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学元 《唯实》2015,(1):16-17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对江苏提出了"六个迈上新台阶"的要求,特别嘱托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努力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充分体现了中央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决心。江苏民政系统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两个率先",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决策部署,用民生经济新思路引领民生保障新发展。拿出当年发展经济的勇气和魄力,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
许津荣 《唯实》2015,(2):4-6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特别强调:"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民生工作的新要求,必须按照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的要求,紧紧围绕"七个更"的目标,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是实施积极老龄化政策,增进老年人幸福,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和完善社会治  相似文献   

3.
呼应民生需求新期盼 提升就业社保体系建设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颖 《唯实》2015,(1):10-12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视察江苏时强调,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这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担负着不断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百姓民生幸福的重任,今后工作中,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呼应民生需求新期盼,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特别是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两大体系"建设为抓手,更加注重政策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近年来,江苏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江苏民生工作整体呈现“制度体系更加健全、重大改革有序实施、重点人群保障有力、民生实事全面落实”的良好局面。2022年中国民生入户调查结果显示,1271户样本家庭对江苏民生工作总体评价为8.4分,较上一年提高了0.1分。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民生保障工作在公共服务、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  相似文献   

5.
《唯实》2014,(7):32-34
江苏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针对这一省情特点,省委、省政府把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确保江苏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两个率先”进程相同步、与人口老龄化水平相适应,初步走出了一条顺应民生需求,具有江苏特色的养老服务新路。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江苏视察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要求,指明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方向和路径,强调要在"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为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江苏  相似文献   

7.
吴先满  张立冬 《唯实》2016,(5):55-59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在持续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大背景下,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发展战略,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对照民生需要,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存在的突出问题1.投资与消费失衡,制约居民消费随着世界经济萎靡不振,江苏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胡建兰 《求实》2017,(2):37-4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源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和当前民生建设的现实困境,十八大之后中国的民生建设理论在主体内涵、民生内容、建设指标和制度措施四个方面传承和创新了十八大之前的民生建设理论。比较研究十八大前后两个阶段民生建设理论的发展演进及其深层次原因,探索当前中国民生建设的思路,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建设系统性和整体性认识的提升,也为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胡建兰 《唯实》2016,(5):32-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蕴含着丰富的民生建设思想。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执政党的最大目标,把民生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建设的意义、内容、途径等作的精辟论述,升华了新常态下民生建设的地位和意义,丰富了民生建设的外延,拓展了民生建设的内涵,开辟了民生建设的新途径,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现实针对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蒋淑晴 《求实》2013,(1):53-5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民生建设的艰难困境,立足基本国情,从民生建设的制度选择、根本途径、体制依托、工作重点和目标追求等诸多方面,对我国民生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和实践,初步明确了我国民生建设的基本路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政治实践中体现为一贯的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思维与实践。民生情怀与民生底线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中的两个尺度,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套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大历史主题之中,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存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保障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改革开放时期的改善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共享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的历史经验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中把握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从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践行民生情怀民生底线、以制度体系建设保障民生情怀民生底线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2.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3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今年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民生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因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就更为繁重和艰巨。各级党委政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民生建设主要是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保和住房五个方面存在问题。教育方面投入支出的失衡、公平缺失和教育成本高等问题影响民生建设;就业率不高和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影响民生的实现;医疗卫生保障性差给民生发展带来困境;养老保障不完善影响民生建设的实行;住房保障的困境影响民生建设的质量。对待民生问题,我们应该全面的、具体的、从当前民生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找到其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来,法学界围绕民生法治建设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笔者从民生法治一词的源起、民生如何走进法治视域、民生与法治的关系、民生法治的概念和推进民生法治建设的路径等方面,对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关于民生法治建设研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和完善“民生”的内涵、目标、动力、模式等方面的内容,从“生存型民生”到“发展型民生”再到“和谐型民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日臻完善。深入研究这一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揭示民生建设的一般规律,使之转化为推动新时期民生建设的重要资源,开拓民生建设的新空间和新境界,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异 《福州党校学报》2010,(3):15-17,44
马克思民生思想要求我们不能抽象地看待民生建设。民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指向人类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改善民生要靠发展生产力、社会改革和法治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生建设目标是和谐型民生。和谐型民生突破了温饱型民生、小康型民生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实现与物质生活丰富的局限,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谐型民生的建设应当是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着力点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经济发展"常态",与之相伴随的民生建设理论也表现出明显的时代差异。根源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新旧常态下中国的民生建设理论在主体内涵、民生内容、建设指标和制度措施四个方面呈现出历史传承性与时代创新性。比较研究新旧常态民生建设理论的发展演进及其与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内在关联,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建设系统性和整体性认识的提升,也为我们继续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新刚 《唯实》2011,(11):59-61
把民生理念融入法治之中,构建民生法治,既为法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民生法治建设,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确保民生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平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为改善民生提供切实保障;司法机关应当从保护民生权利、救济民生利益的角度进行理念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提高司法保障民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进行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五条:党的领导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推进民生建设的主体力量;发展经济是推进民生建设的第一要务;统筹兼顾是推进民生建设的基本方法;制度创新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有力保障。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践行党的宗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