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深入分析在管理层权力的作用下公司高管通过并购行为影响薪酬差距激励效应的具体机制及经济后果。以2009至2015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公司7878个观测值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15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运用权力,通过企业并购攫取超额收益,从而使得权力性薪酬差距削弱其正向激励效应。进一步地,将研究总样本按产权性质划分后再次进行检验发现,相较于民营企业,这种权力寻租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本研究结论为我国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制定高效的薪酬契约与并购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设性指导。  相似文献   

2.
通过从管理层权力视角研究高管持股对企业成长影响的研究发现,高管持股能够促进企业的成长,管理层权力增强的高管持股对企业成长起促进作用,但不同企业性质之间存在差异,国有企业的高管持股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强于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主对实际控制权的持有,使得其持股比例并不对企业的成长表现出显著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地方政府寻租行为的问题,采用系统规范的研究方法,在寻租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寻租行为主要表现为资源配置行为、权力寻租行为以及采购寻租行为。揭示了地方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于权力滥用、信息缺乏、"理性人"异化以及监管缺失,并提出了有效防范地方寻租行为的合理化路径,以期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较高等级公共权力的腐败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恶性肿瘤",那么,村镇级别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公共权力进行的腐败行为则是侵蚀新时代下中国发展基石的白蚁。从社会原因来看,村镇社会中稳定的人口构成和较低的流动性导致村镇干部更容易取得行贿的机会,村镇社会中立体式圈层结构导致的低民主化使得村镇干部微腐败行为极易发生。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较低的机会成本和较高的经济收益提升了村镇干部追求权力寻租的热情,通过腐败行为带来的情感收益在村镇干部的腐败收益中有明显的加成作用。微腐败的治理需要立足乡村社会差序格局,以成本-收益为突破口,从文化、制度、经济等多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构建微腐败防治的长效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廉政文化认同感;改革村镇工作体制,全面遏制"圈子"腐败负效应;健全村镇干部薪酬管理机制,提高村镇干部岗位专职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云锡大屯选矿厂大力推进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着力在管理职能、岗位职责、制度运行等方面强化廉洁风险防控,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权力运行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以教育、监督、制度管理等机制达到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腐败主要是体制性腐败,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腐败行为是“权力的资本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就是“权力的寻租”现象;腐败生长于权力又受控于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寻租性腐败的成因及其遏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平 《湖湘论坛》2004,17(4):63-64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渐进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必然经历双轨阶段,而计划机制的运作惯性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许多游戏规则难免有不完善、不稳定、不透明的问题,一方面使得各类寻租活动、地下经济活动异常活跃,公开或隐蔽地贿赂官员,进行权钱交易;另一方面政府改革相对滞后,权力干预经济以及运作上的人为性,使得创租、寻租的机会日益增多,因此寻租性腐败成了突出问题。本文试从分析寻租性腐败的特征及其成因出发,提出遏制对策,期望能达到从源头治理的目的。  一、寻租性腐败的特征寻租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所谓寻租,就…  相似文献   

8.
邹波  韩锋 《中国发展》2003,(4):17-20
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对腐败成因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从成本—收益角度看,腐败的客观基础是公共决策与决策者私人利益间的矛盾,腐败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从寻租角度看,转型期中国的寻租环境是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根源。从委托—代理角度看,腐败是民众与国家以及官员之间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的失灵。  相似文献   

9.
土地市场寻租行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土地市场的“双轨制”造成了房地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规范和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更导致了相关的腐败犯罪,其中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征地制度的权力寻租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税关系不清和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健全是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寻租的根本原因。重塑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税关系和进一步完善土地拍卖政策,能非常有效地防范、遏制“寻租”;而推动房地产企业的适度集中,则是有效遏制寻租、减少寻租社会损失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素娟 《求索》2014,(3):108-113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内部视角,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特征、企业特征三个维度,提取12个因素,系统分析其对高管薪酬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内部因素对高管薪酬结构的确定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公司规模、总资本结构等五个因素是决定高管薪酬结构的最重要因素。董事会规模和公司规模增大,会提高高管风险薪酬的比例;总负债率提高也会增加高管风险薪酬比例;第一大股东比例提高或监事会规模增大,会导致高管风险薪酬比例下降,其他因素对高管薪酬结构的作用不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强化高管薪酬结构激励性的有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管薪酬管理向来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企业高管的薪酬支付水平存在严重的无序化和非合理性。那么,高管薪酬的设定到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是否存在一个可供所有企业参考的标准公式呢?  相似文献   

12.
交钱,就不执法;不交,就加强“监管”。江西省九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以放弃监管的方式.来换取经济利益,赤裸裸收取“技术保护费”。不珍视自己的行政权力,反而进行权力寻租,其性质不仅仅是行政不作为,而且还意味着公权力的“匪化”。这种公共权力的“流氓化”、“匪化”趋势其实并不鲜见。公权力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地“匪化”,其反衬出的是权利与权力的事实上的不均衡,是公民或企业社会权利的缺位。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们的制度环境在缺乏对企业活动“制度化保护”的情况下,开始形成由官员与企业主个人之间、公权力与个体权利之间的保护与被保护、庇护与被庇护的关系.并从而形成“非制度化生存”与权利贫困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谢志明 《求索》2014,(9):70-74
基于政府管制和媒体治理理论,以我国沪、深股市2009-2011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府和媒体监管对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媒体报道能显著促进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在制度完善,不存在权利寻租的情况下,政府监管对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具有显著的积极推动作用,并且能够增强媒体对企业环境管理的治理功能.这为透视企业环境管理动机,解释政府和媒体监管对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权力是联结政府官员与公众的一种特殊产品。因此具备成本─—收益相统一的内在规定。公众是权力的所有者,政府官员是权力的行使人。政府官员行使权力类似于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与代理关系。政府官员在委托与代理关系中充当理性经济人和权力代理人的双重角色,腐败正是双重角色冲突围绕成本—收益的比较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建立成本-收益的均衡统一是遏制腐败的有效措施。因此,要提高廉洁行为的收益,以建立一支执法严明的司法队伍、从严惩处腐败分子、加大经济处罚力度等措施来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寻租行为定义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寻租定义的空缺已经严重影响到寻租理论的应用,制约着寻租理论的发展。事实上,寻租是指市场主体利用甚至制造制度缺陷谋求经济租金的行为。判断寻租行为有两条标准:一是只有当行为主体谋取的是经济租金时的行为才是寻租行为;二是谋取“额外收益”的行为如果促使初始制度环境远离了完全竞争市场制度才是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16.
企业作为分工、协作的契约性经济组织,不同利益主体对专有、专用与通用性资源的掌控决定各自的博弈力量与权力分布,企业内部权力的配置遵循关键性资源拥有者主导原则,在外部制度基础变动、内部资源重要性排序升降的过程中,企业内不同利益主体相互博弈形成的权力结构发生动态调整,并引起企业治理模式的变迁。企业治理模式在渐进式的动态演进过程中呈现出路径依赖与自适应性的特性,遵循关键性资源、权力结构、治理环境与治理机制相匹配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我国的考研热越来越热。为了对我国考研热现象至少一个方面的解释和分析,本文引进了一对启发性概念———租和寻租,认为考研过程中也存在寻租现象。我们把租定义为由于不同体制、权力和组织设置而获得的“额外收益”。寻租就是人们在某种制度环境下的行为,使个体价值最大化的努力产生的社会浪费。政治权力先进行了财富或其他实际利益的转移,但只有具有某种资格或身份的人才能分享转移后的财富,这样,具备这种身份或资格的人较之其他人就享有一块额外收益。获取这种身份和资格的努力就是寻租,无论获取活动是否合乎形式公平的…  相似文献   

18.
党政机关干部腐败的基本方式就是运用手中的公共权力去与经济财富交换,即权力寻租。如何有效地制约权力寻租,总结张家港市的做法,一条关键措施就是创新制度,通过严密规范的制度,加大寻租的“成本”,减少寻租的“收益”,从而有效地防止腐败。从制度上全面、有效地制约权力寻租,应努力做到“三不”,即通过有效的制度创新,使党政干部不能为、不敢为和不愿为。这三个方面的制度创新,必须相互配合,三管齐下,形成和发挥整体合力。创建使党政干部不能寻租的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市场机制的直接干预,是制约权力寻租的一项根本措施。各级…  相似文献   

19.
论权力寻租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顺发 《湖湘论坛》2002,15(5):40-41
权力寻租源于寻租活动,它是在权力对资源扭曲性配置前提下的一种权力行为的买卖活动。要遏制这一“活动”,本文提出应采取权力制衡、资源配置市场化、增强决策透明度等措施。(一)“权力”,英文“power”,是个专用名词,往往同职权、官位联在一起。不同的社会以及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其权力产生的方式不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从人民中产生,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各权力的执掌者是人民所赋予权力的委托代理者。这一委托代理者,我们通称为官员。人们知道,官员是执行民意,并由民众委托执行民众赋予的权力的人。在民众与官员之间…  相似文献   

20.
控制权能满足因名誉、地位提升所带来的心理满足及在职消费利益,因而能对企业高管人员产生激励。当薪酬激励的作用受到局限时,将能力、品德作为控制权激励合约设计的依据,将产生以下好处:可克服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促使其提升能力水平并注重自己的声誉,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收益。探讨企业高管人员的品德能力状况与其控制权大小的关系,研究表明:控制权大小与被授权人品德能力的匹配程度,将决定激励的效果,事实上这是一个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博弈过程。只有当高管人员的品德能力在较高水平时,授予其较大的控制权,才能实现激励效应最大化,否则,可能产生负面的结果。值得说明的是,控制权激励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声誉机制、职业经理人市场选聘机制的完善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