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雨:你好!我叫晓丹,当我因痛苦和仇恨彻夜难眠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你的名字。即使坐牢,我也在所不惜!18岁的时候,我和一个长得很帅气的男孩偷偷相爱了。那时他对我说:“我们年龄太小了,等成年后,我们再公开在一起,好吗?”毕业后,又因为一个吻和一句自认为可以令一切永远不变的誓言,让我又等了他整整3年。我为他折了1000只纸鹤。3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而再见面时,他却找出了一千个理由提出和我分手。我觉得他带给我的是深深的耻辱,他竞这样戏弄一个深爱着他的女孩子,我真想报复他。我想毁了他的脸,因为不知将来他俊  相似文献   

2.
门口响起了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先生回来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闯进厨房来拥我,而是半躺在沙发上发呆,衣服上血迹斑斑。我惊住了。忙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了?”他吸了一口烟,“没什么,你先吃吧,我休息一下。”“我不想吃。”我坐在他的旁边沉默起来,这是我对先生不理我最大的惩罚。我知道今天他又遇上车祸了。先生是个交通警察,在事故科工作已经五六年了,对于生离死别、阴阳两隔,已经有些麻木了。其实不用说他,就连我,对那些卷宗里血淋淋的照片都已经有些漠然。但是今天有些不同,他分明是掉过泪了。他好像是看出了我的无奈…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2007,(4)
前些时候,我交了个男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我觉得他并不适合我,于是想和他分手。但是他对我挺钟情,大有非我不娶之势。我故意冷落他、疏远他,可他还是老来找我约我。现在我心里矛盾极了,不跟他说分手吧,可我实在对他培养不起感情来;跟他说吹吧,又怕伤了他的心,还怕他对我做出点儿什么事。您能帮帮我吗?欣静泼酸毁容、杀人肢解、服毒自尽……从各种宣传媒介上,时常可以看到这种因女孩提出断绝恋爱关系而导致男方自残乃至行凶报复的消息。对于造成这种恶性事件的复杂社会背景我们暂且不谈,仅就男女自身的因素而言,除了男方的心胸过于狭窄、对恋爱缺乏正确的态度之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08周年的日子里,人民怀念他,追忆他作为一代伟人,一个革命家、军事家的光辉的一生;追忆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但是对于我来说,他同时又是一位慈祥、可亲的长辈,是我非常熟悉和敬爱的伯伯。这些天来,我再一次回忆起曾经在叶伯伯身边的日子,那是我的人生历程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琼瑶 《海内与海外》2007,(11):37-37
第一次见到丹慧,是2001年5月,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李自健的画展上。对于李自健,我早就耳熟能详。自健那幅著名的《南京大屠杀》给了我极深的印象。因而,当他在台北开画展,我和鑫涛虽然正在忙碌中,依然慕名而去。那天,我震慑于自健的画,但是,  相似文献   

6.
大理石殿与鱼摊子 好吧!事到如今,我已认清了时间、地点与情势的现实状况。皇宫和它的魔力、难缠的暴君、无动于衷的首相,这些均非夜半无人时的幻像,而是光天化日下的残酷现实。这里有异教的魔王在作祟,而只有一个寂寞的女人和一个孝顺小孩的宽宏大量去挑战他们。 我怀念位于马六甲那还算是快乐的家。怀着沉重的心情,我请求谒见卡拉哈姆,希望让他明白(透过他的秘书亨特先生)要我和孩子住在皇宫内是多么不可能的事,并且请他在道义上必须落实当初诱使我离开新加坡的条件。终于,我的事情如愿引起他的注意,因此恩准我得以觐见他。对于我反对在皇宫居住和工作,他也觉得合情合理,答应为我在皇上面前求情,并且好意地安慰我“不要再为此事烦恼,他自会处理妥当。”  相似文献   

7.
思君如满月     
梁秉堃 《海内与海外》2014,(1):23-23,22
正于是之辞世已经整整一年了,我却总觉得依旧是"新丧"。在整个春夏秋冬的日子里几乎每一天,我都在思念着故人、师长和挚友,他的音容笑貌,行动坐卧,仿佛都是挥之不去的。为了寄托那不尽的哀思,我执笔写下这份还迟到的悼词,或许是对于他和我们都会有些益处。往事如云,难舍难分。记得,于是之曾经回答过询问:"一个演员最后拼的是什么?"他响亮地说道:"演员拼的是修养,而不是技巧。"因为技巧是可以在短时间里掌握的,而  相似文献   

8.
王相民 《新青年》2005,(6):32-33
我曾经当过6年的坦克兵,在这6年的军旅生涯中结下深厚情谊的首长和战友,30年后的今天还难以忘记,他们还经常出现在我的回忆中,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在这些人中,就有我的老连长辛占廷。我称辛占廷为“老连长”,并不是他年纪有多大,现在他也不过就是六十多一点,当时也就是30岁左右。当过兵的人都知道,称对方为“老”连长,或“老”排长,那他就是你刚入伍时的第一任首长,他后来可能升迁、转业等已不再是这个职务了,便在他的职务前加“老”,以示亲切、尊敬。我入伍的第一任连长就是辛占廷,我在部队的6年生活中,有3年是在他的连队,3年来他给我留下了…  相似文献   

9.
莱奥波尔多·塞亚是墨西哥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2 0 0 2年 6月 30日是他的 90岁寿辰。自1 943年发表其博士论文《墨西哥实证主义的兴衰》以来 ,在近 60年的哲学研究生涯中 ,他所撰写的专著和主编的书籍多达几十本 ,论文更是不计其数。然而 ,令人感到惭愧的是 ,我对于这位著名  相似文献   

10.
喜欢丰子恺     
正一没来由地喜欢上了一个老爷子,那大约是1982年的事。这老爷子是画家、佛教居士,同时也是一位散文作家。我开始喜欢他时,他已去世七年,所以他永远不可能知道我对他的感情,还有一种由衷的感激。正是他使我意识到平和的散文所具有的性格魅力,并进而了解到艺术、宗教和童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马老师:您好!看了您的文章,知道您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心理咨询师。您能不能帮帮我?我结婚有一年了,我非常爱我的丈夫,但又非常怀疑他。其实我很清楚,越是怀疑他越可能失去他。说起我们的婚姻,不知道是喜还是悲。我们是念中学时认识的,一年之后彼此都进入了不同的大学,4年后,他在北方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一个工作。之后一年,我也大学毕业了,不顾家人,丢弃家乡的工作,随他去了北方,在一所私立学校当老师。在这里,他对我不错。他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爱开玩笑,也很喜欢看女孩,喜欢和我说哪个女孩漂亮,甚至说哪个女孩对他着迷了。有一次,我在他…  相似文献   

12.
相爱5年     
小挪 《新青年》2004,(11):16
我 是一个平实的女人" 爱的时候会全心 全意# 和他相爱第一年的时候"他脾气不好"每次不顺心的时候"都会放纵地吵闹# 我爱他"所以我迁就他#在他每次发脾气的时候"我都能小心地顺从"尽可能地依着他"直到他安静顺意#那一年里"我最大的欣慰就是平静地看着他$陪着他# 在 !" 年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5月1日,拙作《中国钢铁连》由金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此,感谢刘小晖等老师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制作。对于文学的爱好,我要感谢高中时期的薛长林老师,是他给我开启了兴趣之窗,教会我如何用日记记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很长一段时间,写日记成为我的习惯,从高中到军校,再到部队,一直没有间断。  相似文献   

14.
正儿子19岁,有选举权了。今年第一次投票就是大选的票,他不单投了,而且还帮忙去唱票。我本来还想给他在投票的时候留影纪念,但是儿子对此却不以为然。对于我这样从中国走出来的人,觉得这样的场景罕见所以想记录下来,而之于他,只是他一生中行使选举权的开始,没什么大惊小怪。  相似文献   

15.
我认识青年篆刻家、书法家于同新还是由于贾诚隽先生的介绍,数次樽酒论文,颇为相得。但对于他于篆刻、书法领域的笔耕不辍,却疏于了解。一日曾前往他的工作室,看见他的万枚图章,看见他的大篆十数米长卷,始不由不发出内心钦佩,而且对他的艺术人生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马老师:您好!读了您的文章,觉得您是我最可信任的人。我是个21岁的女孩,在一家工厂上班。后来我就遇到了他,1.80米的个子深深地吸引了我,出乎意料地是他同时也看上了我。他曾对我说百分之一万地对我,这让我很感动,不由自主地让他吻了我。后来我们订婚了,再后来我把一切都交给了他,一切,一切……一年过去了,不知是他变了还是我变了,我们为一些小事常发生矛盾,渐渐地他对我冷落了,不再如以前那样宠我。更让我失望的是他竟然又看上了我多年的邻居和朋友晓霞。后来的一天我问他,他对我坦白了这些,他哭了。我问他是后悔了吗?他说不是,是我们两个…  相似文献   

17.
少女的情怀     
一 张子禾站在秋风瑟瑟的合欢树下,不厌其烦地教我诵背第一首宋词<定风波>时,我就隐隐约约地喜欢上了他.那年,我刚巧七岁,而他,已过廿十. 张子禾是父亲雇来教我诗词的语文老师.他不但写得一手好字,还背得满口诗句.孩子对于名不正言不顺的老师,总是有三分不服气的.于是,我出了各种怪题来刁难他.譬如,我在书本上翻到了晏殊,柳永,便斜眉瞪眼地问他,代表作是什么,背两句来听听.  相似文献   

18.
马老师:您好!我是个25岁的青春女孩,刚刚遭遇失恋。刚走过一段一见钟情一厢情愿的恋情,又有一件事困扰着我。前不久,我遇到了小学的一位音乐老师。那时,他对学生非常好,上课也很认真,我觉得他是一位非常称职的老师。然而一年后,他却离开了我们。后来才听说他考上了大学学声乐。十几年后我们又不期而遇,当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我想我们真是有缘。于是我萌发了跟他学声乐的念头,一是从小我就喜欢唱歌,二是我想以此来忘却失恋的烦恼。第二天我就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寄给他。信中顺便说,我现在下岗了,想把时间好好利用起来。想不到他很快就给我…  相似文献   

19.
“六代之民”今年90岁的张中行老先生健谈 ,思维敏捷 ,且记忆力好。行公兴趣广泛 ,博览古今中外 ,可以说他是位哲学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诗人、作家 ,这些称谓对于他都适用 ,人们只好称他是位杂家 ,他也乐于接受这一称号。张老的寓所在北大 ,是一套普通的三室一厅房。以前他和二女儿挤住在一起 ,直到有人问他 ,您为什么不和单位要房呢?张老才知道 ,噢 ,原来我也有要房的权利。于是1994年才搬进了单位的房子。一位他的崇拜者要免费给他装修 ,张老说什么也不干 ,于是他现在仍住“毛坯”房 ,创下了该楼一百多户唯一未装修的“吉尼…  相似文献   

20.
在1981年召开的一次关于苏东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学术会议上,我认识了陆南泉教授,他的主旨发言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他的文章和著作我都必读.在我的心目中,他早就是我国研究苏联、俄罗斯经济问题的顶级专家之一.他对年轻学者一向谦和,我对他历来有亲切感和崇敬感.我去苏联留学的学校的选择,正是征求了他的建议之后最终确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