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上,存在着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两种基本调节力量。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上,还存着第三种调节力量——道德调节。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起作用的场合,在法律产生并执行的场合,道德调节不仅存在着,而且它的作用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所代替不了的,也是法律所代替不了的。”市场经济中的道德调节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保证、动力和协调四种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主要是由市场机制来调节的。但市场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节。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寻找金表     
《天津支部生活》2006,(9):54-54
行政性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市场化问题。我国在体制转轨中大幅度减少了行政性资源配置,但权力市场化问题依然存在。可以说,行政性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市场化是导致社会财富占有祀分配不公的主要因素,其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市场调节机制本身的缺陷和社会调节机制的不完善,而且还使这两种机制产生扭曲,加剧了社会利益关系的失衡。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我们党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到“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由“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到“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进而由“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四次飞跃。  相似文献   

5.
正在经济发展中,效率有三种调节:第一种调节是市场调节,靠一只无形的手来支配着资源的配置;第二种调节是政府调节,靠政策、法律、法规来调节作用,这是一只有形的手;第三种调节是道德力量的调节。道是无形却有形,道是有形又无形,有形的是靠规定来管理和约束,而无形的则是自律,自律这种无形的力量也是道德力量的调节。市  相似文献   

6.
谢丽惠 《学习月刊》2012,(18):74-75
高等教育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其资源配置采取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如同市场经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一样,高等教育的政府调节性也是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关系发展到一定阶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我们党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到"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由"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到"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进而由"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四次飞跃。  相似文献   

8.
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认为,经济活动可以“无为可治”,政府不应干预经济活动,原因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自动精细地调节着经济活动。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神奇的市场调节力量。  相似文献   

9.
市场调节机制调节下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价格关系是一般价格关系,主要接受民商法调整,国家不作过多干预。但市场调节机制有其自身缺陷,国家调节应当对市场缺陷进行救济。转型期少数民族经济有其特殊性,除了市场调节之外,国家调节应当介入,国家对价格的调节既是一种调节方式,又是一种国家职能,应当严格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使政府不再成为对经济活动实行调节的唯一力量,作为“第二种力量”主体的市场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功能得到肯定,其调节范围正日益扩大,作用不断加强。在政府与市场这两种调节力量开始相互配合、日趋成熟地发挥着调节功能时,我们必须重视“第三种力量”——道德力量对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特有价值。一方面,无论是政府力量,还是市场力量,都难以孤立地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往往需要同道德力量结合起来,使调节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另一方面,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客观上存在着一些政府力量、市场力量…  相似文献   

11.
论政府调节的适度性原则黄平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不要政府调节,目前持反对意见的人已经很少,但是,政府怎样调节,如何把政府调节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调节的一般与我...  相似文献   

12.
市场失灵是放任市场调节的必然产物,市场调节在微观资源配置发挥有效性的同时,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和政府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市场调节的工资待遇等初次分配,存在差距扩大化与某些不公的问题;政府调节的社会保障等二次分配,存在覆盖面不足与力度不够的问题。第三次分配是克服第一次分配的弊端,以及弥补第二次分配不足的重要社会分配方式,是托起社会的第三只手。全民普及慈善行为,减少贫困与缩小贫富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各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及不可自救的功能缺陷,因此存在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现象。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弥补市场不足提供了基本依据;政府失灵又决定了政府干预必须积极、适度、有效,从而在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实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二元机制的“凸性组合”。  相似文献   

15.
过去,多数人只重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第一种调节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第二种调节。殊不知,在经济生活中还有第三种调节:道德调节。在漫长的没有市场、没有政府的人类社会中,人类靠什么去调节经济行为?靠的是道德力量的调节。即或在现在,当市场力量鞭长莫及、政府力量有限时,当地人类(人群)也进行经济活动,生存下来,这也是靠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根本无法结合,否则就会出“交通事故” 这里讲的计划体制自然是指指令性的计划体制,这样的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作为两种根本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不能兼容的。过去我们总想设计一种体制,能够把指令性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于是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模式,如“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7.
寻租理论的现代表症、根源及其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唯实》2009,(8):104-107
权力寻租是把权力商品化,或者说是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它是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避开各种监控、法规、审核,从而寻求并获得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源于资源的稀缺性、监督和制约机制的不健全。解决权力寻租问题应该依赖制度创新和制度改革,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资源配置的功能。具体的做法有:减少政府管制的力量;加快改革步伐,缩短制度惯性的持续时间以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在政府可支配的范围内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严谨的规则。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要打破几十年的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号角,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层层推进的序幕。 一、第一次推进,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推进到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管理模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久,即1979年3月8日,陈云同志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并首次解释市场调节的含义:“所谓市场调节,就是按价值规律调节,在经济生活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无政府’、‘盲目’生产的办法来加以调节”。同时,严肃地指出了忽视市场调节的后果,“同志们对价值规律的忽视即思想没有‘利润’这个概念。这是大少爷办经济,不是企业家办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一、经济体制转型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后,资源配置的主体转向市场,市场调节相对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西进”。沿海发展战略的成功在于国家实行了“顺市场调节”,而西部大开发战略则是国家采取“逆市场调节”,虽然这是  相似文献   

20.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的统称,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调节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我国改革开放前虽也存在商品经济和市场,但市场不起调节经济从而不起资源配置的作用.我国有一个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南方谈话,突破了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制度的范畴,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