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甲清 《湘潮》2005,(10):21-22
我于1934年10月,在老家湖南省慈利县阳和乡参加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跟随贺龙南征北战,参与大小战斗500余次。不过最使我难忘的是跟随贺龙长征,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长征第一仗1935年8月,我在红二军十八团一营二连三排当班长。贺龙率领我们向永顺进军,为长征扫清障碍。途中要经过湘西险关——板栗堰。蒋介石从江西调来的嫡系部队八十五师,抢先占据了板栗堰,妄图凭借有利地形,将我们一口侵吞。八十五师师长谢斌是个双手沾满了人民鲜血的刽子手。面对强敌,我们这些新兵,心中有些发慌,这一仗不知胜负…  相似文献   

2.
长征开始前.贺龙第二次结婚。他在湘西娶蹇先任为妻。蹇先任出身豪门.结婚后与贺龙感情甚笃,追随贺龙参加革命.出生入死。1935年11月.蹇先任生下一女。取名贺捷生。贺捷生出生18天.就随贺龙指挥的红二方面军长征.被称为“最年幼的红军”。她随红军到达陕北后.抗日战争爆发。因其父南征北战.只好又把她送回湖南桑植老家交由姑姑贺三姑带养。直到解放.她才得以重回到父亲身旁。期间.母亲蹇先任在战斗中牺牲。  相似文献   

3.
王震长征轶     
1934年8月7日,为摆脱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的危局,遵照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的电令,任弼时、肖克和王震对红六军团进行了改编,并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之后,便率领红六军团告别了多年相依为命的湘赣父老,离开了湘赣苏区,从永新东南的牛田和泰和的津洞地区出发,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踏上了漫漫长征路。10月24日,红六军团在印江县木黄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的称号)胜利会师。尔后,红二、六军团奉命进行了整编,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王震担任红六军团政委。此后,两支部队始终相互策应、并肩战斗,直至1936年10月下旬长征胜利结束。在两年多的艰苦岁月中,王震将军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本色给广大红军指战员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两位元帅的“清贫”1961年,我国经济处于最困难的时期,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也和全国人民一样,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有一次,陈毅、贺龙等同志来看望班禅,大师用苹果招待客人。起初,大家都很客气,谁也不动手,班禅就亲自递给他们,客人们便一口一口吃起来...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1996,(12)
长征路上最小的“红军”长征就要开始了,按当时的情况是绝对不允许让未满月的婴儿随红军长征的。贺龙与妻子商量后,决定让女儿贺捷生暂时寄养在一户亲戚家,待将来再将孩子接走。可一个星期过去了,还不见那位亲戚来接孩子,焦急之中贺龙一手打起火把,一手抱起女儿连夜...  相似文献   

6.
刘荣付 《广东党史》2011,(12):21-23
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中一共有10位独臂将军,他们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贺炳炎(上将)、余秋里(中将)两位将军有着相似的传奇经历,并有过多次成功合作。他们同年参加革命,都是贺龙的爱将,都在随红二军团长征中受伤断臂,都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二人又并肩战斗多年,共同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怀念     
深挚的怀念是感人的。在红军长征的艰苦年代,一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妇女,一个流落在外的巴安汉子,他们对贺龙和红军战士的深切怀念,尤为感人。这是那位湘鄂西根据地妇女心中的歌:男跟老贺当红军,奴带娃儿做阳春;十年r回十年等,总有一l回家门。诗中的“老贺”便是贺龙,湘鄂西革个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这位妇女的丈夫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军,而她刚带着孩子在家辛勤劳作。但随着根据地第五次反“图加”战争的失败,贺龙带着红军进行了万里长征。当时,根据地在敌人的残酷“清剿”下,腥风血雨,天低云暗,这位妇女的处境是极其困苦的…  相似文献   

8.
闻论 《新湘评论》2006,(3):51-52
贺龙、罗荣桓、左权,从三湘大地走出的一代革命将帅.共和国的奠基者。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我们寻访了这几位湘籍革命将帅的后代,从他们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这三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再次观看了激动人心的《长征组歌》,又沐浴了一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洗礼。我边看边思考,在那样空前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却能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胜利完成长征,创造了历史奇迹,原因何在,动力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贺龙、罗荣桓、左权,从三湘大地走出的一代革命将帅,共和国的奠基者。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我们寻访了这几位湘籍革命将帅的后代,从他们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这三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路上的小背篓在贺龙女儿贺捷生家里,保存着一张泛黄的合影。她指着照片对我们说:“这张照片就是长征到达陕北后拍的。小孩是我,还有我妈、小背篓。我就是妈妈用这个小背篓背着长征的。”1935年,位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反“围剿”连连得胜,捷报频传。有一天,王震将军给正在前方指挥作战的贺龙发了封电报:…  相似文献   

11.
“揽辔长征二万里”(李木庵诗),“出死入生风暴里”(续范亭诗),许多人用诗歌来赞美长征中的徐特立。徐老是长征中的一位传奇人物,正如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陆定一所说:“越困难他越有精神,他的生命越在困难之中就越加显得辉煌。”他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所激发和表现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红五军团政委李卓然诗云:“六十长征穿破旧,爬山涉水荷行装。”当时徐老已58岁,是长征队伍中的最长者,但他和普通战士一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长征开始时,他编在中央工作团,董必武任团长,他任副团长。到了贵州黎平,红军缩编,他任干部团休养连班长。离开江西苏区时,他穿着单衣;到湖南  相似文献   

12.
历史何曾倾斜孙国兰(羌)我是雪山草地的党史工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羌族成员,对工农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的英雄事迹铭刻在心。1934年10月开始的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他们爬雪山、过草地、挖野菜、吃皮带、啃树皮、吃草根,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  相似文献   

13.
“三年游击战,赣闽山水间。”红军长征后,南方各根据地开始了艰苦的3年游击战争。金(溪)资(溪)光(泽)贵(溪)交界地区,地处武夷山脉腹地,山高林密,交通阻塞,人烟稀少,是国民党反动当局统治的薄弱地区。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一定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必然有一个无私奉献的男人。事实上,一个成功的男人和一个成功的女人相依相伴的也不乏其人。但是,夫妻两人都是将军,并且两人都有自己成功的事业,这在古今中外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中,却有两对这样的将军夫妇,他们是——李贞与甘泅淇红二方面军开始长征前的一天,总指挥贺龙将一位个头矮小、留着短发的女红军叫到眼前,她就是时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组织部长的李贞。贺龙对她说:“中央红军长征已走了很久了,我们也要开始长征了。…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6,(4)
正1950年10月,46岁的任弼时英年早逝。作为战争年代与其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贺龙悲痛万分!他含泪撰文悼念:"我和弼时同志开始见面并成为亲密的战友,是在人民解放斗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即一九三四年十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那是怎样一段艰苦的岁月呢?贺龙回顾道:当时蒋介石以优势兵  相似文献   

16.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举世公认的艰苦跋涉,它所经历的艰辛与险恶,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那么红军靠什么而战胜了困难并最终赢得了长征的胜利呢?确立正确的苦乐观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保证。红军长征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历时12个月的光阴中,天上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而我们的红军在既缺乏给养又缺少武器弹药的情况下,只能迈开自己的双脚,进行军、边筹粮,边给养、边打仗。他们过的是天当房、地当床、筹火御寒.野菜作粮的艰苦生活。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相似文献   

17.
陈慈南 《湘潮》2016,(4):195-197
长征中,各部队的红军女战士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走过了万里征途,发挥了重要作用,用自己光辉灿烂的战斗历程,赢得了全世界的敬仰和尊重。1937年,斯诺夫人、美国进步记者海伦·福斯特在访问延安时,采访了刚刚参加过长征的女战士,写道:"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非常尊重妇女的价值,这不是出于怜爱,而是她们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在红星照耀之下赢得了自己的合法地位。"贺龙元帅和萧克上将的夫人——蹇先任、蹇先佛  相似文献   

18.
70年前,为了挽救革命的危机,红军开始了伟大的长征。那是一次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壮举,没有它;中国革命不会取得胜利,新中国也不会诞生。而那些在长征中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艰苦战斗的老红军们,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在天津市,还有22名老红军健在。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市委老干部局的有关同志和本刊记者对这些老红军进行了走访。倾听他们追忆那动人的长征故事。  相似文献   

19.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伟大的长征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保证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追思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最核心的内容,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最起码的条件。长征中,红军将士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艰苦的自然环境,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完成战略转移,靠得是坚定的理想信念。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坚定的理…  相似文献   

20.
这是发生在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的两个传奇故事,它不仅给当事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而且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风采的一笔。贺龙与史密斯1982年,一位名叫勒·史密斯的美国人飞抵北京。他在宾馆住下后,立即与中国外事部门联系,要求晋见贺龙元帅。当告知贺龙元帅已于11年前去世的消息时,这位美国客人神情悲痛。在他的一再请求下,他拜访了贺龙元帅夫人薛明。这位美国客人向薛明披露了父亲史密斯与贺龙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