中心主义人权观的桎梏,倡导构建跨文明人权观。这一主张对于构建跨文明的人权合作机制有着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国际人权法中受教育权的性质:权利或义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成铭 《法学评论》2004,22(6):67-72
受教育权是享有和实现其他人权的基础。作为一项授权性权利 ,确定受教育权的性质是切实促进和保护该项权利的前提。本文对受教育权的性质加以界定 ,在查明国际人权法文件对受教育权性质的表述、受教育权性质历史形态的基础上 ,论述了受教育权的权利属性 ,探讨在国际人权法现有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上受教育者所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国家所承担的促进和保护受教育权的国际法义务 ,揭示出国际人权法中受教育权的性质对发展国内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9.
私有财产权制度是近现代社会的一项基础法律制度,在各国宪政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公民财产权是指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权利,包括对私人所有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权利。本文通过阐述宪法意义上公民财产权的含义,论述了宪法保障公民财产权的基础,回顾我国宪法中公民财产权保护的问题状况,提出完善公民财产权宪法保障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宪法修正案第22条,对公民财产权保障在立宪思维、保障规范结构、保障对象等方面作了全面修正,使公民财产权宪法保障获得质的飞跃实现了立宪思维从补充规制到人权追求的转变、规范结构体系从二重规范到三重结构的完善,保障对象从限定性到全面性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宪法与国际人权法对三代人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鉴 《法律科学》2010,28(2):65-70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上,人权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迄今,已产生了三代人权。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人权文件,从国际法上对三代人权予以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借鉴有关国际人权法和外国宪法,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和相关修正案,对三代人权予以不同程度的确认,但也还有一些基本人权没有涉及,或者尚未明示确认。建议以后修宪时将三代人权的主要内容明确、完整地予以确认,必要时可作适当声明和保留,以完善我国宪法对三代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道法与国际人权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虽有共同点,但仍存在诸多差异。共同点构成了两者共同适用的基础,而差异则促进了两者的共同适用。共同适用的一大表现是区域人权机构在适用人权法的基础上适用人道法,而这有利于保护武装冲突受难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锡华 《法学评论》2006,24(3):64-69
法律援助制度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过立法所确立。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性质已经为许多国家所承认。本文拟从国际人权法中有关法律援助的理论和实践出发,论证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并分析国际人权标准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之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前英国殖民地,并在1997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为公法与国际人权法的互动提供了有研究价值的一个个案。自1991年起,透过殖民地宪法文件的修订及立法方式,《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人权规范在香港开始具有宪法性效力,并且可为本地法院适用,作为违宪审查中审查立法及政府行为是否违宪的基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成立的新宪制下,香港法院继续行使这种违宪审查权。本文概述了香港法制中国际人权法规范的适用情况,透过香港近年来的一些重大案例,阐明了公法和国际人权法在香港互动的情况。并试图在国际及全球性脉络中,探求香港个案的定位,为研究香港公法与国际人权法的互动和汇流建立一个概念架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两性权利不平等问题还有法律问题的综合体。一方面家庭暴力毫无疑问是对妇女人权保障的巨大挑战,是在男女不平等这块基石上滋生出的法制死角;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形成的习惯以及由男权社会树立的深入人心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标准,令家庭内部问题难以以法律体系进行有效的解决或规范。  相似文献   

16.
齐昊 《法制与社会》2011,(11):73-74
鉴于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应当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设置特别的处罚措施。同时国际人权法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无期徒刑作出了限制性规定。本文将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对未成年能否适用无期徒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私人财产权宪法保障的法文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私人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并不是资产阶级宪法的专利,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从世界宪政史的发展来看,对私人财产权的保障不仅是宪法的基本内容,更是制定宪法的目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私人财产权的宪法保障的完善与否,同宪政制度特别是人权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传统的影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对私人财产权的宪法保障问题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建立并完善我国对私人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时代国际人权法的新发展及其对现代国际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时代国际人权法的新发展主要表现为国际人权规范进一步细化、国际人权法的适用范围日益拓展、国际人权监督机制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司法性逐步增强、人权国际保护方式历经重大转变、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理念被公认为国际社会的普遍价值。国际人权法的新发展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交织的产物,它对现代国际法的体系、价值、基本原则和规则产生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行一元论和采行二元论的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某种融合的趋势,解释性适用方法被广泛采用。这种方法以国内法为依托,通过援引国际人权法解释国内法的方式,实现国际人权法在国内的间接适用。可以作为解释资源的国际人权文件范围广泛,实际范围会受到各国国内法院所持的不同原理的影响。按照对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不同理解,国内法院解释适用的具体方法可以被分为“立足于国内价值”的方法和“立足于国际价值”的方法两类。在国际人权法尚无法在我国法院直接适用的情况下,“解释性适用”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突破现实瓶项的可选路径。具体而言,我们应当立足于“国内价值”,从价值增进型、价值确认型和语境解释这三种方法中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探索性实践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我国现有的征收补偿原则、范围、标准及分配的分析和与国外的对比,解析了我国在征地过程中农民财产权保障的缺失和损害的表现。阐述了我国农民财产权被侵害的原因主要是用益物权保护观念的缺失,农地所有权主体地位的缺失和法律的不完善。提出了完善被征地农民程序性权利、实体性权利、救济性权利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