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76年10月 ,党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结束了十年内乱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始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斗争也进入了拨乱反正 ,重视法制与民主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廉政建设的新局面 ,廉政建设纲领的提出1976年10月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 ,党的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拨乱反正 ,将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党的组织、制度和优良传统恢复起来 ,使之走上正轨 ;同时 ,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党的反腐倡廉的工作 ,使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这些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民主的大会、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大会。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党的主要任务,发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号召,对党的领导体制、党内民主制度和党代表大会制等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曲折前进中探索出的宝贵经验谈论这个时期的成就,有一点不能忽略,这就是6O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以很大的精力认真总结大跃进时期近三年失误的教训,使其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还在1957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刚刚开始时毛泽东就提出过:“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们主观认识之间的矛盾,这需要在实践中去解决。”’)到了6O年代初期,在经受了错误造成的挫折之后,他又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  相似文献   

4.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八大唐敦教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举行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新时期,并对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十分...  相似文献   

5.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上半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一时期 ,中国共产党由部分地区的执政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 ,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 ,是我国历史上空前廉洁的政府。但是 ,应该看到建国初期反腐倡廉的形势是严峻的 ,这是因为 :建国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有了发展。两个阶级环绕限制和反限制展开了斗争。建国以后 ,大多数干部经受住了胜利的考验。但是 ,确有一些不坚定分子 ,在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下 ,成为贪污犯…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新的发展。从197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体制,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课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和回答了社会主义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适应时代主题的变化,改变社会主义国际战略,把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历史使命的任务,建立在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开创了对社会主义认识和实践的新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 80年,是辉煌的 80年,奋斗的 80年,也是探索的 80年。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党探索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夺取全国政权之后,党探索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探索。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夕的近 30年间,党成功地领导了社会主义改造,开辟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其间,党创造了许多奇迹,也经历了一些挫折,有的甚至是严重挫折;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正是在这一时期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是一部较全面地反映毛泽东领导建立新中国,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7年历程的编年体著作,共6卷。这部年谱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和工作实践,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和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基础,提供了丰富史料。一、关于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1982年9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至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这一时期与全面改革开放的形势相适应 ,党中央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工作的全面推进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在探索过程中 ,由于经验不足 ,在某些问题上处理不当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得不力 ,对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过于宽容 ,政治思想教育力度不够 ,造成反腐倡廉复杂的形势 :一面严惩贪污犯罪 ,努力…  相似文献   

10.
建国50年来,我党三代领导核心一贯重视探索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历经半个世纪之久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的磨难,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继往开来和开拓创新,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的认识大大加深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日益增强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我党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以苏为鉴:毛泽东初探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和发展规律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开创…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历程,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回顾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历史进程,这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为建立与时代要求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将文化创新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探索文化创新历程中的经验和特点,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线》1992,(2)
学习要点一、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内形势,指出我们党已经领导  相似文献   

14.
正四川知青上山下乡,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结束于80年代初,前后持续了27年时间,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立后,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基本同步。本刊分上、中、下三篇记述这一重大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梗概。最初的四川知青上山下乡经历了一个由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山区、边疆,到组织城镇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再到有计划地在国营农林渔场安置城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万岁”──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考察》齐鹏飞"两个万岁"的口号是1956年,毛泽东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一个思想结晶。它既是对刚刚闭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后顾",又是对刚...  相似文献   

16.
<正>1956年北京率先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经济、政治、文化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成为摆在首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面前的新课题。1956年到1966年,北京在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引下,开始了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中国经济落后、人口众多这一国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认真、艰难和曲折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十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和总结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贡献,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文集》 ,是对《毛泽东选集》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共八卷 ,其中第六至八卷为社会主义时期的著作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深邃思考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许多有科学价值的理论观点。这些著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丰富发展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渊源 ,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文献依据。本文所说的毛泽东晚年 ,是指1957年反右以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的那个时期。这是因为 :其一 ,1956年4月的《论…  相似文献   

19.
在50年的社会主义基本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换,以新的理论内涵和新的实践形式全面拓展了社会主义道路。 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注重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理论内涵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导世界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特殊的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拓展了社会主义理论内涵。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象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整体性思考。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方面拓展了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整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从上世纪50年代中叶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其实质就是要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一脉相承和转化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