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道德主体性是指道德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人的道德主体性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人的道德主体性无论对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对人的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及对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伯格把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主张道德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自由意志,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这对我们反思传统灌输式的德育模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社会道德的建设与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步伐,社会道德底线屡遭冲击,甚至出现道德被抽空的局面.主体性道德人格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道德观,面对社会道德的混乱与破坏,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具有比较上的主体优势与资源优势,能够对社会道德的重塑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朱丽翔 《湖湘论坛》2007,20(4):45-46
人的道德主体性发展有自身客观规律,是人的发展的核心内容,影响主体对和谐社会的理性认识与构建,是符合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终极目标的合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道德人格建构的社会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体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理想人格。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社会化途径包括四个方面,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前提,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保证,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是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条件,实施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刘鹏 《学习与实践》2012,(5):117-123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具有必然性。这种转化过程就是个体道德的生成过程,它通过道德内化来实现。但由于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存在着差异,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在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过程中道德主体的自我意识起着关键作用,它决定着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的程度。因此,为实现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促进个体道德的生成,必须发挥个体的主体性作用,张扬个体的道德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7.
易玉梅 《湖湘论坛》2007,20(4):43-44
道德内化是将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使之成为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内化过程是主体自觉的能动过程,离不开主体的自主选择与认同.发挥人的主体性、培养独立自主的道德人格是实现道德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黄雁玲  覃青必 《求索》2013,(8):91-94
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从人的主体性出发,道德主要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身心)的关系中,是作为主体的人为处理好这些关系而形成的特殊行为原则和规范。人的主体性是一把双刃剑,在道德规范的范围内,它可以给人和自然带来福祉,但如果人的主体性过度张扬,则会导致不负责任的人类中心主义、利己主义、纵欲主义.从而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甚至人身心的冲突与失衡。人作为主体性、有理性的存在,有责任为避免这种冲突与失衡,作出自己的道德承诺,从而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道德责任,实现人与自然、他人、自我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失落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青少年网络道德主体性失落的现象,有助于我们制定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动青少年网络道德主体性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道德素质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安明 《理论月刊》2003,(7):115-116
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通过道德的内化来实现的,道德内化的过程是社会和个体互相转化的过程。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当把外部道德控制和内部道德修养、道德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时代,作为向读者传输知识和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对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其职业道德行为,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文化职能,充分履行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促进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论个人品德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建新任务,与十七大提出的个人品德建设相辅相承.个人品德在道德中如何定位?品德有何特征,构成因素有哪些?我们只有通过探讨品德与规范的区别与联系,对品德的构成因素做分析,才能为个人品德建设提供学理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论艺术德性     
人类的利他行动是德性行动。其中艺术行动又是一种特殊的德性行动,因为它不仅同时兼具利他性和利己性,而且直接通达人生的终极目的。这种能激发艺术主体强烈自由情感的性质就是艺术德性。艺术德性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德性。直观真实、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是构成艺术德性的三个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开辟新奇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现实图景是艺术德性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催开美丽的艺术德性花朵。  相似文献   

14.
杜宇 《桂海论丛》2002,18(5):85-88
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滑坡”现象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我们展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目标 ,对于解决道德“滑坡”问题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信用道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浩明 《桂海论丛》2002,18(4):64-66
信用道德建设是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工程。文章从信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入手 ,对现阶段我国信用道德出现失范现象的社会根源进行了反思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信用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资源 《思想战线》2004,30(6):75-79
少数民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不仅形成了许多社会公德 ,而且非常重视公德教育。其中 ,重情尚义、谦和好礼、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讲究卫生、保护环境、言不越规、行不逾矩等都是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 ,强调和弘扬少数民族社会公德传统美德 ,对于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知识作为联系世界的特殊方法,以信念为动力追求真理,其本质是普遍指涉性的思想,形式呈现是概念。以自然、社会、人文为对象探索形成的知识体系内核,是关于自然、社会、人共生存在的法则、公理、律令及其运作规律,构成人类如何善待自然、社会、人以及怎样适度生活的依据、尺度、边界。尺度之于个人或社会,构成其行为边界。在生活世界里,边界构成利害是否有度的分水岭,尺度成为衡量利害得失是否合法合德的依据。因此,求知既成为道德生活的动力,更是创文明的方式,因为文明的内在支撑是合乎人性要求和自然法则的知识体系。而自觉的求知努力,开辟出知识体系的构筑之路;不间断地构筑知识体系,制度道德、法律道德和教育道德才能普遍形成,生活道德才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所需。  相似文献   

18.
黄宗科 《桂海论丛》2002,18(2):59-61
网络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公民道德建设 ,要有先进阵地意识 ,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块阵地 ,建立一批公民道德网络阵地建设队伍 ,充实公民道德网络阵地建设的内容 ,抵制敌对势力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思想的侵蚀 ,推进公民道德网络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意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威威 《桂海论丛》2005,21(3):67-69
公民道德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饶涛 《桂海论丛》2003,19(4):54-56
文章探讨了官德与政治治理的关系及官德对政治治理的价值 ,认为官员的道德素养关涉着一个社会的政治紊乱与政治稳定 ,官德与政治治理是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官德的价值 ,具体体现在官德与政治运行、政治效率、政治协调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