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非法持有枪支罪的责任层面出发,只有当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所持有的是刑法禁止性枪支并对持有枪支的违法性具有认识可能时,认定其为故意犯罪才有正当性可言,才能达到司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从构成要件角度观察,"枪支"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中的法律评价要素,确定作为评价基础的事实,应充分考虑法律评价要素自身属性,结合案件事实本身及行为人立场视域,综合判断行为人是否认识到刑法禁止性枪支这一"故意"的内容。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是独立的责任要件,在风险社会与法定犯时代的背景下,违法性认识的出路在于寻找责任主义原则与刑法治理功能的最佳平衡,建立对行为人非法持枪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判断机制是恳切的现实回应。  相似文献   

2.
王继风 《人民论坛》2013,(2):158-159
近年来,医患纠纷频繁发生,医疗损害的责任构成要件问题已成为亟待厘清的法律问题。关于医疗损害责任构成要件历来众说纷纭,但大多具有逻辑实证的片面性。因此,文章把医疗损害责任构成要件划分为一般性构成要件和特殊性构成要件。通过对两分法构成要件的阐述,为解决频发的医患纠纷,提供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3.
违法、责任二阶层体系,将犯罪构成理解为犯罪成立条件,并将犯罪成立条件分为违法构成要件和责任要件。在违法构成要件下探讨构成要件符合性和违法阻却事由。在责任要件下探讨责任要件符合性和责任阻却事由。违法、责任二阶层体系主要有如下值得批判之处:保留犯罪构成造成了理论困境,一体化审查违法性和违法程度导致了严重后果,缺失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也导致了严重后果,将责任能力设置为责任阻却事由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刑法解释属于法律解释学的范畴,但有着不同于其他部门法律解释的特征。罪刑法定作为刑法的帝王原则,是刑法解释必须坚守的原则,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使得罪刑法定得以实现,刑法解释主要是对刑法分则也就是犯罪构成的解释,犯罪构成是刑法解释的基础。构成要件是由构成要件要素所构成的,对犯罪构成的解释事实上就是解释不同的构成要件要素,而不同分类的构成要件要素有着不同的解释方法。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构成要件是一种类型而非概念,因此对于构成要件的解释是一种归类思维,是解释者目光往返于案件事实与构成要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交通肇事逃逸有其特定的法律内涵,应具备认知、行为、目的三个构成要件.交通肇事逃逸不应限于从交通事故现场逃离,在交通事故当事人被公安机关控制之前,无论当事人是否从交通事故现场逃离,均可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对交通事故当事人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驶离等疑难情形,应依据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和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析认定.  相似文献   

6.
刑法意义上的涵摄是将生活事实涵盖于法律所描述的构成要件的过程,也是三段论中大前提与小前提互动的过程。刑法上的涵摄错误则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故意实施的行为事实并未发生认识错误,也知道可能有禁止自己行为的刑法法规存在,但对该法规之解释存在误解,认为其行为并非刑法所涵摄的行为。涵摄错误不是事实错误,不能阻却故意,但可能构成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行为人的责任。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涵摄错误主要包括对行为主体、对象、方式及性质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罗翔 《探索与争鸣》2023,(1):90-102+178-179
在非法狩猎罪等涉及保护动物的案件中,机械司法与客观归罪的现象非常严重,必须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过理论在主客观两个层面对犯罪进行限缩。客观上,非法狩猎罪所援引的前置法要进行必要的限缩,刑法上的禁用的工具、方法不能超越《野生动物保护法》所列举的类型。在实质上,非法狩猎罪是实害犯而非危险犯。无论是在禁猎区或者禁猎期单纯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方法狩猎,都不能直接论以犯罪;非法狩猎罪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是互斥关系,并非竞合犯。在主观上,必须坚持罪过原则。非评价性错误是事实认识错误,评价性错误则是法律认识错误,前者属于构成要件的阻却事由,辩护人只需要承担合理怀疑的提出责任和说服责任;后者则属于责任阻却事由,辩护人需要承担优势证据的说服责任。总体而言,坚持道义责任论是机械司法与客观归罪的破局之道。  相似文献   

8.
违反一般安全注意义务,就要依照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追究行为人责任。具体责任的认定,则要符合严格责任的构成要件,即: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损害事实和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1,(11):66-66
高巍在《法律科学》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指蕴含价值关系或评价内容的构成要件要素,对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明知是成立故意的前提。对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明知实质上是对其意义的认识,应当采用“外行的平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薛少峰 《前沿》2006,(12):136-138
已有效提起之诉是否具备诉讼要件,是实体辩论和实体裁判的前提。本文从诉讼要件的概念出发,讨论了诉讼要件的构成体系以及诉讼要件对民事审判的指导作用。为深入理解诉讼要件的特点、功能,对诉讼要件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中相关概念的关系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李坤 《前沿》2013,(15):76-78
证明妨碍包括妨碍行为,也包括针对妨碍行为适用的法律效果.关于证明妨碍的构成要件应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在对证明妨碍行为进行制裁时,法院应当根据妨碍行为的不同情况,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基础上发挥自由裁量权进而对事实作出认定.由于我国对证明妨碍的规定不完善,因此,我国在构建证明妨碍制度时应当首先科学界定证明妨碍行为,进而对不同的妨碍行为适用不同的法律效果,并且在实施制裁之前赋予当事人程序保障权.  相似文献   

12.
自由保障与秩序维护都是刑法的机能,报道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的立法宗旨在于维护司法秩序,体现了立法者社会秩序优先的价值取向。该罪的构成要件比较粗疏——犯罪客观要件虚置,情节严重无标准,犯罪主体范围待划定,犯罪主观方面的认识内容不明确。为了落实罪刑法定的要求,也为了防止此罪在司法实践中被滥用,应尽快完善配套法规,界定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的范围与内容,修改罪状,明确该罪的构成要件,同时出台司法解释,明确情节严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共同危险行为制度是当代侵权行为法中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而我国还没有确立。在学术界及法律实践中,对其的构成要件及责任承担问题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使现行法律陷于困境。通过对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以期推动共同危险行为理论在我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由于立法的不明确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侵犯商业秘密罪构成要件的相关内容在理论界争议颇多,在适用上也存在一定困难.明确侵犯商业秘密罪构成要件的内涵和外延,并就重大损失的认定以及计算方法,非法获取行为是否应入罪,犯罪主观方面是否包括过失等疑难问题的探讨,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识,在实践上可以准确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与非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传统刑法理论过分注重不同罪名犯罪构成以及构成要件要素之间的界限,而轻视不同犯罪之间的阶层关系和包容关系。这种思维方式会制造罪名之间的对立,在案件事实存疑、抽象事实认识错误、共同犯罪认定和共犯逾越等问题的处理上会产生评价矛盾,从而造成诸多处罚漏洞。洞悉犯罪构成以及构成要件要素之间的联系,善于运用包容性评价思维,有利于消解评价矛盾,建构起协调一体、能适应错综复杂案件情状的刑法理论。包容性评价方法也契合当前学者们提倡的类型化思维方式,有利于缓释概念分析思维的形式束缚。  相似文献   

16.
郭一鸣 《前沿》2012,(20):88-90
经济法是以公法为主、公私兼顾的第三领域,与其他法律责任相比,经济法责任具有社会公共利益性、控权性、非均衡性、惩罚性等四大责任特性,而经济法责任的主体结构及损害事实的特殊性又突破了传统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经济法责任形式虽与其他法域的责任形式具有一定相似性,但责任形式是内在特性的反映,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是由经济法责任的内在特性及构成要件决定.在众多责任形式中,惩罚性赔偿与经济法责任具有更好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7.
钟奇江 《湖湘论坛》2006,19(1):51-53
后合同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相区别,是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后合同责任的理论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后合同责任的构成须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其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承担后合同责任的方式有赔偿损失和实际履行,其赔偿范围是依据违反后合同义务而造成的实际损失。  相似文献   

18.
放眼全球,腐败犯罪已然成为全球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也是我国目前重点关注的现实问题。行贿犯罪作为我国贪腐犯罪体系的重要构成,其能否得到有效打击关系到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效果。虽然我国现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行贿罪进行了一定的规制与惩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与困境,客观上不利于反腐斗争的进一步深入,有必要对现行刑法进行审视与完善。当前,我国行贿罪在立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犯罪构成要件不严谨、犯罪刑罚体系不合理等。因此,必须从司法实践现状出发,借鉴国际公约及各国相关法律规定,紧密结合中国自身法制背景,以提出解决办法,对行贿犯罪进行相关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9.
非法收受型受贿罪构成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是理论争议最大、实践认定最为复杂的事实要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规定写进刑法后,对该要件的种种性质认定,或在理论上难以自洽,或难以适应实践的要求。从现行刑法的规定来看,利益要件的规定存在矛盾之处。从受贿罪的本质特征来看,没有必要包含"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司法实践中,对某些行为的有罪认定,实际上已突破了利益要件的规定。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是预防和惩治犯罪的需要。取消利益要件,并不会扩大打击面,混淆非罪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财产保全是一项临时限制当事人处分财产的强制措施,对于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将来生效裁判的执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财产保全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被滥用,会对被申请人造成重大的损失。我国民事诉讼法只是简单地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而对至关重要的如何赔偿问题却没有作具体的规定。本文主要探讨了申请财产保全错误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处理程序三方面的问题,以期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的相关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