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利益、责任制、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这是当前经济改革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一、责任制是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具体形式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生产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们的经济关系,或者又叫物质利益关系。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决定着他们在分配中得到产品的多少不同,即物质利益不同。在私有制的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辩证动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在社会历史过程中起动力作用的 ,既有物质利益的因素 ,又有精神方面的因素 ,物质利益是最终的动因 ,精神因素是物质利益的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级 ,全体人民共同的物质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共同的意识形态和主人翁意识为内核的精神因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表现出特殊的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辩证动力观 ,既看到初级阶段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物质利益的一致性、趋同性 ,又看到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帮助工作对象正确对待物质利益 ,实现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认为应该高度重视物质利益问题。人民至上是邓小平物质利益思想的显著特点。兼顾与服从的统一是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的原则。邓小平指出 ,大力发展生产力 ,搞好经济建设是人民群众摆脱贫穷 ,获取物质利益的根本手段。“先富———后富———共富”是人民群众获取物质利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以实践为逻辑起点,从物质利益疑难转向经济问题研究,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走出了物质利益之谜的困境。马克思在研究利益问题的过程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确立利益范畴的唯物主义原则;批判了非历史主义,确立利益范畴的历史性与共时性统一原则。需要、社会关系、社会实践、人的需要对象和欲求是马克思利益范畴的构成要素。马克思利益范畴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功利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凝结了历史、现实的经验教训和邓小平的理性思索,是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一、物质利益原则:邓小平社会主义功利思想的核心道德和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探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人们从事经济活动,首先就打一个如何从道德角度看待物质利益的问题。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曾深刻论述过物质利益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向我们指明:“人们奋斗所争…  相似文献   

6.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条马克思主义原则。这个原则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提出来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是人的思想活动产生的客观原因,人类要生存发展,就有衣、食、住、行、用等基本物质需要,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精神需要。人类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和进行的其他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最终都是直接或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身…  相似文献   

7.
利益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正是基于对利益问题的深刻探析,马克思恩格斯建构了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经典文本的梳理,可以得知,马克思恩格斯的利益思想包括物质利益论、阶级利益论、利益矛盾论和全人类共同利益论。  相似文献   

8.
傅小英 《湘潮》2013,(5):11+17
马克思在早年工作期间,曾"遇到了不得不对现实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了新的理论探索,在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由于这时他还没有从事经济学的研究,其市民社会理论带有浓厚的政治哲学色彩,但其中体现出来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思想以及孕育人类解放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前,青年马克思就有了自己的正义观,但这种正义观在遭遇了物质利益难题后发生了转变。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逐步由政治、法律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其正义理论也由一般的正义论转变为制度正义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青年马克思追求的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密不可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把马克思正义观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能否重视和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关系到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曾对如何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作过许多论述。学习毛泽东的有关思想,对于正确处理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人民群众作为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问题。马克思曾指出,历史活动是…  相似文献   

11.
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道德建设决不仅仅局限于精神领域。道理很简单,人们的社会意识包括道德意识在内,归根到底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的。脱离人们的具体社会存在,一般地去谈论道德建设,至多只能治标,很难治本,收效甚微。综观当前的社会现象,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道德失衡行为,其本质就在社会物质利益分配上的失衡。可见,社会物质利益分配的格局和趋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道德的价值取向。公正、公平的社会物质利益分配格局,会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社会道德氛围;失衡的社会物质利益分配格局,会引发出道德上的各种问题。因此,我们今天要加强道德建设,就应该从改革的大局出发,从“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全局关系中去探求和努力,才能避免空谈或流于形式,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2.
物质利益是人们一切社会活动的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的时候,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凸现出来,而利益矛盾和冲突,是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问题。研究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问题,在深化改革中实现利益整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要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方针,而且还要坚持正确的原则,特别是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和物质利益相结合,这是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依据这个科学论断,我们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出了发扬革命精神与坚持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邓小平同志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邓小平文选》1975年—1982年,第136页。)这就告诉我们,离开了物质利益来谈革命精神,就违背了唯物论;离开了革命精神来谈物质利益,就违背了唯物辩证法。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把思想教育同物质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重要的两大发现之一。自马克思主义伟入中国以来,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知主要包括依次发展的三个阶段: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元结构下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三维结构下的历史唯物主义;回归文本与顺应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社会处于深度的社会转型期,对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知和深刻把握,并以其为指导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友刚 《探索》2006,2(3):167-170
当代社会是全球风险社会。全球风险社会的到来在基本前提观念、分析图式、基础概念、理论视角选择等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了挑战。全球风险社会语境中,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对遭遇的问题与挑战做出理论的应对,这种应对一方面是历史唯物主义自身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是历史唯物主义对全球风险社会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伦理思想是邓小平同志科学的思想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坚持、丰富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瑰宝,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邓小平伦理思想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第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道德理论,全面阐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辩证关系。邓小平同志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道德本质理论。在1984年2月24他指出:“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①“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②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7.
发展问题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问题,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中,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怎样坚持,这是关系到我们事业成败的大事,同时,也是对党执政能力的全面检验。一、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发展观的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而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社会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18.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中,着重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和批判了“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的错误观点,深刻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出发点。下面,谈谈我们学习的一些体会。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分歧的一个根本点怎样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对这些问题有截然不同的回答,而这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集中体现在出发点上。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在社会历史观领域,唯心主义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历史唯  相似文献   

19.
《探索》2007,(2)
伴随着改革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我国也进入了社会矛盾高发期。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仍然是以物质利益矛盾为主。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化解社会物质利益矛盾的能力。化解社会物质利益矛盾可以从两个路径入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利益整合与利益协调功能;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公正观在解决物质利益矛盾过程中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春玺 《探索》2007,(2):46-49
伴随着改革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我国也进入了社会矛盾高发期.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仍然是以物质利益矛盾为主.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化解社会物质利益矛盾的能力.化解社会物质利益矛盾可以从两个路径入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利益整合与利益协调功能;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公正观在解决物质利益矛盾过程中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