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是法医现场勘查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主要依靠尸温的变化、尸体现象的变化等,晚期死亡时间的推断目前主要依靠法医昆虫学的知识来推断。笔者曾参与1起杀人分尸案的检验工作,在检验中充分利用蝇类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合理分析,较准确地确定了死亡时间,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白衣检察官     
白衣检察官刘湘滨,朱立爱8年过去了,近3000个法医生涯的日子,他用满腔心血谱写了一支无声却撼人心弦的执法歌。8年,他办理法医检验、鉴定及备案审查案件800多件,参与办理检验鉴定案件400多件,准确率达100%。因为他,蒙冤的死者得以伸冤;因为他,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法律体制的健全,公、检、法各自担负的职能日渐突出明确,他们所属的法医鉴定机构的鉴定工作屯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以至专长。法院是案件诉讼的审判机关,其法医物证鉴定工作与公安局和检察院相比亦有不同。一、法院法医物证检验工作特点1.检验案件以亲子鉴定为主,很少直接接触现场生物检材。法医物证检验是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对涉及法律问题的生物检材进行检验和鉴定。它的主要任务是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刑事案件中涉及法医物证检验的,如杀人、强奸、拐卖人口、故意伤害等,民事案件中如离婚、抚养、遗…  相似文献   

4.
坚守在法医岗位十几年如一日,同事称他是“铁人”; 9800余起检验鉴定案件,实现“零投诉”,当事人称他为“铁笔”; 一个电话就登门鉴定,当地百姓称他为“贴心人”。  相似文献   

5.
某县公安局送来该县尹某母亲(1956年死亡,时年38岁)尸骨被盗一案现场提取的有关人体骨路,要求检验骨信的“ABH”血型物质。我们经了解有关案情,检验实物,认为该案骨骼风化破坏程度严重,检验“ABH”型物质条件较差,且对案件侦破工作起不到关键作用,而行法医人类学检验条件较好,同时能对案件侦破工作起重要作用,经与委托单位协商,进行了法医人类学检验。第一组:嫌疑人张某父亲墓中提取的无名尸骨:头颅骨、胸骨、左、右第2至第11肋骨、右侧锁骨、左、右肩拥骨、脊椎骨(2个颈椎、12个脚椎、5个腰椎)、四肢长骨、部分手、足骨…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活动范围,决定了检察技术应用的范围,法医是检察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的法医不仅要为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提供科学、准确的法医学检验鉴定依据,而且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还要对其他司法机关按照诉讼程序移送案件中的法医学检验鉴定书、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书、医疗事故鉴定书、病历以及现场勘查笔录、调查访问等文字材料借助科学手段进行分析、判断和鉴别,必要时还要进行补充鉴定或提请重新鉴定。这决定了检察机关法医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两重性,即对自行侦查案件中涉及伤亡的人员进行鉴定和对诉讼过程中其他鉴定机构所作出的鉴定进行审查。后者又称为检察机关文证审查。  相似文献   

7.
旅客列车爆炸案一旦发生,所造成的伤亡极为惨重.现场往往都是变动现场,原始现场极少,因此侦察部门对旅客定位十分困难,这直接影响到案件的侦破.法医利用伤亡的损伤程度、部位、姿态及身体各部位的附着物可进行准确定位分析.法医检验对判断爆炸的性质、确定爆炸中心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一个电话就上门,他被群众称为“贴心人”;9000起检验鉴定案件零投诉.他被当事人称为“铁笔”:坚守又苦又脏又累的检察法医岗位.十五年如一日,他被同事们称为“铁人”。  相似文献   

9.
在近三十年的法医生涯中,本人参与组织法医临案会诊116起,深感法医临案会诊在法医工作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许多情况下案件已无法全面搜集证据,要求在现有的条件下会诊下结论。 在116起法医临案会诊案件中,重大疑难而请求会诊的有40起,占34.5%。这类会诊作出的结论较为准确,在案件中一般均未留下任何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植物物证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应用植物学研究方法为刑事案件提供线索、证据的"法医植物学"越来越受到关注.法医植物学常用的实验技术有形态学检验、理化检验、分子遗传学检验等.本文通过整理法医植物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及案例,以列举的形式简要阐述不同检验方法的利弊,总结法医植物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供案件现场勘验时...  相似文献   

11.
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的他。从事法医工作14年来,参与各类重特大命案现场勘查430起.解剖尸体880余具,活体检验鉴定3800余人次。在疑难悬案面前,他坚持用事实说话.破解死亡密码,让解剖刀下的死者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就是湖北十堰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法医宋道江。  相似文献   

12.
公安法医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公安法医检验工作的好坏在较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侦察破案、案件的起诉和审理。本文作者现就公安法医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讨。1 突出而普遍存在的问题1.1 现场勘查工作不细,该检的没检 法医现场勘查工作不细,该检的没检,已成为案件难以办结的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集中反映如下。1.1.1 对水上尸体、腐败尸体、看似自杀或意外死亡尸体的检验,马虎应付,得过且过 有些法医对水上尸体、腐败尸体的检验,通常只作外表观察,不进行解剖检验,仅根据尸表没有损伤而作出溺死或病死的结论;对看似自杀死亡尸体  相似文献   

13.
作者将1993年至2002年间十年来受理的,经法医学鉴定及现场勘查综合分析确定为他杀并且已破获的418例案件进行了研究,着重对法医学鉴定在破案中发挥了作用的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报道如下。1统计资料1.1资料的来源某区公安分局1993年至2002年十年间受理尸检案件1298例,经法医学鉴定及现场勘查综合分析确定为他杀的案件有485例,已经破获的案件418例(破案率达86.2%),死者总数为438人,犯罪分子总数为424人,其中通过法医现场勘察、尸体检验、物证检验以及现场分析等方法破获152起案件,占所有已破命案的36.4%。1.2年度发、破凶杀案件统计(见表1)2被…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 1999年 12月公安部“宜昌会议”精神 ,帮助法医工作者掌握现场勘验取证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方法 ,提高法医现场勘验取证业务水平 ,从而对各类人身伤亡案件作出准确判断 ,对较疑难案件能够准确地为上级法医部门进一步鉴定分析提供勘查、取证和初检的所有材料。公安部五局委托中国法医学会 ,年内举办三期法医现场勘验取证技术“两新、三化”(取法医新技术、新方法 ,现场勘验取证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 )培训班。培训班将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知名法医专家、教授讲课 ,学习结束时进行考试。经考试合格者 ,颁发中国法医学会《继续教育证…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活动范围,决定了检察技术应用的范围,法医是检察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的法医不仅要为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提供科学、准确的法医学检验鉴定依据,而且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还要对其他司法机关按照诉讼程序移送案件中的法医学检验鉴定书、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书、医疗事故鉴定书、病历以及现场勘查笔录、调查访问等文字材料借助科学手段进行分析、判断和鉴别,必要时还要进行补充鉴定或提请重新鉴定。这决定了检察机关法医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两重性,即对自行侦查案件中涉及伤亡的人员进行鉴定和对诉讼过程中其他鉴定机构所作出的鉴定进行审查。后者又称为检察机关文证审查。  相似文献   

16.
法医现场勘查在命案的侦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侦查破案提供明确的线索和方向,甚至直接揭露犯罪。但目前,我国公安系统普遍存在“轻法医,重痕迹”的现场,对法医现场勘查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案件认识不清。笔者结合近年已破一起凶杀案的法医现场工作,探讨法医现场勘查的重要性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法医具有勘查非正常死亡案件现场、提取生物物证检材等职责,在各类现场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潜在危险因素,威胁一线勘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中,传染性生物物证检材对于法医物证检验人员而言一直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自2020年1月以来,2019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蔓延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在此背景下,法医物证检验人员处理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尸体)或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者(尸体)的案件时,既增加了现场生物物证检材(以下简称“生物物证”)采集和处理的难度,也增加了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危险系数。故本文从生物物证的采集、运输、DNA提取纯化、保存和废物管理5个方面,对处理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尸体)或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者(尸体)案件的生物物证取证流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徐杰 《刑事技术》2010,(1):61-61
1案件简介 2006年12月某日,某镇长江滩涂上发现一具被捆绑的男性尸体,经法医检验系他杀。现场勘查,在死者身旁芦苇丛中提取到一把水果刀。送检单位要求检验确定提取的水果刀的生产源及生产厂家、生产批次和销售范围。  相似文献   

19.
法医文证审查是检察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检察技术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审查确认鉴定的方法、手段是否合法、科学,鉴定结论是否准确,为侦查和诉讼提供证据,确保案件质量,避免错案发生。为此,结合弥勒县法医文证审查现状,提出系列改正法医丈证审查措施,对检验鉴定的严肃性、公正性、正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甲基苯丙胺在青中年中滥用呈上升趋势,相关的死亡案件亦增多。本文从现场情况、临床过程、解剖检验、实验室检验以及研究现状等方面,对滥用甲基苯丙胺死亡加以综述,为法医工作者鉴别此类案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