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实现基本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城市人口至少应占到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按那时全国总人口16亿计算,届时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11.2亿,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要进城的农民多达6个亿,是我国现有城镇人口的一倍多,相当7个主要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总和,这是多么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郭仁汪 《当代广西》2007,(10):19-19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面对人口增长过快的态势,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多次指出,人口要有计划地增长。  相似文献   

3.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国家的一项主要经济资源。人口状况是构成国情的重要部分,要了解我国的国情,不能不了解我国的人口状况;要正确地制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能不研究人口现状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留澜 《前进》2004,(3):19-20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耕地总面积约19亿亩,而农业人口仍有9亿多,加之农业科技水平不高,一个农业劳动力只能耕种几亩土地,供养不到半个非农业人口。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一个农业劳动者可以耕种2000—3000亩地,供养近60个非农业人口。仅此一点就表明,要增加农民收入,仅靠农业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以减少农业人口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此,不少地方提出了“工业强市”、“工业兴县”的战略思路。但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又必然要占地,这就使得本来已经十分严重的人地矛盾显得更加尖锐…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性任务,为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其难点,同时,又要辩证地把握其机遇。1.难点在于其长期性和广泛性。概括的说,一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农村人口比重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其比重呈现逐步缓慢缩小的趋势。如:农村人口比重辛亥革命前后占94%,解放前后占89%,1960年占83%,1978年占82%,2002年占61%。一百多年来,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占据了大部分,只缩小33个百分点,年均缩小0.33个百分点,若以解决后53年计算则年均缩小0.53个百分点。二是我国就业(劳动)人口中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业)人口占的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道远,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至关重要:一、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战略布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建设新农村,并不是要忽视城镇化,放慢城镇化,更不是要否定城镇化,而是为了更好、更健康、更扎实地推进城镇化。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今后“三农”问题的解决,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适时适度地转移农村人口,缓解农村的资源压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农村始终会有数以亿计的人口生活,进城务工农民也…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杨健强在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将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人口较少民族的脱贫问题。再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人口较少民族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有22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总人口数63万人,分布在10个省区中的86个县,640个行政村。其中,云南就占了三分之一,分别是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和布朗族。杨健强说,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要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整村推进,一个村…  相似文献   

8.
陆莹 《桂海论丛》2004,20(4):26-28
邓小平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人口数量超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和矛盾,主张必须坚决控制人口增长;同时要通过教育解决人口素质低下的问题,开发人力资源,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强调要牢固树立人均观念,走非传统的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他的人口思想对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户籍制度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这可以视为我国户籍制度的萌芽。西周时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对生齿(男孩满8个月,女孩满7个月为生齿)以上的人,按不同性别登记于册,即"书于版",并分城(都)乡(鄙)进行人口统计。另外,每年要对人口的出生  相似文献   

10.
<正> 人口经济学家冯立天教授认为:“今天我们以各种方式来使人们关注11亿人口日,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起‘大人口意识’。过去人们理解人口意识,多指控制人口数量与人均观念(即某种资源人均只有多少)。这种理论当然正确,但也太片面、狭窄。”他提出的“大人口意识”,还包括提高人口质量的意识,郎人口道德规范、人口身体素质和人口文化素质。他提供了几个数据。据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我国在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4.92年,即不到小学毕业水平。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只有8.82年,只接近初中毕业水平。这表明我国人口文化素质是很低的。对此,冯教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工业人口教育状况分析“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提高全民族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工业的现代化是保证其他方面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在当前重要的是转换企业经营机...  相似文献   

12.
陈郁  杨培林 《西部社会》2002,(12):19-20
我国回族人口的地区分布,一直是西部多,东部次之,中部最少。1953年的“一普”,西部10省区回族人口184万多,比东中部之和还多,占到全国回族人口总数的52.12%;东部12个省、市、自治区比西部少了近一半,为93.82万人,但比中部要多近20万人,占全国回族人口的比重也比中部高5.32个百分点。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西部回族人口已达572万多,占全国回族人口比重高达58.28%;东部回族人口突破200万,达到209.86万人,分布比重虽比“一普”少了5.19个百分点,但比中部要高1.03个百分点。诚然,中部只有9个省区,回族人口在“五普”已接近200万,应该说,总量可谓不少,只不过相对于西部和东部而言,从占全国回族人口比重看,称其“少而小”。  相似文献   

13.
《前进论坛》2011,(6):6-8
2011年4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人口发展和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充分认识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增强做好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熙保  尹娟 《理论月刊》2005,(11):68-74
本文从概述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出发,用简单的人口增长模型论证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阐述了其衍变过程;并从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占世界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和人口转变乘数变小这三个角度对计划生育政策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评估。但是正如没有任何一项政策是十全十美的一样,中国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由于城乡之间政策本身、推行力度、经济水平以及生育观念的差异,我国乡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要高于城市,这导致我国人口发展存在着潜在的逆淘汰倾向。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的出生率在短期内强制性地压了下来,这种迅速的人口转变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与此同时,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应放松一胎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历史性地超过农村人口。现在,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接近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十三五"时期,将是城镇化发展进入全面提质增效的爬坡过坎期,也是城市管理面临更多更新挑战的攻坚期。中央提出的3个1亿人在城镇安居乐业的目标要实现,我们就必须关注2.5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  相似文献   

16.
江总书记指出,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作为西部人口大省,四川要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首先就必须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切实解决好人口问题。一、人口问题是影响我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首先,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是实现人均 GDP 奋斗目标的前提。据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自开展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对我国人均 GDP的贡献率达1/3,同时人口出生率每下降一个千分点,GDP 就会上升0.59个百分点,而在我省人口增长对 GDP 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1994年年未的总人口为119850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5年2月15日零时是我国第12亿个公民出生日。为进一步唤起全党全民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中要8个部门和北京市政府14日召开了“中国12亿人口日”大会。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从1973年开始的。当时全国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8.07%。和20.99‰。20多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工作深入人心,群众的婚育观念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妇女的生育水平明显下降,人口增长速度显著放慢。据统计,199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7.7‰、自然增长率为11.21‰。按国际通用标准,…  相似文献   

18.
人口现象演变为人口问题具有时间滞后性,一旦人口问题形成,也就错过了纠正和治理该问题的最佳时机。时不我待,对人口负增长及其问题的认识和预防,一定要有远见,早做准备人口是国之根本,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因素。2022年我国人口开启了负增长新阶段,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人口基础。人口负增长是长期低生育率的规律性结果。纵观历史,我国在全球生育率普遍下降的行列中起步晚、降得快。  相似文献   

19.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好基本国策,不仅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也关系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现实利益,而且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可谓工作重要,意义深远。我们一定要不断深化认识,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更加扎实地推进我省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一、进一步认清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对当前我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形势,可以作出这样几个判断:第一,经过…  相似文献   

20.
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正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我国政府也在2020年远景规划目标中提出了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城市化,即城市化率达到52%。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