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2010年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审计地方政府性债务,2015年,预算法修改后,进行大规模治理。总体来看,各项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隐性债务及风险仍在蔓延。今年5月18日,财政部监督评价局发布《财政部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的通报》,要求各地方和各单位要从中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地方隐性债务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加大力度遏制其风险的蔓延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有效监督预算收支真实合法,切实增强了预算监督实效。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审计力度。为支持审计部门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了制度建设。自1995年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市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银行不良债权风险加剧和国企资本金不足、债务负担过重问题,1999年中央作出了对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实施债转股的决定。从1999年4月开始步入实际操作阶段到现在,国家经贸委共分四批向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推荐601户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名单,企业拟转股金额4590亿元,已先后与中国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债转股协议。在这一过程中,债转股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转换机制、实现扭亏,以及盘活银行不良资产、降低金融风险等方面的作用已日益被人们所认知,而操作中出现的企业借机逃废债、银行利息实收率下降等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大家关注。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债转股的债权主体,更是必须正视现实,深入解读债转股的重大意义和操作中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从上市公司的具体数据及公司治理因素两方面分析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债务杠杆的影响,结果表明:因为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持股比例普遍较低,管理者与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相关性没有达到一致,中国管理层持股的壁垒效应较为突出。随着管理者持股比例的提高,管理层在公司的地位更加强势,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加,为了减少外部监管以及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层会降低公司的债务杠杆。但是在公司治理水平高的公司,内部的有效监管可以减缓这种管理层持股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壁垒效应,因此,上市公司的高水平治理对管理层有监督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企业通过破产、兼并、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独资、控股等形式,加速企业在产权、经营权及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一些企业借转制之机赖债抵债、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也较多发生,严重地威胁了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并造成国家资金不应有的流失.面对这一情况,银行在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工作中,应当以强化银行依法经营行为,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为重点,特别针对企业改制中避债行为的形式和特点,寻找银行依法保护自身利益的途径.第一,采取将企业裂变出若干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的作法,悬空银行债务.在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裂变出来的子公司以各种名目瓜分了母企业用信贷资金形成的资产,而银行债务却留在实际缺乏偿还能力的母企业身上,造成企业资产与负债的分离.这样,表面上看来银行的债权还在,也有明确的债务承担者,但实际上债务已无偿还保证,信贷资金已发生流失.  相似文献   

6.
“债权转股权”是一种债务重组方式,也是资产重新配置的一种方式或信用关系的转化。从字面意义上说,“债转股”是指作为债权方的银行将其对企业所拥有的债权转换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的股权。原来银行与企业的债权与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的持股与被持股关系,也可以看作是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80年代末,美国率先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债权转股权”的方式解决呆帐或不良资产问题。当前由于金融自由化程度过高,美国储贷机构(R&L)大量进入高风险行业,投资失败后储贷机构出现大量坏债,引发了80年代末…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20,(2)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工作正式全面铺开。各省在启动与落实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法律问题,如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政府行政干预,侵犯市场主体自主选择权利;部分企业因债转股产生逃废债务的思想,趁机"搭便车"掩盖风险等。海南在建设自由贸易港背景下进行新一轮的金融机构债转股工作应对标世界上先进的债转股制度,即以更加开放的指导思想,有效地研究分析债转股的实施机构准入门槛、债转股分业经营的法律制度设计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与对策,为全国债转股工作提供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8.
从上市公司的具体数据及公司治理因素两方面分析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债务杠杆的影响,结果表明:因为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持股比例普遍较低,管理者与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相关性没有达到一致,中国管理层持股的壁垒效应较为突出。随着管理者持股比例的提高,管理层在公司的地位更加强势,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加,为了减少外部监管以及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层会降低公司的债务杠杆。但是在公司治理水平高的公司,内部的有效监管可以减缓这种管理层持股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壁垒效应,因此,上市公司的高水平治理对管理层有监督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当前经济形势具有推动作用,但也要避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监督、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确保市场化债转股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投资自由现金流相关性出发,以2004—2006年沪、深两市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西方普遍存在的投资自由现金流相关性在我国同样存在,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过度投资行为。负债水平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资产负债率越高的企业更容易发生过度投资行为。过度投资行为不仅导致企业资金配置效率低下,而且还可能在宏观经济层面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为此,减少经理可控自由现金流数量,强化银行债务的"硬约束"治理作用,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等将可能成为遏制过度投资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回顾债务治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强化债务治理的相应改进建议。文章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弱化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对企业的约束软化、资本市场非均衡发展现状下的企业融资结构失衡、股权结构扭曲情况下的兼并机制不健全、破产机制不完善。因此建议从加快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破产机制和兼并收购机制几个方面强化债务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下半年,临沭县人大提出“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县政府接到建议后,加大工作力度,强化了四个“深化”措施开展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贾哲奎 《湖湘论坛》2001,14(6):77-78
(一)“债转股”是指国有企业将拖欠银行的债务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国家开发银行对企业的持股权,即银行的债权转换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从而达到削减负债,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最大的债权人,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背着沉重的包袱,大量的呆账、坏账构成了金融系统运行中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债转股”第一位的目标是化解金融风险。而对企业和银行来说,可以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丢掉包袱,轻装上阵,提高市场竞争力。一部分前景看好但被债务拖累的企业可以“起死回生”,再创辉煌。但是,“债转股”…  相似文献   

14.
<正>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失控,偿还风险加大等问题,与地方人大履职不到位、监督不力不无关系。地方人大应变被动为主动,切实担当起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防范债务风险。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人大不能缺位国家审计署审计表明,2013年底,我国政府债务已达20万亿,市级地方政府欠债最多。这一审计结果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民众特别是专家学者对地方债务风险表现出了深切的忧虑。人们在担忧的同时不禁发问:对政府具有法定监督权力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方政府举债中究竟是如  相似文献   

15.
撤销权是债务人从事危害债权人的行为时 ,债权人可依诉讼程序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撤销权的构成不应以债权是否到期为条件 ,其对象应该是财产类的法律行为 ,表现为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债务人的行为结果损害了债权并且导致债务人不能满足债权人的债权。在司法解释中 ,可考虑纳入债务人为他人提供担保、恶意逃避债务损害债权的行为。对于撤销权的期间 ,应去掉对债权人知晓的主观推定的规定 ,只规定债权人知道撤销事由之日和被撤销行为发生之日两种起算点。关于撤销权的行使 ,某些原则性问题尚未明确 ,在撤销权诉讼中显得无法可依。  相似文献   

16.
胡亚军 《现代领导》2007,(11):30-30
近年来,金融、房地产等敏感行业重大案件触目惊心、层出不穷,追根究底,这些案件能够长期隐藏而不被发现,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企员的违法违纪行为,金融行业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一些商业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并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制定了关于员工强制休假稽核的制度,这项制度的推行,是新形势下加强对银行高管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监督的有力措施。是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和治理腐败,促进银行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8年第4号《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原中国银监会2017年第9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主席郭树清2018年6月29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市场化、法治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健康有序开展,规范银行债权转股权(以下简称债转股)业务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以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以来,国家审计署连续两年披露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问题成为热点,引发了人们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总体担忧。从权力监督制约角度看,地方政府债务“黑洞”的形成,凸现了人大监督的缺位,显示了人大财政监督制度的不足。南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机制,消解地方债务的风险隐忧已成为共识。鉴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属性,人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理应成为对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机制中最具正当性的、最基础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黎东阳 《新东方》2006,(12):33-35
银行会计工作是银行的重要基础工作,它不仅对银行的经营运作起反映、核算和监督作用;同时还可以反作用于银行的经营运作。银行会计的职能发挥得当,就会促进银行的经营,反之则会给银行带来资金损失的隐患,甚至是银行破产的厄运,这种隐患和厄运即银行风险。可见银行风险的产生、发展是与银行会计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因此,加强银行会计管理工作,完善会计内控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是银行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重要一环。一、充分认识银行会计管理在防范银行风险中的作用1.银行会计工作为防范银行风险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所有的银行经营…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负责人就《意见》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介绍一下制定出台《意见》的背景和意义。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作出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