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罗顺英  王继辉 《学理论》2010,(22):17-18
衡阳农村名胜古迹和环境保护的实施对策主要是:发展衡阳农村经济,加快衡阳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保护好衡阳农村饮用水源地;对衡阳农村生活污染进行治理;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衡阳农村转移;加强衡阳农村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控制衡阳农业面源污染;积极防治衡阳农村土壤污染;加强衡阳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加强衡阳农村环境监测和管理;加强衡阳农村文化建设,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2.
论农民环境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超 《学理论》2013,(14):143-144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状况逐渐恶化,由于城市垃圾转移和工业污染等原因,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所以其合法权益经常遭到侵害,农村地区的维权意识也不高,导致了一直处于弱势群体的广大农民在生态利益分配上的不公平,大大削弱了农民环境权。解决对策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完善环境保护权立法。  相似文献   

3.
云南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这也是他们传统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视角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法文化的演变、成因以及面临的挑战。拟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法文化与生态环境内在联系的梳理,为传承民族法文化和生态保护及有序利用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七届i中全会又把"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最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目标任务.楚雄彝族自治州作为一个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多年来致力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但仍然存在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本文对楚雄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政策、实践和技术多个层面,提出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以达到研究宏观区域性农村环保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决策参考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共党史就是一部注重党的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有利于培育优秀的政治实践主体,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主体支撑;有利于纠偏不良政治风气,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客体支撑。建设党内政治文化,要注重思想教育和引导,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武装党员,夯实净化政治生态的思想基础;要用严明的党规党纪规范党员,打造过硬政治行为主体,夯实净化政治生态的组织基础;要坚持不懈传承和创新,用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党员,夯实净化政治生态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地处珠江流域上游,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珠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三都县有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资源,同时也存在着生态保护方面法律文化的不足.三都县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完善应该从思想、制度方面人手,充分利用现有的积极的法律文化资源,构建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0)
黔东南苗族侗族的传统水文化既是一种民族习俗,又是一种社会规范,这一文化在黔东南的历史上发挥了保护水环境的重要功能。在建设黔东南生态文明的今天,挖掘苗侗传统水文化,彰显其现代价值,无疑有利于黔东南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丙珍  郭红  敖荣凤 《学理论》2012,(31):160-161
鄂伦春人通过传统的狩猎禁忌维持着生态平衡,维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存关系,保护着养育自身的生态环境。这些习惯不成文"环境保护法"的效力长久,而且为氏族全体成员遵守。力图从生态价值观与生态道德观层面阐述鄂伦春族狩猎禁忌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实践证明鄂伦春族生态文化传统值得借鉴、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传统道德、风俗习惯、民间信仰、家规宗法"等传统文化对维持乡村社会生态的有序运转起到了重要的"软控制"作用。但随着城乡交流的深化,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不断加速,乡村社会原有的传统文化生态链受到破坏,对乡村社会的约束力也越来越趋于弱化。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运用生态学系统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相关理论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乡村社会"软控制"的历史作用和在新形势下其对乡村社会"软控制"的生态缺失,并提出构建传统文化乡村社会"软控制"生态链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石保山 《学理论》2012,(15):141-143
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作为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南阳市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定位应当是河南省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强市。为此要围绕三大主题和三种文化,大力宣传生态文化,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创建生态宜居城市;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建设一批特色品牌项目;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提升景区服务水平,从而全面提高人的生态文明素质和实现南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广富  刘欢 《理论探讨》2020,(2):137-143
乡风文明建设,不仅关乎农村社会稳定发展,还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农村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这不仅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了诸多机遇,还使其面临农村集体经济式微、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减弱、农村文化发展失魂、部分农民不良陋习与"等靠要"贫困心理滋生等现实挑战。有鉴于此,巩固、扩大乡风文明建设已有成果,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主要抓手、以获取农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信任为突破点、以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移风易俗实践活动为主要治理手段、把消除贫困农民精神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积极探索乡风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华北乡村的婚姻策略中,家庭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嫁妆"和"彩礼"等等各种婚姻习俗文化,巧妙地将家庭本位主义理念嵌入到现代乡村年轻人的婚姻实践中,让他们在追求个性自由、权利平等现代婚姻理念的同时,真切感受到传统婚姻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的劳动力外迁不仅加速了农村地区的老龄化,也给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安徽省巢湖农村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的四期追踪调查数据和在广东省深圳市进行的"外来农村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同时面向农村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农村劳动力外迁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的农村家庭养老表现出传统和变革共存的特征;子女外迁给农村老年父母的生活福利带来双面影响,使得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增加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的减少,加重了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负担,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福利;子女在城市外出务工带来了传统孝文化的弱化,但女儿的养老功能得以增强,长期低生育率条件下发生的大规模农村人口流动使得传统依靠儿子养老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发生转变。本文最后探讨了在劳动力外流背景下政府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福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江莲 《学理论》2012,(25):145-146
分析了哈尔滨市朝鲜族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面临的挑战,论述了民俗博物馆在保护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提出创新民俗博物馆工作方式,积极主动地调查、征集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有形遗产,完善文物信息;抓紧开展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工作;有效利用现有馆藏特色资料和优势,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对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抢救性整理与保护,弘扬朝鲜族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打出哈尔滨市独特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5.
This essay reacts to Philippe Van Parijs’s arguments in favor of English as the global lingua franca and in favor of the territorial protection of the languages of minority nations. I agree with both arguments. But I see the case for the lingua franca as a matter of convenience rather than justice. And I don’t link territorial protection to the emergence of English, but instead ground it as a fundamental right of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相似文献   

16.
The role of the courts is quite important, especially in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 rights and liberties. Many counter-terrorism policies implemented at the national level often infringe on these rights, and courts are the best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these violations of liberty. However, courts do not always rule in favor of liberty, sometimes ruling in favor of a strict government policy. This analysis seeks to explain the conditions that may lead courts to rule in favor of, or against, the government, arguing that political fragmentation is a potentially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when particular case outcomes occur.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自然观,尊重生命、仁爱万物的生态伦理价值理念,取之有度、永续利用的生态资源保护思想等内容,它们贯穿和落实于社会制度安排和生产生活实践之中。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具有超越时代、超越国度的合理因素和永恒价值,给现代人类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极其宝贵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许多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封此有大量的调查研究。一般的总结是:对于农村家庭而言,男孩与女孩在家庭养老、劳动能力、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效用差异。农村传统的生育文化、传统生育观念、B超机的普及成为导致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在广州市农村的调查,发现这些原困正在发生一定的变化,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地控制农村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社会结构、建设主体、建设资源、乡村文化四个维度,提出了一个乡村建设的尝试性分析框架。通过梳理我国百年乡村建设的历史沿革及其主要特征,进而从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基本公共服务供需平衡性、行政管理事项强度、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乡村建设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新中国的成立是百年乡村建设的分水岭,乡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和农业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乡村建设的两次转折点,为乡村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更需要在国家资源、权力下沉与乡村社会的自主治理之间寻求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20.
叶爱香 《学理论》2009,(11):11-12
本文在分析利用图书馆资源推进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图书馆现有资源和设施为依托,更新观念,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城乡援助模式进行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