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庆晨 《党课》2013,(19):78-79
在新中国成直初期,新生政权脱胎于战争的废墟.国家贫穷,人民赢弱,百废待兴。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的人每天都是要照照镜子的,因为照镜子可以及时发现和清除面目上的污垢,整理好衣冠,以良好整洁的形象示人。会照镜子的人还懂得在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摆上镜子,这样便可以透过折射,全面修饰整理自己的仪表。最早将谏言作为镜子的,大概是唐太宗李世民了。他有一段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以人为镜”,就是将人们的谏言当作镜子,并尊那位直言敢谏的魏征为“人  相似文献   

3.
镜子的功能     
镜子是人类的重要发明,是家家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镜子能够真实地映照客观存在的一切,既不遮掩丑陋,也不放大美丽,这一透明、公正的优点,有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观容貌、正衣冠、端品行。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在宿舍大立镜旁边又糊了面纸做的“镜子”,每天早、晚,总要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  相似文献   

4.
基层组织建设年能不能取得实效,关键看能不能解决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基层组织建设年正处在调查摸底、分类定级阶段,也正是用好“镜子”和“尺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核心是找准问题,为下一步整改提高、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从唐太宗把魏征比作一面“镜子”之后.“镜子”便有了它新的含义,且广为流传,历千年而不衰。今天,党员要永葆先进性,就要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照“镜子”。  相似文献   

6.
徐敏 《学习导报》2010,(9):35-35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去世,温家宝总理和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这位从教60载的小学老师。几十年来,霍懋征受到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周总理称她为“国宝”,温总理称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  相似文献   

7.
徐敏 《新湘评论》2010,(9):35-35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去世,温家宝总理和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这位从教60载的小学老师。几十年来,霍懋征受到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周总理称她为“国宝”,温总理称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  相似文献   

8.
镜子     
镜子是一件极其微妙而又毫不起眼的生活用具,又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每天照照镜子,整理一下容颜,塑造一个满意的形象,是人之常情。  相似文献   

9.
徐从亮 《党课》2012,(14):62-63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组工干部岗位特殊,责任重大,更应常“照镜子”,找不足、知差距、端作风、正品行,从而达到“三服务两满意”目标。组工干部要常照的“镜子”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那么,共产党人要照什么镜子呢? 一是以历史为镜。历史是一面镜子,从政者应该从中汲取振兴中华民族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以群众为镜。民心是一面镜子,唯有常照群众之镜,听民声、知民心、察民情、顺民意,常念百姓之苦,常思己之不足,常记养育之情,常怀感恩之心,才能真正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相似文献   

11.
潘岳 《党员文摘》2008,(5):30-31
1993年某天凌晨.黎明尚未到来。住在德国首都柏林的彼得·艾根来到了书房.他端着一杯咖啡,陷入了沉思。几天前,他刚辞去了世界银行董事的职务,他对自己这些年在南美洲和非洲所看到的情景充满了愤怒:世界上一些有权有势者把公共财产当成了自选商场的商品,他们编造一些没有人需要、没有人买单的项目进行讨论决策并趁机大肆贿赂、收买人心,花大笔钱财清偿重要项目的债务.一些官员通过暗箱操作.把建筑、银行、医院变成了贪赃自肥的财源……彼得·艾根决定干点什么。  相似文献   

12.
楚奇 《党课》2013,(20):65-66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必须经常用“镜子”照一照,沉下心来整理仪容、弥补不足、端正形象。  相似文献   

13.
巩义市竹林镇30年坚持“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的“三评”制度,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竹林传奇”,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4,(14):22-22
形式主义好似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看起来煞有其事,实则一无是处。花架子、表面功夫是形式主义的遮羞布,偶尔能蛊惑人心,却无论如何也瞒不过人民群众的火眼金睛。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就要打破患得患失的思想顾虑,克服欺上瞒下的应付心理,真正用好“民意”这面镜子,迫使形式主义现原形、栽跟头、出洋相。  相似文献   

15.
张颐武 《党课》2010,(22):126-127
近年来,“成功”和“幸福”越来越成为社会价值的中心,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影响。所谓“成功”就是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幸福”则是追求个体生命的美好感受。  相似文献   

16.
“我向大家承诺绝不插手工程,也不允许我的家人插手工程。我的亲戚朋友如果想背着我搞工程,你们坚决不要办,并请及时报告我。如有人打着我的旗号行骗,坚决依法处理!”日前,一位领导干部在某次大会上,向与会同志公开承诺。说者凛然,听者快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择校现象在全国各地学校公开但不合法地存在着,择校费也少则成千,多辄上万地不断攀升,学生望校兴叹,家长怨声栽道。特别是近几年来,这种蔓延全国各地的“择校热”仍在持续升温,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教育各方面却苦无良策。  相似文献   

18.
“讲究”与“将就”读音相近,意义大不一样,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和做法。对工作而言,“讲究”是办事认真,“将就”则是敷衍了事。对生活和待遇而言,“讲究”则是生活奢华,“将就”点儿倒是无伤大雅。对待工作,对待事业,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讲究”,而不“将就”。所谓“讲究”就是要把工作当学问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吃”与“骂”:透视日常权力变迁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权力就是日常生活权力.就利益关系而言,日常生活世界也是一个权力结构,一个处于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权力结构.“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当代中国日常生活权力结构变迁中的一种现象.它表征着30余年来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深刻变迁及其内在发展逻辑.历史地辩证地透视这一典型现象,揭示“吃”与“骂”的背后内蕴的必然性、历史普遍性及其社会进步性,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建构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2月13日星期三小雪今天早上起床,对着镜子看了半天,觉得自己变样了。过去,我挺在意个人仪表,可现在顾不上这些了。看着镜中皮肤日渐黝黑、脸上略显沧桑的自己,反而觉得挺自豪,这不正是我参加驻村扶贫的"工作证"嘛。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我?就从前一阵儿发生的事儿说起吧。一天,我和工作队队员们像往常一样入户走访。当我们走进贫困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