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勇 《新湘评论》2013,(2):35-38
邓小平是一位世纪伟人,也是一位驾驭时间的大师。他有一个特点,就是谈事情喜欢规定一个时间表。小到完成一项具体工作,大到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或长或短,都要有时间表。大致说来,邓小平的时间表可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三种。从一个个时间表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邓小平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2.
温勇 《学习导报》2013,(2):35-38
邓小平是一位世纪伟人,也是一位驾驭时间的大师。他有一个特点,就是谈事情喜欢规定一个时间表。小到完成一项具体工作,大到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或长或短,都要有时间表。大致说来,邓小平的时间表可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三种。从一个个时间表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邓小平的时间观。长期时间表:"下个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起步之时,20世纪已过去一大半,人类社会正在加快脚步迈向21世纪。作为一位有国  相似文献   

3.
正邓小平有一个特点,就是谈事情喜欢规定一个时间表。小到完成一项具体工作,大到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或长或短,都要有时间表。从一个个时间表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邓小平的时间观,即引领时间、驾驭时间、超越时间。邓小平的时间观体现在善于把握时代脉搏,体现在始终关注民族振兴,也体  相似文献   

4.
天儿慧是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经学部教授。1997年4月,日本《世界》杂志发表了他的《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邓小平》一文,现简要译介如下。文章说,随着一颗巨星的陨落,邓小平先生成了一位历史人物。怎样评价邓小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问题,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阐明:其一是如何评价邓小平的个人经历问题;其二是如何理解毛泽东逝世后出现的“邓小平时代”问题。总的说来,“邓小平时代”确立之前,他的经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本世纪20年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他的理论逐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以参加和领导革命…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中,邓小平是来甘肃最早、次数最多、驻足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一位。从1926年到1981年,邓小平先后8次来到甘肃,有450多个日日夜夜是在甘肃度过的,全省14个地、州、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同时,也留下了甘肃人民世世代代对他的深切怀念。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先后4次到甘肃。1926年秋,邓小平受党派遣,从苏联回国参加革命。他从库仑(今乌兰巴托)入境,经宁夏进入甘肃,尔后到达陕西。当时,北伐战争进入高潮,由于战局紧迫,军命在身,长途跋涉,去留匆匆,邓小平在甘肃虽未能久留,…  相似文献   

6.
夏佑至 《学习月刊》2014,(19):17-17
邓小平留下的一大政治遗产,就是为实现国家现代化而制定的目标、路径和时间表,以及为解决权力过于集中所做的努力。邓小平还屡次对激烈的意识形态争论泼冷水,防止争论影响经济增长。这些政治遗产至今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执行的路线、制度和政策上。邓小平还留下了另一些遗产,体现为大众文化的符号。有一首歌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相似文献   

7.
韩康 《实践》2003,(3):4-7
一、深刻的发展思想和科学的发展理念   建设小康社会的创建者是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他在接见日首相大平正方的时候说,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最低目标就是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在1984年进一步说明,“小康“就是在本世纪末达到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当时讲的是国民生产总值,而不是现在用的这个GDP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提出了一个长达七十年分三步走的小康社会的时间表,这个时间表就是到90年代末解决温饱,上世纪末达到人均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下个世纪(即本世纪)50年代,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使用最多的是两个概念:社会主义原则与社会主义本质。他对于这两个概念在阐述内容上有变化,使用时间也有变化。把时间的变化与内容的区别联系起来考察就会发现,晚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用“社会主义本质”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是这一深化的结果,是对以前社会主义认识的丰富和发展。了解把握这一深化的过程与结果,对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以这一理论来指导今天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社会主义原则”到“社…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生前在其著作、讲话、谈话或诗作中曾评点过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包括他的部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能够进入他的视野,获得他的直接评价并非易事。而一个人能得到他多次评价,并且主要是肯定性的评价,则更是难上加难。邓小平恰恰就是一位多次被毛泽东论及并给与高度评价的人。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毛泽东至少七次直接评价邓小平。这些评价,比较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心目中邓小平的品格、才干。毛泽东第一次评价邓小平是在“八大”召开前夕。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先是主政西南,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1952年奉调进…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战略家。他思考问题。作出决策时,决不仅仅局限于一时一地的情况,而是着眼大局,面向未来,使决策既解决现实问题,又照顾到将来的发展。这种决策的战略眼光和前瞻性的思维方式,构成邓小平决策思想的重要特点,在他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决策实践中处处表现出来。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事业是需要若干代人长期不懈努力才能完成的伟大事业,因此,在决策过程中,就必须用全面的、长远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从而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结论,作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利于中国…  相似文献   

11.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志愿。毛泽东是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驱者和开拓者,邓小平则是这一伟大事业的集大成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是统一历史过程的两个阶段。毛泽东是一位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的重大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探索了三条道路,形成了王套理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创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记者: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1991年,您参与的以“皇甫平”为署名的系列评论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成了1992年春邓小平到南方视察的一个重要历史背景。作为那段历史的一位重要见证人,您是如何认识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新时期的外交战略思想述论高屹邓小平是一位具有非凡洞察力和创造精神的战略家和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他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对外关系的方针原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外交战略思想体系。这一战略思想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  相似文献   

14.
一位英国外交官眼中的邓小平武市红50年代中期,一位年轻的英国绅士来到中国,担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的政治参赞。他到中国后,最早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把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传递回英国。他就是伊文斯。那时,他既不知道邓小平是谁,也不...  相似文献   

15.
任弼时与邓小平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成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们都是出生在1904年,任弼时比邓小平大4个月,这样的两位伟人,早年有着相似的留学经历,回国之后又不约而同、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道路。遗憾的是1950年10月,任弼时英年早逝,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在重庆的追悼会上致悼词时,一向寡于情感流露的邓小平,竟然“有几分钟的时间说不出话来”,实为一生中罕见,可见相互之间感情之深!今年是两位革命家诞辰110周年,重温历史让我们又一次领略到了伟人风采。  相似文献   

16.
李洪峰 《党的文献》2015,(3):123-125
邓小平《关于西南地区的土改情况和经验》一文,及毛泽东对该文的六处批注,反映了邓小平和毛泽东两位伟人的智慧。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两位伟人善于把握全局,善于把握主动,善于抓住中心环节,善于解决关键问题的胆识和魄力;体会到邓小平高超的理论政策水平和文字驾驭能力;领悟到毛泽东善于把个别上升到一般、善于进行具体指导的高超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7.
试论邓小平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内容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统战理论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即开始酝酿,党的十一届王中全会开始形成,到m年代中期和叨年代逐步发展完善。邓小平统战理论,以其开拓性的创造,全新的内容,完备的体系和独具特色的时代特征,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邓小平在提出建立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伊始就强调指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缩小,而是应该扩大。”明确阐明了统一战线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建立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8.
在《邓小平文选》中,有大量对历史问题、历史经验的精辟论述,它们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邓小平的历史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重视历史的作用,把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提到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的高度。学习《邓小平文选》,发现邓小平讲话有一个特点,喜欢从历史切入,总结历史经验,然后把握时代特点,联系实际,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和论述方法。比如前几年当他获悉西方L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时,脑子里马上就联想到190o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一页痛史。中国正是在八国联…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以下简称“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几年间,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体现和新的发展,标志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退休后,他的女儿毛毛问邓小平:“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的回答只有三个字:“跟到走。”这一回答虽然是针对毛毛提的具体问题,但笔者认为,“跟到走”对于邓小平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经历来讲,却有着极其特殊的含义。邓小平之所以能从平凡到伟大,几乎都可以说是从“跟到走”过来的。比如,他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是“跟到走”的结果;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立下的丰功伟绩是“跟到走”的结果;他在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