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假新闻也随之泛滥.通过以2010年评选出来的2009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为例,阐述了假新闻的表现及危害,指出当前假新闻泛滥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的缺失,从而提出了减少假新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未然 《传承》2010,(15):92-93
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假新闻也随之泛滥。通过以2010年评选出来的2009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为例,阐述了假新闻的表现及危害,指出当前假新闻泛滥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的缺失,从而提出了减少假新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4~2016年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历时性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近13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缩影,并由此总结出网络流行语的变迁规律如下:其来源由传统媒体经典语言主导转向网络原生特色语言主导,期间经历了社会热点事件相关语言的短暂黄金期;其功能是交际功能始终占主导地位,政治功能降低而娱乐功能上升;使用者始终以青年群体为主,逐渐纳入低龄群体和高龄群体成员.社会阶层间、群体间话语权力的竞争,社会大众心态自我弱势化与积极进取并存,以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成为网络流行语变迁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4.
黄旺  鲁奇 《传承》2009,(4):94-95
以一篇有争议的新闻报道为例,分析了新闻语言的主观性的某些隐秘的表现机制,进而借鉴现代语言哲学的伦理语言分析模式,提出分析新闻语言的主观性的三分法工作模型。主张新闻语言主观性不可避免,新闻语言不自觉地携带不恰当的价值信息是某些新闻纠纷产生的根源,并试图纠正当下新闻写作学对新闻语言客观性把握的某些片面性和不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在当前推行网络实名制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侵权责任法》的颁布施行为网络侵权责任的划分与承担提供了法律依据。应当在逐步完善网络隐私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依靠网民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以便最大程度地保护网络实名制下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6.
以一篇有争议的新闻报道为例,分析了新闻语言的主观性的某些隐秘的表现机制,进而借鉴现代语言哲学的伦理语言分析模式,提出分析新闻语言的主观性的三分法工作模型.主张新闻语言主观性不可避免,新闻语言不自觉地携带不恰当的价值信息是某些新闻纠纷产生的根源,并试图纠正当下新闻写作学对新闻语言客观性把握的某些片面性和不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聂茂 《求索》2014,(7):128-132
欧美自然主义文学,主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蕴。《香樟年记》展示一个生活在中国当下都市中的亲历者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可以视为自然主义文学的中国书写,这种书写回归传统价值,唤起人们对于自然应有的珍爱和尊重,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5条首次就信息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作出规定,加之一般地域管辖的被告住所地标准,当事人可在多个管辖联结点中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法院进行诉讼。相关民事裁定中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管辖联结点,法院对此态度不一。网络侵权管辖中的挑选法院具有合理性,滥用才会产生不良影响。应正确理解被告住所地和侵权行为地,并对后者进行限缩性解释,防止一方当事人"过分"挑选法院,并将挑选法院限制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这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播报内容、形式相比其他电视节目更易体现出民本倾向并为广大受众认可接受。更为重要的是,节目主持人在民生新闻栏目中发出的新闻评论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成功的电视栏目为电视民生新闻中的新闻评论探索出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孙向齐  杨柳 《人民论坛》2014,(9):124-126
我国在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网络竞争行为时,往往会出现适用主体狭窄、内容涵盖不全、部门监管不力和责任义务不明确等问题。文章立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网络市场中的应用,结合典型案例,从适用主体、涵盖内容、管理部门和明确责任义务四方面,分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网络视频课教学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课下自学视频内容和课堂教师组织讨论的形式进行。本文以通识课《社交礼仪》视频课为例,详细探讨网络视频课的优势,并针对网络视频课学习的相关问题,提出提高网络视频课教学效果的策略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妇女研究论丛》读书与思考、图书推介栏目2000-2011年的统计数据,对该杂志的图书评介栏目进行了梳理和探析,多年来,该杂志在图书评介栏目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自然来稿比例低,所评图书的典型性有待提高、结构有待优化,编辑部与读者、潜在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待加强,系统化、多层次的合作办刊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等。建议进一步提高所评图书的典型性,优化图书评介的结构,增强与读者、潜在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保障机制使包括图书评介在内的栏目进一步发挥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主流媒体利用自己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为人们构建一种媒体拟态环境,特别是在构建的公共领域。而对政治信任的构建是当前我国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义务。主流媒体既要遵循党和政府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政策,又要看清中国转型期的矛盾,以满足受众获取信息为出发点;既尊重新闻价值,又考虑宣传价值,正确处理好对新闻事实材料的选择。以建设者姿态进行报道,对其正面新闻事实结合受众需要进行适度报道,对其负面新闻事实进行建设性报道,既体现传媒的社会责任感,又能促进实际问题解决和政治信任构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日报》在对外传播中塑造了较为全面、丰富的中国农民工形象,尤其采取特定的叙事策略着重突出其"幸福"形象,以积极回应国际舆论、服务对外宣传目的。本质上《中国日报》的农民工报道是对国内不同属性媒体报道的贯通与综合,农民工仍然是沉默的被代言群体、并作为新闻背景存在。后续传播中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以切实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学理论陷入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摆脱危机的办法有二:一是密切文学理论与当下创作实际的联系;二是静下心来,反思百年来文学理论走过的路。文案研究、学案研究是反思百年现代文学理论的结节点,现在进行这种研究正当其时。这是目前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趋势。清华大学罗钢教授积十年之功完成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境界说的学案研究,启示我们:学说的神话必须破除,研究方法必须革新,研究精神需要持久坚韧。  相似文献   

16.
法律冲突的存在,引发了法律适用的难题。在法律冲突情境下,法官是否有选择适用法律的权力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以《民法通则》第149条与《继承法》第36条之冲突为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法律冲突情境下的法律适用步骤比普通情形更为复杂和困难。在案件不涉及法律漏洞、法律空白以及法律冲突的情形下,法律适用很可能仅仅是一个"规范+事实=判决"的三段论推理过程。而在法律冲突情境下,法官首先需要通过法律解释消解冲突,如果通过法律解释无法消解冲突,则可以根据法律冲突规则选择适用法律,只有当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法律时,才送请有权机关裁决。  相似文献   

17.
赵伯艳 《电子政务》2011,(11):23-30
在突发事件的传播和后续处理过程中,微博平台成为网民发布信息、表达观点、相互交流、发泄情绪、反映情况、举报问题、政策建言的重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微博平台进而成为舆情"风向标"和官民沟通的便捷媒介。政府应因势利导地利用微博发布信息,进行政务公开,建立与网民的良性互动,加强对微博舆情的关注,并予以积极回应。为此,政府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作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19.
柯健 《公安研究》2014,(7):67-70
当前,公安机关日益认识到媒体的角色和功能,并有意识地主动与新闻媒体建立协作关系,借助媒体的力量更好地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以深化公安民警执法的效果。公安执法与媒体报道协同创新之道在于,寓教于乐、寓警于乐,达到警察公共关系传播的艺术性、商业性、宣教性、公益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