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广告作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激发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并诱导于一定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修辞在广告英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告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本文通过对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分析,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方面,从语言的角度论述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2.
英语成语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带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成分。英语成语的源头十分广泛,有些成语的源头是很难探寻,甚至是无法确定的,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它首次出现在《圣经》上,就认为《圣经》是该成语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本文引进叙事学理论探讨刘震云小说的修辞特征,认为作者与读者的交际关系是通过委托人——叙事人来实现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刘震云小说叙事人称和叙事语言的特征与作者意图之间的关系,指出叙事人称和叙事语言是服务于作者的表达意图的。第二部分探讨了刘震云小说结构上的特征,认为其小说都是否定性结局,而其情节结构上的发展则是由巧合推动若干个结构相似的小周期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案件事实,还是叙事修辞?——崔英杰案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审判依据的案件事实并非纯然得自证据,而是一种在修辞中完成的故事。证据所能得出是零散的、片段化的事件,事实则是情节化、戏剧化的全景叙事,根据相同的证据和已经获得确认的事件,可以形成不同的事实文本和判决结果。崔英杰案提供了一个细致的实例,展示出解释、挑选等修辞手段在案件审理中形态和作用,以及最终的情节化、戏剧化的案件事实如何得来。更进一步,修辞并非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或者说服的手段,实际上修辞本身就是事实的建构,而不同的叙事文本背后又隐含着修辞者的立场抗衡。  相似文献   

5.
隐喻的认知视角与语境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认知语言学从一个新的视角和高度来解释隐喻,为许多语言现象的理解提供了理据。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的本质、种类及影响其识破和理解的相关语境因素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公安法律文书与模糊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法律文书作为执法的工具强调用语准确 ,似乎与模糊修辞毫无关系。事实上 ,模糊修辞在公安法律文书中大量存在 ,对正确阐述法律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模糊修辞之所以存在于公安法律文书中 ,语言的概括性是其根本原因 ,公安法律文书行文的庄重性和简洁性是其重要原因。模糊修辞的运用在公安法律文书中有相应的范围 ,并起着表意准确、表达简洁、庄重、灵活及礼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字"日"和以"日"为结构素的符号系列,借助审美想象重建为修辞幻象,从而偏离现实所指,成为语言建构的想象中的现实。通过讨论"日"的修辞幻象形态、相关语码的修辞置换、作为生命符号的"日"姓和"日"名,可以看出汉字"日"的修辞化,是中国古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的生动写照。其间既有古人对现实的审美想象,也折射出修辞幻象与封建政治合一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但在俄语教学中对成语重视不够.本文从认知、跨文化交际、存在的问题入手,呼吁加强基础阶段的俄语成语教学,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9.
宋伟哲 《检察风云》2022,(19):80-81
<正>在法律文明的长河中,法律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在西方社会,法律谚语深受人们青睐。复杂深邃的法理经过谚语的通俗化演绎,深入人心。其实在东方社会,法律语言的影响也极为深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成语的大千世界里,许多词汇与法律息息相关。同一般的谚语相比,成语言简意赅,有明确的源流典故,更富历史文化韵味。从古至今,法律成语在中国人的法律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熟知法律成语典故,熟练运用法律成语,是当代中国法律人传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独特通路。  相似文献   

10.
彭中礼 《时代法学》2010,8(6):78-86
古代中国,判官们在撰写判词时喜欢以文学化的语言叙事和修饰。这是一种修辞论证方式,目的是要说服当事人、说服听众,实现情理法的统一。文学化的修辞论证是古代中国人司法智慧的展示,可以用最低的社会成本和司法成本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定纷止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英语广告语言作为现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词汇特色和修辞特色,这些特色体现了英语广告语言的独特语言魅力,使广告英语成为语言艺术魅力与商业推销的有机结合体。  相似文献   

12.
现在运用语法修辞知识具体地评改一篇判决书,作为运用语法修辞知识的一个例证。下面依次谈谈评改意见。① 事实部分的第一句话有三处不妥。一、“以……创造条件”,是用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加在动词“创造”之前,在全句中表示被告采取的犯罪手段。一般说,介词结构中的宾语(介词后面的部分),不宜过长。太长了则  相似文献   

13.
《法律科学》2015,33(1)
修辞妨碍真理实现,这是自苏格拉底审判以后流传的成见.柏拉图通过反思苏格拉底审判,得出了修辞是“通过语言蛊惑听众”的诡辩术这一结论.就苏格拉底审判而言,从技术层面看,苏格拉底为了追求真理,在辩护中期待以“去修辞”的方式说服民众,实现自己的抱负.实际上,苏格拉底的“去修辞法”是一种修辞;苏格拉底拒绝背法而逃,追求以死服法,用生命叙说守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苏格拉底审判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指出缺乏真理追求的制度只会存有“回光返照”似的光明,冲击了雅典政治,是典型的行为修辞.苏格拉底审判一开始就将真理与修辞关系之争拉上了历史序幕,并用自身的生命论证修辞必须是追求真理的修辞.苏格拉底审判看似是对特定公民的审判,实际上却是对雅典公民的审判;是德性之争,更是真理之辩.修辞本身应当是价值无涉,它是一门关乎说服的方法,并非是遮蔽真理的技艺.  相似文献   

14.
略论预审语言的两种对应修辞形式宋健预审是预审员同案犯进行的一场面对面的交锋。一位合格的预审员,若想出色地完成审讯工作,除了应具备扎实的法律业务知识、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严密的逻辑思维及娴熟的讯问技巧外,正确运用好语言这一表达工具也是搞好预审业务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消极修辞教学初探陈立祥,姜建国消极修辞是普遍存在的修辞现象,是修辞教学的重要方面。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积极修辞,轻消极修辞的现象,讲修辞主要讲辞格,对词语、句子的修炼则蜻蜒点水,一掠而过,有的干脆绕道而行。造成这种情况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治国家立法质量的提升需要借助于修辞。立法修辞就是立法者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为获得人们对法律内容的认同而采取说服性手段的行为。立法修辞过程至少包含了三个关键要素,即权威、听众和修辞方法。立法者权威是立法修辞的起点,在此基础上,立法者还需要通过特定的技术提升立法本身的权威。作为修辞所要影响的人,听众不再作为单纯的受众,而成为了修辞活动的中心,立法者必须结合特定的语境来以选择适当的修辞策略和方法,以实现立法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正是各国司法改革与司法实践的终极目标,语言平等既是司法公正的体现又是其基本保障,而法庭翻译是保证诉讼参与人平等的语言权利进而保障其平等诉权的基本手段;因此,我国有必要从立法、司法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对法庭翻译制度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18.
从《折狱新语》中看判词语言的形象性编者按:本刊于1995年第4期刊发了杨淑芳同志《试析法律语体选择语言材料的特点》一文,文章提出,法律语体以运用消极修辞为主,象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比喻、比拟等辞格,法律语体是绝对排斥的。本期再刊登田荔枝园志的《从(折狱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成语语块内部结构的语序在其历史发展中的演变形式,提出语序演化使成语定型的条件,定型成语及其异体成语的变序类型和语义关系,以及成语的变序活用。本文试图探讨成语发展和运用中,其语序演变的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正> 司法文书主要指司法部门为实施法律、适用法律而制作的公文。在写作实践中,它体现出与其它体裁的公文不同的语言特点。其重要特点之一是较多地运用消极修辞。本文试就司法文书中消极修辞的方法从三个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