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姓源于姬姓,始于周文王姬昌的第9子卫康叔封。姬昌的四子旦,因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周公旦。周公在摄政期间平定了商纣王之子武庚勾结三监并联合东夷的叛乱。平叛后,周公旦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围的地区都分封给了反对叛乱的康叔,立国号为卫,国君康叔称卫康叔。卫康叔本名封,因初封于康称康叔。在周代,类似这样以王室周姓(姬)所封之国名为氏的多达48个。卫国初都于沫(今河南淇县),春秋初迁于曹(今河南滑县东南),后为逃避内乱,又由曹迁到齐。卫文公二年(公元前658年),卫都又先后迁到楚丘(今滑县东北)、帝丘(今濮阳西…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吴三桂在西南改土归流一直持否定态度,本文试图把这一事件置于当时特殊的背景之下,对吴三桂在西南改土归流的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新思考. 首先,肃清明季遗留的两大土司势力.明季爆发于西南的"奢安之乱"和"沙普之乱".不但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还直接影响了西南历史发展的进程."奢安之乱"爆发后,明政府四处筹集兵饷,用了近十年时间才基本平定叛乱.此次叛乱不仅给黔、川各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对云南影响也极其深远.因"滇与蜀、黔壤地相错,故三省之贼纠结披猖……不讨蜀、黔之贼,则滇不得安".[1]因此,云南积极出兵增援黔、蜀.  相似文献   

3.
正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三国鼎立时期,司马懿最主要的军事行动就是平定孟达之乱、与诸葛亮相持和削平辽东割据势力公孙渊,三次用兵皆不相同,展现了司马懿杰出的军事谋略。孙权曾评价说:"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千里奔袭一鼓作气剿灭孟达叛乱诸葛亮北伐之前一年,司马懿  相似文献   

4.
娄杰 《两岸关系》2008,(3):70-72
郑成功逝世后,台湾郑氏政权逐渐变成全国统一的障碍。1674年,郑氏政权趁大陆“三藩之乱”占据福建沿海。经5年拉锯战后,清郑双方政治与经济实力发生显著变化。郑氏政权财源枯蜗,危机重重。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叛乱,全国大陆基本统一,中央政权巩固,统一台湾提到日程。1667年始,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数度向康熙皇帝提出收复台湾之议。1681年,郑经病死,其子郑克壤继位。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详细地讨论了有关西藏的各方面问题,决议如下:(一)会议完全同意国务院对于原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在1959年3月10日举行叛乱后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会议对迅速平定叛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部队表示敬意和慰问,对积极协助解放军平定叛乱的西藏僧俗各界人民和各阶层爱国人士表示敬意和慰问。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0,(4):37-38
1924年10月15日,广州革命政府平定商团叛乱的斗争取得了胜利,黄埔生在战斗中初露锋芒。  相似文献   

7.
《前进》2018,(12)
正温峤(288—329),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生于西晋末年的一个官宦世家。他生逢乱世,心系东晋安危,凭借机敏善辩的口才、过人的协调才能,为东晋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他与王导、庾亮、阮放、桓彝并称,是东晋初年著名"中兴名士"之一。《世说新语》中对他评价为"过江二流之高者",但在历史上,他却有"二流胜一流"的美誉。巧妙周旋平定王敦叛乱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历时十  相似文献   

8.
50年前的3月10日,一些企图独立、反对改革,受到外国势力支持的分裂分子在拉萨发动了武装叛乱。中央人民政府果断决策,及时平定了叛乱,并随即开展了民主改革。至此,在西藏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封建农奴制被彻底废除。以此为发端,西藏这片古老的土地步入了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姜平 《台声》2000,(5):39-39
中近代中国 ,很少有人觉察出来自东洋的威胁 ,甚至是那些明确提出“防日”、“征日”主张的清议派。真正亲睹日军的嚣张气焰 ,看穿日本侵华野心而呈请当朝政府立即采取有效遏制政策的人 ,恐怕非张謇莫属。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把侵略中国、朝鲜作为基本国策 ,接连发起侵略我国台湾、胁迫朝鲜订立不平等条约、吞并琉球王国等一系列使中国有切肤之痛的事件。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 ,日本借机出兵干涉。年仅30岁的张謇作为吴长庆军队的首席幕宾随军援朝平叛。他目击到朝鲜之乱 ,皆受日本浪人煽动和阴使 ,日本侵吞朝鲜的野…  相似文献   

10.
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周武王姬发有个同母弟弟叫姬封,西周初被封于康(今河南禹州市西北),故称康叔。周武王死后,发生了武庚、“三监”之乱,周公姬旦兴师平定叛乱、杀武庚后,把商故都周围地区封给姬封,建立卫国,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并将殷民七族分给他,作为卫国的种族奴隶。姬封被封于卫后,称卫康叔。周公担心他年纪轻、缺乏统治经验,便谆谆告诫他要向殷遗民中有威望的贤人请教,借鉴殷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爱惜民力,谨慎治国,不要沉湎于酒色。《书·康诰》即周公分封姬封时告诫姬封的文告。姬封到卫国后,按照周公…  相似文献   

11.
《前进》2020,(3)
正有汉一代,汉与西北诸民族之间的相互攻伐始终不断。尽管自西汉中后期,北方匈奴之患已基本消除,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平定叛乱、安抚异族,仍旧是西汉王朝一项重要任务。于是,上党冯奉世就成为一时颇具影响的杰出人物。冯奉世,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9年,原籍上党潞县(今山西黎城),后来又迁到了杜陵(今陕西西  相似文献   

12.
这些日子,“文化训练”成了美国陆军中的时髦词汇。意思是说.如果想在某个地区取得成功的话,武装部队需要了解这个地区的价值观和社会特征——无论是在平定叛乱活动时.还是在追击藏身于当地民众之中的恐怖分子时.  相似文献   

13.
金人 《统一论坛》2009,(2):67-72
清初,随着三藩之乱渐次平定,围绕着台湾割据分裂的郑氏集团和台湾的弃留问题清政府内存在争议,成为亟待解决的政事之一。施琅、姚启圣、李光地等一些名臣良将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兴台巩疆、保护中国海洋权益的高度,力主平台、留台、治台,最终他们的真知灼见得以实施,对开发祖国宝岛台湾作出贡献,造福两岸人民,功在千秋,利溥后世。  相似文献   

14.
吴昌华 《黄埔》2006,(4):38-41
第五章贼心不死陈炯明卷土重来1924年“双十节”前后,黄埔军校师生一举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平时学生军们纸上读兵,如今真枪实弹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1月8日起,军校一期学生在广州鱼珠墟及珠村附近举行毕业实战演习,教授部主任何应钦任总指挥。红蓝两军对垒,学生分别任排、连、营长,指挥刚组建的教导一、二团学兵参加演习。枪林弹雨中的实战演习,使第二期499位学生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15.
程刚 《世纪行》2009,(3):36-37
50年前的3月10日,在西藏和平解放8年后.一些企图独立、反对改革、受到外国势力支持的分裂分子在拉萨发动了武装叛乱。叛乱很快被中央政府平定。1959年3月28日,西藏地方政府被解散.由西藏自治区筹委会行使地方政府权力。至此,在西藏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封建农奴制被彻底废除。今年年初,3月28日被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本刊转载《环球时报》2009年3月6日“西藏专刊”部分文章,希望能够与广大读者一起对西藏的历史、变革和发展做一次坦诚、客观的回顾。  相似文献   

16.
说盛世,已是200年的轮回。 中国的上一轮盛世,乃二百多年前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持续长达115年之久。  相似文献   

17.
佐宏 《求索》2005,(8):138-139,146
杨巨源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本文根据一些唐诗选本及相关史料,对杨巨源诗作的误重现象加以辨析,认为《全唐诗》中《美人春怨》、《艳女词》、《名姝咏》的作者为梁锽;《全唐诗补编》所辑《谢人送鲫鱼鲙》当是宁人王迈作,《别薜柳二员外》当是刘长卿所作;《和炼师索秀才杨柳》是杨巨源作,而非《竹庄诗话》悬测之窦巩。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的大势逐渐为世界公认。然而,在非洲这片大陆上,某些国家由于种族、宗教冲突和权力之争等原因,战乱依旧,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应当引起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刚果(金)自1960年独立以来,刚果(金)经历数次兵变与叛乱。1998年8月,刚果(金)政府计划遣返驻扎在刚东北部的班尼亚穆伦盖族(卢旺达图西族移民)士兵。在乌干达和卢旺达军队的支持下,班尼亚穆伦盖族军队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津巴布韦、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等国应刚政府请求出兵平叛,乌干达和卢旺达则出兵帮助叛军,兵变演化成地区冲突。2006年7月,刚果(金)…  相似文献   

19.
康熙皇帝吟咏伊通的几首诗作主要是在康熙第二次东巡留下的。这次东巡是在康熙17年(1678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沙俄侵略者又开始在中国东北部黑龙江流域寻衅滋  相似文献   

20.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地区主要有巴、武陵蛮和其他族群。这些族群与中央政府的军事活动频繁,军事联系逐渐加强,不仅体现在少数民族反叛导致政府采取军事行动平叛,而且还体现在中央政府征伐带来少数民族造反以及对少数民族的军事征调等方面。这些军事互动活动,带来了武陵地区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