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解决代理问题的最佳办法应是建立一套既能够有效约束代理人的行为,又能激励代理人按委托人的旨意及设立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减少代理成本的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委托代理理论最初是被经济学家用于研究现代企业,即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造成的委托人利益受损现象。但是,事实上在公共行政领域也存在着众多的委托代理关系,也产生了一些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代理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我国代表与选民关系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并提出解决代理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警察机构作为政府的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科层制结构。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委托代理关系并带来了管理上的低效率。其主要原因是不对称信息的存在 ,机会成本的增加 ,规则制度的失灵。解放这一问题的管理新理念是 :一要正视下属人员的正当利益要求 ,在设计组织目标时力图协调好组织整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 ,使下属人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客观上也能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要创建“合作型”的组织文化 ,在和谐合作的组织文化氛围中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警察服务职能日益凸显。完善警察服务职能需正确认识警察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视角,剖析作为委托人的民众与作为代理人的警察,两者关系中客观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高、代理人与委托人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并从顺畅警民沟通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建立公众警务监督机制三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希望对完善警察服务职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中央-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各省市依托本地实际,基于中央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框架,形成了以临时性协调机构、临时性专门机构、政府组成部门、事业单位等四类机构为骨架的次级管理体制。制约这一管理体制有效运行的主要因素在于,其内含的四对“委托-代理”主体,即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固定机构与临时机构、行政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因利益不一致或信息不对称而存在激励不兼容问题。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加快立法进程、强化项目管理、调整部门设置、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等有效化解这一问题,是高效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当务之需。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12,(3):58-58
张超、吴春梅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7期撰文指出,从委托代理视角看,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有直接委托代理模式和间接委托代理模式两种。其中的代理人问题具有复杂性,不仅存在一般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代理人问题,还存在由代理人和委托人自身的特殊性所导致的代理人问题。应创设一种由“问责激励”、  相似文献   

6.
张岩  刘越 《人民论坛》2011,(10):176-177
大学组织内部存在着三种委托代理关系,即单位制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知识生产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知识交易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三种委托之间关系的矛盾构成了大学组织冲突。这些委托之间关系的矛盾,可以通过建立专门协调委员会、促进信息有效沟通、推进学校制度建设、创造宽松组织等来缓解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警察不作为,是指警察应当履行某种法定义务且有能力履行而未履行的行为。委托代理关系是经济领域研究企业问题的理论,但在社会公共管理领域同样适用。警察不作为的原因主要有:对委托代理关系中权力认识上的误区、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对公安机关及其民警缺少有效监督、代理人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以及警察群体中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警察机构作为政府的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科层制结构.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委托代理关系并带来了管理上的低效率.其主要原因是不对称信息的存在,机会成本的增加,规则制度的失灵.解放这一问题的管理新理念是一要正视下属人员的正当利益要求,在设计组织目标时力图协调好组织整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使下属人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客观上也能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二要创建"合作型"的组织文化,在和谐合作的组织文化氛围中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大学组织内部委托代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组织内部存在着三种委托代理关系,即单位制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知识生产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知识交易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三种委托之间关系的矛盾构成了大学组织冲突。这些委托之间关系的矛盾,可以通过建立专门协调委员会、促进信息有效沟通、推进学校制度建设、创造宽松组织等来缓解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刘峻峰  钟云华 《湖湘论坛》2008,21(4):117-119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我国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应被视作一种虚拟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虚拟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了政府全面掌握国家教育权,高校缺少自治权,高校存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行为,政府承担着巨大的委托代理责任与风险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社会转型期,高校需要更多的自治权,这要求我们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激励、约束和竞争机制,并对原有虚拟委托代理关系之外进行市场化改造,以构建出政府与高校之间真正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日本养老储备基金投资管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忠平 《理论月刊》2006,(6):146-148
作为战略储备的养老储备基金,其投资管理对于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养老储备基金投资管理的新旧模式,并分析了各自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中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全面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营面临的主要风险的基础上,对中国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进而从宏观对策和微观对策相结合的高度,提出了构建中国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可行性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保险将社会连带与技术理性完美地融合,发挥着行为控制、风险管理和促进连带的治理功能。保险连结众多具有相同风险的被保险人结成风险共同体,形成众成员之间的内部关系,呈现为连带共济和利益冲突两面,冲突得到化解,连带得以强化。内部关系视角揭示,保险权利和义务不仅在法律上存在于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也在事实上存在于众被保险人之间。保险法应考虑如何保护少数人利益免受多数人掠夺及防范保险公司侵犯投保大众之权益。  相似文献   

14.
保险资金的运用是保险经营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建议,以期对现实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面对通货膨胀带来的资金贬值风险,在基金规模及投资运营现状分析基础上,社保基金需要根据产权属性和权能结构,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抵押贷款与信托基金、实业投资、股票等金融工具中进行投资组合选择,以实现保值增值目的。  相似文献   

16.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国内外背景体现在:全球性风险社会的出现,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的增加,社会安全需求的扩展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体现,应急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化,对科学管理的需求,以及法制社会的要求。其意义首先在于维护公共安全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其次是为应急处置过程提供有力的治安保障;第三是运用危机管理的理论指导应急处置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医疗、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热点领域,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极端事件有增多的趋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是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当前我国各级领导干部需要认真研讨的重要课题,也是理论界深入研究的前沿性课题。责任保险不仅具有积极的社会管理功能,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社会管理功能、不断完善我国责任保险法律制度,使其在安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卢驰文 《桂海论丛》2007,23(1):52-55
政府和个人密切合作是社会保险制度成功运行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现象,个人与政府密切合作的条件就是制度能够维护流动人才的社会保险利益。我国实行“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度,要彻底打破人才流动的社会保险制度障碍,就必须建立中央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管理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社会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转换及优化,它贯穿以人为本的实质、落实优化整合的思路、体现社会建设的重心、依托民主治理的机制、实行互补融合的方式,反映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及公共行政的主要特征、基本要求,具有深刻丰富的理性内涵,形成了科学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20.
日本护理保险法析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立新  周秀芹 《思想战线》2002,28(2):125-128
20 0 0年日本开始实施的护理保险法是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开始 ,确立了日本新的护理保险制度体系。人口老龄化是迫使日本政府完善这一制度的重要前提。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是独立于其它社会保险的一种制度 ,它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与以往相比 ,其重大意义在于 :实现了护理社会化 ,导入了社会保险方式 ,解决了社会住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