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澜波同志是东北救亡运动的卓越领导者。他于1904年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以满腔热忱投入到东北救亡这项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中。尤其在他领导东北救亡总会时期,在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的亲自指示与关怀下,刘澜波同志团结各界东北同胞,将东北抗日救亡团体结合起来,为抗日复土,以至全国抗战的胜利都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受命组建东北救亡总会九一八事变后,刘澜波便和东北救亡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执行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各大城市相继沦陷,以东北军为主体,包括…  相似文献   

2.
在全民抗战热潮中,曾有一个救亡刊物给过抗战军民以巨大的鼓舞力量,这就是《反攻》半月刊。它是1938年2月1日由东北救亡总会(东总)在武昌明月桥14号创办的。该会宣传部负责主编。东总是1937年6月20日在北平成立的,它“以团结东北救亡力量,领导东北救亡工作,并推动全国抗日运动,以期达到恢复失地,完成民族解放为宗旨。”“东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是在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逃往北平的东北爱国人士于9月27日,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抗日救亡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简称“救国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鼓励和支持下,1935年下半年,在救国会的基础上,又吸收一些东北的进步组织,组成了“东北救亡总会”(简称“东总”)。西安事变前“东总”由北平迁到西安,1938年总部又迁到武汉。武汉失守后,东总又把总部转迁到重庆。1941年夏天,国民党加强了法西斯统治,东总和其他进步团体一起,被迫宣告解散。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鼓励下,原东总领导人联合一部分爱国人士,成立了  相似文献   

4.
1938年1月19日,东北救亡总会(东总)在武汉召开常委和执委联席会议,制定了“东北救亡总会目前任务和中心工作”,决定成立“抗日宣传工作队”.会后,东总党组书记刘澜波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指示:成立抗日宣传工作队是宣传动员群众救亡参战的好办法,宣传队的工作不要局限在后方和战区,要到敌人后方去,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去,到新四军、八路军那里去.之后,  相似文献   

5.
郭红婴 《新长征》2011,(7):62-63
十、隐蔽战线的斗争 东北抗日斗争进入极端困难时期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地下情报组织东北青年救亡会,成为战斗在敌人心脏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1936年9月,在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北地区形成"三位一体"军事大联合之局面。东北救亡群体为西北大联合的最初策划者、主动联络者和积极践行者。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及共产党人的启发下,杜重远首先策划"三位一体",高崇民、孙达生、刘澜波等人为东北军、西北军的联合而奔走,栗又文等人还赴新疆进行联合盛世才、联合苏联的活动。此外,东北救亡群体还做了大量张学良和东北军将士思想转变的工作,坚定了他们进行联合抗日的决心和信心。东北救亡群体的历史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
1937年初,流亡在北平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成员赵侗、纪亭榭,北平东北大学学生高鹏等人,就秘密筹划建立抗日武装队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属东北工作特别委员会的支持下,他们加紧了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一面用张学良将军和东北救亡总会的捐款购买枪支,一面联络人员。  相似文献   

8.
张洪军 《理论学刊》2008,2(5):114-118
1938年10月,日本军队占领广州、武汉后,重庆遂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东北籍抗日救亡人士也大多先后到达重庆,他们以其特殊的身份,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以"东北救亡总会"为载体,以<反攻>为阵地,坚持党的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积极开展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同时,他们还建立了民主政治团体,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东北籍抗日救亡人士在重庆展示出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技巧,他们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国抗战的彻底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傅利民 《党史纵横》2001,(12):34-37
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领导,采取“各线派遣,单线领导”的方针,先后以“反帝大同盟”、“社会科学研究会”、“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觉社”、“晋察冀东北总会”的名义,向沈阳、长春、哈尔滨地区派遣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遵照中共中央制定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①的白区工作方针,打入敌人内部,以公开社会职业为掩护,巧妙地开展革命活动。他们有的专门搜集敌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情报,通过地下交通员向党中央汇报,有的专门做群众工作,等待时机配合中…  相似文献   

10.
1938年10月中旬的一天,地下党组织要我在翌日上午8时到七贤庄(八路军在西安办事处的所在地)领受任务。当我赶到七贤庄后,发现金浪白同志也在场。由办事处的王岳石同志(当时东北救亡总会主要负责人之一)交待任务,并让我与金浪白立即换上八路军下士军装,护  相似文献   

11.
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是一个以中国东北籍留日青年学生为主体组织起来的反满抗日组织。这个组织后与中共北方局取得联系,成为一个鲜为人知的以搜集战略性情报为主的情工组织。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白色恐怖下,这个组织利用成员自身的特殊条件和特殊关系,搜集到大批十分珍贵的情报,有的情报还直接配合了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作战。东北光复以后,这个组织继续在隐蔽战线上坚持斗争,直到1948年底东北解放以后,这个组织宣布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1938年7月,沈流等人由武昌东北救亡总会民先总队部介绍,去延安抗大学习.他们几个学生先到汉口八路军办事处办理组织手续,在值班室登记后,找了几个房间没找到人.后来,沈流随手推开一个房间的门,见到一张宽大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个中年人,身穿旧灰料子服,两只胳膊上戴着黑布套袖,头发向后梳着,一双浓眉下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见有人进来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7,(4)
<正>东北抗联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凯歌,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救亡重任,领导东北抗日志士坚持长期持久的顽强斗争,在艰苦卓绝、孤军敌后、错综复杂的条件下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在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14年历史中,东北抗联的指战员们英勇奋斗的精神和光辉事  相似文献   

14.
战动总会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拥有武装力量的战时政权组织梁正今年9月20日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战区(晋察绥)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或动委会)成立60周年纪念日。它是在中国共产党倡议下,按照统一战线形式,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广泛吸收...  相似文献   

15.
于毅夫     
纪石 《世纪桥》2009,(2):40-42
于毅夫,原名于成泽,字毅夫,笔名洪波、逸凡。黑龙江双城人。早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2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曾任民国大学图书馆主任。1933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宣传部部长、新华社华中分社总编辑、嫩江省人民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16.
王艳梅 《新长征》2011,(7):15-16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地纷纷组建起以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为主体、各阶层群众广泛参加的抗日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总人数最多时达30万以上,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麦新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行者之一。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他在上海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和左翼文艺运动,主编救亡歌集《大众歌声》,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抗战中的娄底妇女谢盛林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娄底地区广大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支援抗日前线,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共产党人,担当救亡重任1938年2月,苏镜、张竹如两名共产党员,受省工委的委派来到新化。当时正处抗日战...  相似文献   

19.
刘乃新 《世纪桥》2000,(2):22-2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遭受了日本侵略者14年的残酷统治和压迫,然而,广大的东北人民从没有屈服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了14年的艰苦抗争,为抗战的全面胜利做出了贡献。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爱国运动,是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东北各界人民群众掀起了爱国抗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最前列,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宣言》,接着9月22日,又作出了《关于日本…  相似文献   

20.
爸爸和大哥:……我于去年底本拟返贡一行,因环境不许,不得不作罢论了。正在此时琼侨救总会诸公,为展开琼崖救济工作,加强华侨与当地政府的联络,乃设立总会救济会琼崖办事处,其主任一职要我来负,同时总会各服务团总的领导人又是我,因此之故,这次不得不重返琼崖,负责进行救亡工作。于是,返贡之念暂时只好打消了。爸和哥!别挂心吧!鬼子赶出国土以后,我们一定能胜,得以共叙天伦之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