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伟 《求索》2012,(11):44-46
高效生态经济区以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特征,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强化,以提高区域经济的总体竞争力。高效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力测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问题。作为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经济发展区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具有典型性。本文以此生态经济区为考察对象,通过模糊聚类研究方法,对其可持续发展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差异,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綦玉帅 《青年论坛》2007,1(1):58-60
生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观念支持。开展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性地继承和吸收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合理成果,形成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可持续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3.
张峰 《人民论坛》2014,(7):75-7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在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也暴露出许多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困境。因此,深入探析区域经济困境及文化成因对确保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区域工业可持续竞争力是区域工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区域工业持续扩张和持续发展的生态能力。当前,中部城市要以中部崛起战略为依托,着力提高自身工业可持续竞争力,将区域工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可持续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投资与可持续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投资,对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人力资本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指出人力资本是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接着分析了我国当前人力资本和可持续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杨渤 《前沿》2011,(15)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已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共识。关注生态的设计理念作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方略之一,其遵从地域化、节约化、自然化、进化式、人人参与和天人合一等准则,强调减量式、再利用与再循环。应逐步将生态设计理念引入城市规划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完善城市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生存环境、改善人类居住条件的主导性方针,为人类的可持续居住开辟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王翊 《求索》2011,(6):5-8
本文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地区之间生态补偿的定义。在此背景下,跨区域的生态服务提供与补偿涉及确定可持续生态服务的目标、可持续自然资本空间分布、以及与此相应的生态成本在区域之间的分配等问题。由于自然资本和生态服务的外部性,区域之间的生态服务提供与补偿不能通过市场途径而只能以政府的手段进行。但本文认为,通过生态补偿平衡跨区域生态服务提供的成本,是解决生态服务这一公共品提供的公平而不是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8.
朱力 《求索》2008,(6):96-98
当代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绝非简单地是一个物质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当下的环境危机还应包括社会文化的深层内容,需要从伦理观、美学趋向、实用价值和消费时尚等方面进行转换。而中国传统人居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将对于当代居住环境的设计,以及可持续伦理观的建构等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在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也暴露出许多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困境。因此,深入探析区域经济困境及文化成因对确保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晓唯 《思想战线》2007,33(5):67-72
生态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状况,对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走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协调发展之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当前我们应从经济、行政、法律和科技四个方面努力,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我国的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必须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针对制约全区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影响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瓶颈,制定可行的政策标准和规章制度。东陵区(浑南新区)根据创建生态文明与全面开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及区域建设方向和目标,"十二五"期间将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安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等环境质量方面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现代化理论主张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和现实的迫切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同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从生态现代化的观点出发,解析了苏南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阐释了其中的生态现代化模式与理念。文章指出苏南区域目前仍存在的发展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丁宪浩 《桂海论丛》2001,17(6):41-44
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对弥补我国陆上农业资源相对不足、改善农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就业水平、提高沿海居民富裕程度、实现海洋环境良性循环均具有积极意义。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状况不尽合理 ,应走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要坚持生态优先、三效协调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白洁  訾军  张军 《思想工作》2007,(1):13-15
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蓬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张光君 《前沿》2009,(7):121-125
转变环境观需要自觉摒弃机械世界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并自觉接受生态世界观,将“人-自然-社会”视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有机的、整体的大生态系统,建立以环境大生态观为认识基础,以环境可持续观为价值方向的新型环境观,实现环境观的转型,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具有深厚的哲学蕴含。它集中体现了自然观的转变、实践观的变革、伦理观的扩大和发展观的深化。有机论的整体自然观是生态文明的理论前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生态文明的实践理念;关爱自然是生态文明的价值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伞新的文明观,它为社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伦理观提出了新挑战。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与发展权利问题;发展与节制问题;社会平等与代际平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不仅有利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把握,而且为伦理观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生态补偿作为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的一种经济手段,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中有着重要作用,这种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加剧越来越明显。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将有利于协调各涉及方的经济利益,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生态补偿功效和对我国生态补偿现实问题的剖析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应注重顶层设计,通过完善制度框架,坚持市场化运作为主导的原则,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监督制度,多措并举来实现生态补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同构成了联系紧密、内涵丰富且具有协调特征的复杂巨系统,二者协调发展水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首先,基于综合评价模型对生态保护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分析,然后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探索生态保护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最后提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质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优于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升明显,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上游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度经历缓慢增长和快速上升两个发展阶段,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上游地区。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抓紧编制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强化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监督机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产生、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后,本文认为知识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相辅相成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知识资源的无限性决定了唯有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才能切实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坚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才能有力地促进知识经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变。本文还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严峻态势及智力资源潜力巨大的国情,指出我国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大力开发我国十几亿人口中潜在的智力资源优势,尽快构建有利于知识经济发展的经济运行体系,并以知识经济作为目前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实行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