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上流行的、年轻人喜欢的简单又能说明一定道理的时尚词汇或语言文化现象。语言具有社会功能,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产生并传播的语言,也具有社会功能。针对近十年来的网络语言现象,运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论述网络语言在网络社会的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和继承发展功能,并基于网络语言阐释网络语言用语的社会事件、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的三大焦点,以期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网络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介,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信息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运用的工具,已经开始影响和渗透到当代社会生活的口语、书面语中,因此,作为一种新近出现的语言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网络语言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拟从其构成、特点、流行性以及规范化等方面对网络语言略作分析与探讨。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  相似文献   

3.
网络创造并衍生出许多新的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以其幽默、朗朗上口的优势满足了大学生渴望新奇、时尚、简约、潮流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针对大学生热衷于使用网络语言这一现象,需要辩证地分析和理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网络创造并衍生出许多新的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以其幽默、朗朗上口的优势满足了大学生渴望新奇、时尚、简约、潮流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针对大学生热衷于使用网络语言这一现象,需要辩证地分析和理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严春艳  ;廖鹏程 《世纪桥》2008,(10):140-141
网络语言是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的语言现象,网络传播中的语言运用研究成了大家颇为关注的焦点。网络语言影响学生规范语言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书面能力的表达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使用网络语言,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是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的语言现象,网络传播中的语言运用研究成了大家颇为关注的焦点.网络语言影响学生规范语言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书面能力的表达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使用网络语言,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张春艳  谢涛 《世纪桥》2011,(9):120-121
网络的普及使网络语言成为了当代社会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正以其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重大影响,面对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迎接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本文在阐述网络语言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针对这种影响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黄艳军  刘玱 《求实》2012,(Z1):235-236
随着与网络语言相伴成长的80后、90后成为青年官兵的主体,带有非主流文化特点的网络语言走入了军营,成为青年官兵网络交流和网下调侃的特有语言。据某师级单位调查显示,基层连队官兵中有90%在军营里使用过网络语言,使用区域主要为军营网络。然而,网络语言时尚性、非规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话语。根据话语理论,网络语言作为网络话语分析的第一个层次,受大数据时代"4V+1O"的基本特征与以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文化现象交织影响,形成了一套动态的、具备鲜明时代特征、非规范化的语言系统。以系统把握这套语言系统的生成机制为出发点,深入探析其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影响的内在生成逻辑,挖掘网络语言的德育形塑功能,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这不仅是构建网络育人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确保网络舆情安全乃至社会长治久安的现实诉求。因此,应立足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的内在逻辑分析,采取积极的引导策略,即通过提升大学生网络"抗污染"能力、倡导教育者有效利用网络语言、发挥校园主流媒体监管引导作用,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育人层面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是基于网络环境及网民文化背景创造出来的词语或用法,其社会负效应包括对文字规范性产生冲击、对青少年教育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及让民众更多地关注社会负面事件等。面对网络亍吞言的侵袭,我们应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文化素质培养、积极正确地引导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网络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语言的风格。网络语言对汉语的语言表达、语文教育以及社会现实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应该辩证地看待,既看到它对语言表达的益处,也要合理地进行调整,尤其要注意网络语言背后反映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一种新的语言范式,作为网络虚拟世界的沟通交流媒介,网络语言因其独特性而备受当代大学生的追捧。网络语言是思想观念的外在表征,折射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及婚恋价值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把握机遇,在网络语言语境下必须针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依托现代网络优势,采取有效教育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语言变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核心问题。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伴随维吾尔语互联网的出现,就像其他语言一样,维吾尔语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的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种种陌生的语言现象,如大量的新词、语素出现,表达方式随意自如,语义的变异,语序的变化,语法的变异等等。网络上使用的维吾尔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出现了变异现象,这些现象是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网络生活越来越丰富,网络语言越来越常用,理应更加重视用语文明,特别要严防网络语言暴力。在网络世界,一句话能感动人,一句话也能“杀死”人。这是文明语言的魅力所系,也是暴力语言的杀伤力所在。网络语言暴力,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某种形式的语言霸权,传播散布带有攻击性、煽动性、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论内容。  相似文献   

15.
网络生活是当前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而网络语言不仅是这项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方式,而且构成了反映和影响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重要环境。通过对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理及引导。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已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浸润中对大学生的思维与价值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体、内容在大学生网络语言生活方式中几乎处于缺席状态。针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生活方式的特点与规律,应努力做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体在场、内容融入,并在社会层面优化网络语言环境,从而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利用互联网的交流逐渐增加,网络语言随之迅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其中的符号网络语言由于其方便直观快捷的特点使用率很高,这一现象为语言学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出发,具体分析数字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8.
邹春玲  孔繁冬 《世纪桥》2009,(24):145-146
近年来人们利用互联网的交流逐渐增加,网络语言随之迅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其中的符号网络语言由于其方便直观快捷的特点使用率很高,这一现象为语言学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出发,具体分析数字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网络语言现状的性别差异表现在网络语言传播维度、认知维度和使用维度等三个方面,是男女生不同的情感互动功能、等同感的获取方式以及接近的心理年龄和宽松的网络交际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把握大学生心态差异,提高他们的性别平等意识和把关网络接触信息源等方面入手,增强其语言文明意识,同时发挥好校园媒体的导向作用,以期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网络语言的存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也是校园文化的参与主体,因此肩负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任。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语言的传播出现阶段性、认同和修正并存等特点,校园文化及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群体受到网络语言正负价值两方面的影响,这把"双刃剑"的使用关系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治理,也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文章从网络育人的视角着重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的生成原因、传播与效应等具体分析,力求建立新形势下理性科学的网络文化语言净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