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诉交易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以契约为分析框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辩诉交易制度的起源以及发展动因来看 ,它体现了一种契约精神、一种与当前多元社会相契合的观念 ,是其在现今美国茁壮成长、并波及很多国家的根本原因。笔者以契约观念为分析框架 ,对辩诉交易制度能否扎根于中国、我们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观念与制度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本文也意欲给司法改革的倡导者们提个醒 :在当前中国真正的程序正义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之际 ,却出现了具有后现代意味的契约式司法 ,应该如何处理其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2.
辩诉交易制度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和实效性的刑事诉讼实践,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司法实践。我国是否可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地移植该制度,本文拟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辩诉交易制度移植我国的可行性做出分析,以期达到促进辩诉交易良好运作,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刑事犯罪率居高不下,辩诉交易制度的引入,对于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和价值,促进庭审方式的改革以及均衡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具有积极作用。而辩诉交易制度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在我国也已经基本具备。因此,适用辩诉交易制度以探索新的纠纷解决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谢鹏 《法学论坛》2006,21(4):100-103
辩诉交易制度与刑事和解制度是欧美刑事案件中适用的两类重要的司法制度。两种制度有其相似的地方,也有诸多的不同。其中一点便是刑事诉讼的被害人在两种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较大的差别。而两者的共同基础———社会契约理论和私法中契约自由的观念,以及辩诉交易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得辩诉交易借鉴刑事和解的理念,加强被害人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可能和必要。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珊琦 《法律科学》2004,22(4):115-118
如何兼顾公正与效益 ,乃现代刑事司法理论重点之关注 ,国外司法实践表明 ,“辩诉交易”实为求得二者平衡之最佳选择。在司法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国 ,建立辩诉交易制度 ,对提高诉讼效率 ,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促进司法观念的革新意义重大。然而 ,辩诉交易利弊共存 ,当限制适用。因此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辩诉交易模式 ,应是中国司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由于辩诉交易制度的众多优点,在我国引进辩诉交易制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是程序法的移植难度往往比实体法移植难度大。辩诉交易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即使移植进来也很难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范俊美 《法制与社会》2011,(28):107-108
本文通过对辩诉交易和刑事和解的比较,来论证将这两种制度引入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可行性,认为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建立辩诉交易制度的法律文化和制度基础,但可以将刑事和解作为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8.
辩诉交易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法院开庭审理之前,提起控诉的检察官为了换取被告方做有罪答辩,以减轻败诉风险,从而提供比原来指控更轻的罪名指控或者减少指控罪行,或者允诺向法官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建议为条件,与被告方及其律师进行协商谈判而形成的一种司法制度。本文认为辩诉交易制度不仅应当移植和进行本土化改造,而且,它必将在我国生根、发芽,并最终成为我国法治和人权进步事业的重要保障性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引入辩诉交易制度的三重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辩诉交易制度的基本机能在于规避诉讼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但是,从背景来看,辩诉交易制度本质上是一项内生于英美对抗式诉讼模式的制度设计,其运行依赖于对抗式诉讼制度以及契约文化和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我国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应当要慎重。  相似文献   

10.
辩诉交易,是指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前,作为控方的检察官为了换取被告方作有罪的答辩,提供比原来更轻的罪名指控,或者较少的罪名指控,或者允诺向法官提出有利于被告方的量刑建议等。辩诉交易最早产生于美国,是追求司法效率的产物。由于辩诉交易是检察官和被告人之间达成协议,因此,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对被害人权利的忽视,以损害司法公正来换取司法效率。所以一直以来,在法学界对于辩诉交易是否应该继续存在的争论持续不体。然而,自从辩诉交易产生以来不仅没有被废止,反而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开始有关辩诉交易的实践,当然对于中国是否可以实施辩诉交易制度,反对派和支持派各有说辞。本文认为,辩诉交易在我国可以实施,并阐述了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辩诉交易是从美国发展起来并被国外广泛适用的一种新的刑事诉讼制度,对全世界的刑法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未涉及辩诉交易,但我国的一些刑法制度和刑事政策中,明显存在着辩诉交易的痕迹.辩诉交易对于实现刑事案件审判中公正与效率并存的诉讼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对辩诉交易在中国的实践进行初步分...  相似文献   

12.
辩诉交易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非常规的处理刑事案件的程序,但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却始终无一席之地。我国相当一部分法院办案效率低,案件久拖不决的问题相当严重,影响了我国司法体制的正常运转。而以“高效率、快结案”为特点的辩诉交易制度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已经出现了运用辩诉交易处理刑事案件的成功事例,为引进辩诉交易制度开了个好头。  相似文献   

13.
辩诉交易是一种具有一定普遍性和实效性的刑事诉讼实践。目前,为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与效益,就辩诉交易制度及其在我国的可适用性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方面发表了许多有益的意见。本文意欲从辩诉交易适用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该制度在我国适用的规范化、制度化,做一个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辩诉交易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从辩诉交易价值取向和我国司法实践的现状来分析,我国有必要而且完全可以借鉴适用辩诉交易制度.辩诉交易制度是我国刑罚的社会功能和刑罚观念发生转变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我国刑事诉讼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在寻求公正和效率平衡点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诉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导致公权力越来越私权化,人们不断呼吁在刑事权利的处理方式中引入民事权利处理中的自治,辩诉交易制度正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本文试探寻辩诉制度的涵义及产生基础,在借鉴两大法系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法治环境提出在我国构建这一制度的设想及构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辩诉交易应当缓行——以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缺位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诉交易是一项产生并盛行于美国的一项刑事诉讼制度,其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基础,并在刑事诉讼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辩诉交易体现了控辩双方的风险博弈。沉默权强调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格尊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理念。辩诉交易与沉默权是相互匹配的,辩诉交易内在要求确立沉默权,沉默权是辩诉交易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沉默权制度缺位的我国,辩诉交易应当缓行。  相似文献   

17.
辩诉交易与刑事简易程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诉交易源于美国,是美国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制度,该程序简便、快捷的优点为世界一些国家诉讼改革所仿效,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有德国的“处罚令程序”和意大利的“基于当事人请求适用刑罚的程序”。而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对辩诉交易制度的改造移植,表明该制度具有超越法系的借鉴作用。刑事审判的目的在于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及其刑事责任,被告人的有罪答辩使以控辩双方充分对抗为预设前提的普通程序失去其内在的价值。辩诉交易制度鼓励被告人认罪服法,立足点是使所有犯罪都受到处罚,体现的是较高层次的公正。从实践上看,辩诉交易是刑事案件大幅上升与司法资源匮乏矛盾的产物,体现了效率的价值要求,是公正和效率两种价值目标协调的结果。本文运用历史考查的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综合考察了外国主要辩诉交易制度的历史发展,在把握辩诉交易的法律特性的基础上,以公正和效率为价值取向,理论联系实际,对改革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实行有罪答辩制度的正当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程序设计上,回归公正和效率的价值要求,考虑到诉讼机制改革的演进性及我国现有条件,建议分步实行重刑认罪案件简易审和轻刑认罪案件书面审两种有罪答辩程序。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司法改革的今天,东西法律制度、法律文化的碰撞,除了让中国明确差距以外,也敦促中国为制度的完善进行认真地思考与大胆地改革。就辩诉交易而言,中国应当跳出引进与否这一无聊的单纯争论,将目光聚集到如何发挥辩诉交易在司法活动中促进案件分流、提高诉讼效率、维护人权等方面的功用,进而实现法律制度的完善。在这点上,意大利所持的开放精神和谨慎态度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9.
辩诉交易制度是美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中没有辩诉交易,然而司法改革客观要求加大辩诉交易的运用,在改革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同时,可以分步设立有中国特色的辩诉交易制度。我国的辩诉交易应当规范化及制度化,同时鉴于特定的制度背景,应注意在立法上为其确立一定的限度,以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辩诉交易制度是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兴起的,满足了人们追求公正与效率平衡的期望,并在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被告人与被害人等个体的权益给予充分的考虑与保护。本文就在中国构建辩诉交易制度,从主体、原则、程序、范围等方面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