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3.
楚文化具有超越常规的积极进取精神、广采博纳的开放精神、强烈的创新精神、严格执法的法制精神等,这和当今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4.
邱月  ;张福贵 《求索》2008,(8):171-173
都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都市生活是一种区别于乡村的新的生活方式,表现在文学上也形成了一套新的审美价值体系。都市所能提供的物质繁华性、欲望满足性,不断地吸引人对都市的向往与渴望,即人内心之中挥之不去的都市情结。都市意识的核心是商品意识,而商品意识本身是一种物质主义,这种重物质轻精神的结果,在都市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利于人自身完善的负面因素。过度的物质追求和过剩的欲望情绪带来了人的异化,人在精神上感到虚无、焦虑与漂泊感。这就是与都市情结相伴生的反都市情结。这种看似矛盾的两极,其实质是都市这枚硬币的两面,是都市意识的双生性特点,都市情结与反都市情结共同指向了都市意识。文学反映时代,这种都市化的情绪在当下的都市小说中有着清晰的表达,作家在都市文化想象中将都市生活的张弛两端和人性中的正反两极真切的表现了出来,进一步丰富了对都市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都市风格论     
伴随着快速都市化、现代化,都市面貌日益趋同、都市风格日益丧失,因此,必须重视都市风格的人文意蕴。都市空间、都市格局是都市风格在都市形态布局上的反映,都市形态的差异,都市形态结构的变化体现着都市社会人文价值取向与观念的变化;富有风格内涵的、保留着历史文脉的建筑,是都市风格的外在表现和依托载体;都市风格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都市的记忆中有着都市的历史风格,都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有着都市的信仰、制度文化与价值观,体现着都市风格及其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6.
谢遂联 《求索》2008,(1):182-183
《诗经》产生于以城邑文明为基础的城邦文化时代,城市生活为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诗经》中的都市诗歌较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城市生活。不仅如此,由于当时都市的政治性本质特征,《诗经》中的颂诗及大雅中的大部分也应视为与政治都市本质相适应的都市诗歌,从而使对文学的阐释与对整体历史发展的阐释具有一致性,较好地阐释黍离心态等系列诗歌文化现象。由于都市农业的存在,《诗经》中相当一部分农事描写有着都市背景。  相似文献   

7.
刘茜 《理论月刊》2000,(7):28-31
30—— 40年代海派和 90年代都市小说都在中国都市小说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众多论者对此分别加以研究阐述,但纵向比较者无。本文认为两代都市小说存在着文本操作,小说模式及表达的都市情感的类似,但又因两代时局风气和作家才情气质的不同,存在迥异的美学风格和在各自文学环境中的不同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国和  邓永芳 《前沿》2013,(7):45-47
现代性精神经历了梦想与失望同行的嬗变。由启蒙现代性而生发的文化危机与文化冲突呼唤人们建立一种和谐的现代性。而在追求和谐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中,现代性精神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反思和批判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文明成为当代都市社会的特征之一。消费文化社会的来临,在使消费本身日益成为当代都市人存在方式的同时,也使都市文化主体的内在精神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真、善、美三方面精神实践的深刻变化,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勾勒出当今消费时代都市人在主体精神世界发生转变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0.
鲍宗豪 《学习与实践》2009,(12):122-132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本质上反映的是城市精神文化的特质。对都市精神文化尤其是对当代全球城市精神文化的关注,与21世纪以全球化为支撑的城市化以及新的城市世纪的到来相关。全球城市的建设,不仅要发展经济、金融、贸易,更要培育全球城市的精神文化,这是由全球城市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全球城市”的重要表征。在不同特质表象的背后,全球城市所具有的精神文化的共同特质,其基本内涵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1)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都处于较高水平;(2)文化产业十分发达;(3)拥有优秀文化人才和高素质市民。具体又表现为全球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流的文化设施、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文化艺术、一流的文化环境、一流的市民素质。与之相对照,我国城市的发展水平要达到全球城市的水准,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核心,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又是孕育共同理想的沃土,并为理想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革命精神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且与民族基本精神相一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民族理想信念的历史映照和时代强音,源自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90多年凝聚、形成的革命精神促进其理想信念日益弥坚。基于这种内在依存关系,可通过弘扬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来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2.
李建群  何小勇 《求索》2007,(10):129-132
当代西方的风险话语是在现代性反思的理论图景中展开的。对现代性本质的不同阐释和对风险与现代性关系的不同理解是区分西方风险话语主要流派的标尺。风险社会理论重视现代性制度的形态转换和风险的政治应对,风险文化理论关注现代性的文化维度和现代风险的建构本性,风险的复杂自系统理论强调风险内生于现代性系统分化的复杂性,风险的“治理性”理论倚重于现代性知识/权力的管理效应和风险控制。梳理和借鉴西方风险研究的主流理论对于树立马克思主义风险观、建构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青年的精神生活产生异化现象,表现为:宅溺于虚拟的精神世界,鄙视崇高,厌世心理严重,功利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以现代性作为理论分析基础,从现代性的四个方面,即世俗化、理性化、主体性原则和分化,探讨青年精神生活异化背后的现代性因素,并对青年精神生活世界的重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都市里的人     
都市,有着万般精彩,充满着活力、时尚和诱惑。都市里的人,时时刻刻都得奋斗。这种奋斗,为着生存,为着尊严,追赶都市的脚步必得强踺有力。然而,全身心地投入,换回的往往是疲惫和无奈。  相似文献   

15.
论庄子精神自由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精神自由是庄子人生哲学的精髓。由于无法改变现实,庄子只能通过"游心"的方式来寻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他指出了实现生命自由境界的两条路径,一是自然无为,二是"心斋"、"坐忘"。实现精神的绝对自由意味着达至"得道"的人生境界,这种超功利的境界即为审美的境界。庄子哲学充分体现了中国哲学与美学密切相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代青年精神生活遭遇到现代性虚无主义困扰。世俗化是青年精神生活虚无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价值僭政是青年精神生活虚无主义生发的内在机理,而个人主义则是青年精神生活虚无主义形成的文化基因。针对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虚无主义困境,需要深化改革为建构青年精神生活营造精神家园,重塑信仰为建构青年精神生活提供价值认同,转化传统实现青年精神生活的现代超越。  相似文献   

17.
刘英 《重庆行政》2011,(4):87-88
当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年历程时,我们深知,中国共产党正是历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千锤百炼,逐渐走向成熟,成长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成为把握中国历史趋势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中,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无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养老的核心问题已从解决贫困和物质匮乏转变为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所谓精神养老,是指通过多维供给,老年人精神需求得以有效满足的过程。脱离生产结构后的价值缺失、脱离社会结构后的交往萎缩、脱离生活结构后的连续性中断,使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直面空虚、寂寞以及对未来迷茫的挑战。稳定地参与一项适宜的社会活动重建与事和价值的联结,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重建与人和关系的联结,形成一种稳定连续的生活方式重建与生活和未来的联结,即“有事做、有关系、有希望”便成为城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的理想图景。然而,囿于能力有大小、动机有差异,以自治(强能力型城市老年人)、共治(弱能力—利他型城市老年人)、他治(弱能力—利己型城市老年人)为主要内容的分类治理便成为必然选择,不同机制中的主体结构各异。  相似文献   

19.
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开始了合理化的建构过程,形成了自由、民主与批判等精神传统,并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等各个层面。现代大学的精神传统,就来源于启蒙的现代性运动,通过科学、理性与民主的阐释,从而使大学升格为社会的"轴心机构"。中国大学的启蒙精神,也并不缺乏现代性的积极特质与价值诉求,但随着"现代性"自我建构的深化,却逐渐陷入了一种与"启蒙"背反的困境。在具体的实践语境中,权力、市场和知识勾勒出了中国大学启蒙精神困境的复杂面相。实际上,中国大学精神的现代性危机,也是全球大学"平庸化"的精神症候的折射。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青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然而,近两年来,青年群体中爆发出一系列负面的问题和现象,如药家鑫案、留日学生刺母案、我爸是李刚等,引起人们集体围观和广泛关注。本期的特别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