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心中充满恨意的女孩。我在母亲的体内只呆了7个月就来到了世上。出生后我就被外婆带走了,连母亲都没有见过我,也许父亲也不清楚我什么模样。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是不该活着的人,是多余的女孩。  相似文献   

2.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3.
朋友的母亲突患脑溢血去世了,他的生活马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先,他每天可以睡到8点,但现在必须6点起来,叫醒上学的孩子,给他穿好衣服,烧好早饭,在7点半之前送到学校。晚上,他5点半下班,他让孩子先在学校做作业,然后等他去接。每次去,孩子常常委屈地掉泪。于是,他买了一辆摩托车,不再乘坐公交车,可以节约半个小时的路程。第三天,驾驶摩托车,就撞了一个人,幸亏那人没大伤,赔了医药费。但那人表示“这事没完”。朋友对我诉苦:家中一个人都不能少。知道朋友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甚好,朋友总是责怪母亲对他的帮助不大。但现在,等到醒悟过来才发…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遗憾     
赵守玉 《新青年》2006,(3):8-10
母亲一生中说过最多的话就是:人活着,要对得起亲人和良心.母亲是家里的老大,姥爷没等看到新社会的红旗便闭上了眼睛.姥姥是一双小脚,眼睛又不好,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两个舅舅年纪还小,整天漫山的疯跑讨狗嫌,根本不理解家的概念和家的责任,姥姥家的重担便全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母亲毫无怨言,整天默默地干活儿,操持着家务,咬着牙撑起了姥姥家的门户,直到她21岁出嫁.可是,母亲出嫁后,一向对得起亲人的她却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相似文献   

5.
我上高中以前是不住校的,家离学校很远。小学的前一半一直是母亲用自行车载我去上学的。我有一个大我3岁的姐姐,每天母亲用她那辆小巧的女士自行车载着我们姐儿俩。那辆车是没有前梁的,我和姐姐都坐在后车座上。我跨开双腿挤在中间,抱住母亲的腰,然后姐姐以同样的姿势从后面抱住我。我常常是整个儿趴在·后面抱住我。母亲身上。母亲身上那种淡淡的,温柔的香,让我安心地陷进去,弥漫着。那么温柔而温暖的背,承载了我所有婉约而美丽的小女孩的梦。风吹动着我闭上了的眼睫毛,是幸福快乐的世界。小小的一辆自行车,载了我们娘儿仨。这是定格在我脑…  相似文献   

6.
北壬 《新青年》2013,(2):28
每天早晨,路过早点铺,总会端一蒸笼新鲜出炉的小笼包。一笼小笼包下肚,充沛的正能量就开始在体内翻江倒海。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早点铺里,竹蒸笼正悄悄地被不锈钢取而代之。城市本就是一个钢筋水泥的丛林,多一个竹蒸笼被替代,城市就少了一分柔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竹蒸笼被不锈钢取代?穿越这已经变得足够冰冷和坚硬的城市,我试图找出问题的关键。最终,在南京下关区鲜鱼巷一个破旧的小院中,我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7.
我睡过了头,忘记了很多事香江花园是这个城市最美的住宅区,每天早晨会从里面传来鸟儿清脆的声音。隔一段宽宽的路便是这个城市最古老的一条街道——西冷路。那里曾经有好多鸟儿,只是曾经。19岁那年7月7日的那个清晨我睁开眼睛,看着挂在墙上的钟,已经过了7点。慌忙中,打翻了桌子上的水,却没有听见叫骂声。那一瞬间,我忽然想起,我已经开始一个人住了。站在空旷的楼下,我看到了苏周,他说小粥,你睡过头了。于是,我忘记很多事情。我只记得,我的前方是父亲住的地方,我的身后是母亲住的地方,而我,被丢弃在他们的中央。这里不曾有过鸟儿的叫声。苏周…  相似文献   

8.
我最早的记忆,是在3岁左右.我能清楚地说出当时的人,与事.这一点让很多人惊奇.3岁的小人儿,走路尚且不稳,但每天却摇摇摆摆地独自上路.且很有主见地,朝着一个方向奔. 母亲不在家.母亲总是不在家的.她去食品厂上班,叮嘱姐姐照顾我,说晚上给我们带饼干吃.姐姐嘴里答应着,母亲刚一出门,她就跑去外面,和街道的一帮孩子疯玩,玩得热火朝天.他们玩捉迷藏.玩丢布袋子,玩跳格子.玩着玩着,就把我扔下了.我在一边看着,有些寂寞,也有些无聊.我于是独自上路.  相似文献   

9.
母爱永远     
我突然道了,我是母亲的希望啊!我也许一生都站不起来了,一生都难以回报母亲的养育恩情,但我还活着,就应该努力维系着母亲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父亲     
记得小的时候,家里面很穷.父亲经常起来的很早,和母亲一起烧饭.匆匆吃过之后,就穿上外衣,到我和妹妹的脸上贴几下,嘱咐我们一定要听母亲的话,然后就走了.晚上回来的很晚,而且一身汗土,摸黑洗漱之后,就点起油灯,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很薄、字很大的书,教我和妹妹识字. 后来听母亲说,父亲早上是要先去田地里劳作一阵,再去学校教书,下班后再去干一阵活儿,等天黑了,才回来. 等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弟弟也开始上小学了.他是"超生"来的,被罚了一千二百块钱.  相似文献   

11.
弟弟,不哭     
我上高三的那年,有一次学校一定要我们买一种高考复习资料,我只好回家问母亲要钱,恰巧碰到弟弟从工厂里回来.弟弟回来后笑嘻嘻地说:妈,我被工厂开除了.母亲以为自己听错了,被工厂开除了还没心没肺笑嘻嘻的?这是弟弟第二次被开除,他第一次被开除是在学校,那时弟弟上高一年级,因为在学校和几个地痞打架,被学校开除了.被学校开除后的弟弟成了父亲和母亲的一块心病,后来父亲用提前退休的代价,让弟弟顶他的班进了工厂.可进工厂上班不到一年,他就与车间主任又干上了,弟弟说那个车间主任又好色又坏,他看不惯.  相似文献   

12.
1…… 他是我的同父异母弟弟. 母亲在我3岁时病逝,我5岁时父亲另娶,一年后的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他出生了.是剖腹产,所以,他在医院里呆了5天.第六天早上,父亲送我上学时告诉我,今天下午他会去接他回家,可能会迟一些来接我放学,我说好的.但是,那天下午,直到夜色降临,父亲一直没有来接我,是老师把我送回家的,然后,我才知道,父亲出事了.  相似文献   

13.
最后的秘密     
澜涛 《新青年》2007,(8):13-14
有一些秘密,谜底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字:爱。我的家在一个小镇,镇虽小,却因有山有水而美丽。做工人的父亲和母亲虽然没能创造一个富足的家,但我和弟弟却都生活的幸福而又快乐。灾难发生在我17岁,弟弟16岁那年,父亲在工作中被砸断了一条腿,家的支柱倒塌一根,而这一年,母亲刚刚下岗不久,母亲变得气喘吁吁起来。那年的春节后,16岁的弟  相似文献   

14.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1965年7月,那个温暖的夏季的一天所发生的事。那天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那年母亲才36岁,还很年轻,我和父亲都悲伤欲绝。就在母亲去世的当天下午,一名警官来到我们家,他是代表医院来的,想征得父亲的同意,使用妈妈的眼角膜移植给一个失明的人。我简直震惊至极,不敢相信医生居然要把妈妈身体的一部分送给其他人使用。我放声大哭,跑进了我的房间。  相似文献   

15.
现在我不仅活着,而且活得健康积极,能吃不够睡,还有热情,有追求,正向着人生更高的理想艰难奋进.退一步来说,虽然没有成就,却也没给母亲脸上抹黑.如果说母亲只希望我能拿60分的话,我所做的已经超出了她的要求,我想母亲应该高兴满足了,可是母亲总是那么谦逊地一笑,然后给我提出另外一个60分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弟弟,不哭     
我上高三的那年,有一次学校一定要我们买一种高考复习资料,我只好回家问母亲要钱,恰巧碰到弟弟从工厂里回来。弟弟回来后笑嘻嘻地说:妈,我被工厂开除了。母亲以为自己听错了,被工厂开除了还没心没肺笑嘻嘻的?这是弟弟第二次被开除,他第一次被开除是在学校,那时弟弟上高一年级,因为在学校和几个地痞打架,被学校开除了。被学校开除后的弟弟成了父亲和母亲的一块心病,后来父亲用提前退休的代价,让弟弟顶他的班进了工厂。可进工厂上班不到一年,他就与车间主任又干上了,弟弟说那个车间主任又好色又坏,他看不惯。刚被工厂开除后的弟弟一点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7.
一 在我9岁前,我有一个虽不富裕却十分幸福的家.母亲温柔善良,父亲幽默能干.家里很穷,但在母亲的操持下,粗茶淡饭的饭桌上时常洋溢着全家人欢乐的笑声.  相似文献   

18.
我8岁才上学. 那时候,我们家住在一座高山顶上,离学校很远.为此,我每天很早就得从家里走. 为了我上学,每天鸡叫三遍的时候,母亲就轻手轻脚地下了床,点亮了那盏煤油灯,开始为我忙碌早餐.  相似文献   

19.
深秋雨夜     
春雨 《新青年》2002,(5):17
你亲长期在外工作,我和母亲住在郊区的一个四方独院里,离县城七八里路。小院虽偏居乡间。倒也宽敞宁静。也不知什么原因,工作后的我和母亲总会为一些问题争论.看法不一。这一切使我以为母亲老了.有时甚至不愿再与母亲讨论一些生活上的话题。一个深秋的雨夜.我和母亲早早关了院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只听得有人叫着“春雨,春雨”,母亲在我床边轻唤着。母亲说:“外面有你的同学叫门。”“同学,什么同学?都十二点了。”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我也问不清,你起来看看呢?这么大的雨,或许  相似文献   

20.
往事忽成行     
陈治勇 《新青年》2024,(2):50-51
<正>读着“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午下来”,儿时与母亲一起的往事又渐渐浮现。岁月如水,逝者如斯,我的故事里应该有母亲了。传说中,人称母亲为“豆腐姑娘”。母亲年轻时虽不曾留照,此雅号则令其形象分外明朗了。初中时读到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我总想起母亲这个雅号,且于脑海中勾勒一番。那时的母亲还很健硕。母亲说,我出生前,她还爬上松树砍松枝呢。松枝砍了无数条,山路走了十八弯,都不曾有半点肚疼,一回到家,肚子一痛,我就呱呱坠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