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艺术思辨王国的历史足音──20世纪西方文论的社会学诠释欧阳友权20世纪西方的文艺理论是以新说蜂起、流派纷呈而别具异彩的。由于文艺创作上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的波诡云涌,以及诸多哲学流派、心理学流派和语言学流派的加盟,使得这个时期的西方文论从范畴到体系、从观...  相似文献   

2.
现代派文学     
<正> 现代派,又称先锋派或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派、新小说、存在主义、黑色幽默等等文学艺术现象的总称。上世纪末至本世纪20年代,现代派由萌发到旺长,继而成为具有西方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刚刚过去的20世纪,可以说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在精神文化方面亦如此。仅就西方文艺思潮来说,19世纪曾风行一时的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渐成强弩之末,而唯美主义和象证主义等新生流派则为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开辟了道路。从世纪初的末来主义开始,各种先锋派文学艺术不断涌现,如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和存在主义文学等等,文学史家一般将这些有别于现实主义的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4.
贺利 《前沿》2004,(7):182-184
在 8 0年代中后期 ,新写实小说注重“写实” ,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 ,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它不屑于相信生活中已有崇高 ,以写真为主要特征 ,把文学的视点下移 ,把视野拓展到普通人的现实中去 ,体现了求“真”务“实”的艺术精神 ,丰富了新时期文学创作 ,开创了一种更为丰厚、更为博大的文学境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艺术观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中国形态为中国民众所认可、接受、遵循的过程。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大众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艺术观与艺术的中国化、艺术的民族化、艺术的产业化、艺术的素质化四个方面取得共识和进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主义”(又称“先锋派”“现代派”)文学是概括了若干现代流派的复杂的文学现象,它在世界文学潮流中影响较广,对它的争议也不少。近年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艺的复兴繁荣,文艺界对西方现当代文学进行了重新评价,同时出现了一些适当吸取现代派表现手法的优秀文艺作品,促进了我国文艺的新发展。但是,有关现代派的艺术认识和艺术表现,它的美学意义,至今仍有争议。本文试图就几个主要问题作点浅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短短几年,新潮小说已是历经宠辱了。评论界时而视新潮小说为尽压“六宫粉黛”的皇后,奉给它先锋派的桂冠;时而又贬之为“伪现代派”,给以冷遇,似乎它已寂寞成“独坐说玄宗”的白头宫女。真是说不尽的新潮小说。究竟如何评说这一文学现象?《湖北社会科学》杂志社约请华中师大文学评论研究生班于三月十五日在桂子山就此问题进行了座谈,研究生们无甚顾虑,抵掌而谈,时有交锋,侃出不少饶有兴味的话题。小说的迷宫新潮小说在艺术追求、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上都有别于现实主义小说。这次座谈的首要话题便是:新潮小说是什么。与会者绕过概念的“黑箱”,对新潮小说(或曰现代主义小说、先锋派小说、实验小说、探索小说)并未作过多的界定。新潮小说的出现最初是对西方现代派作品技巧的剥离和移置。这主要指以王蒙为代表的“东方意识流”作品和“寻根派”作品,及至八四、八五年开始出现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  相似文献   

8.
《南京!南京!》再一次提醒我们,这样的帝国主义题材是不能用现代主义的形式来支撑的,这也说明,在成千上万的二战电影中,以现代主义的镜头和形式去展开的。总是遭受人民的口水。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哲学视域下中国艺术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求索》2012,(6):202-204
20世纪初以来中国艺术观念随着社会体制与文化意识形态的变革而不断的发生变化,形成了由传统艺术观到现代艺术观的演化,艺术元素由中西杂糅到非物质语境下的多元重构,这种嬗变过程正是由单一的艺术体验走向多元创意的艺术体验,由盲从与混乱走向个性与从容的真实写照。这是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艺术观为适应时代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文化哲学的问题意识和基本意义始终关联于这一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王昌忠 《求索》2007,(5):179-181
冯至诗集《十四行集》的现代主义精神除了体现在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蕴外,还表现在现代主义美学风范上。戏剧化特质正是这种美学风范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析戏剧化诗学观念、戏剧化诗思结构和戏剧表现手法的具体运用,可以看出《十四行集》戏剧化特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本期人物     
《今日浙江》2013,(8):60-60
金一德是恬淡自守的学者型艺术家,凝聚了自杭州国立艺专时代起就已明确的重学术研究的优秀传统,其严谨、朴素、激情内蕴的品格,渗透在他整个艺术生涯甚至所有艺术作品中。由于师从中国早期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先驱——倪贻德教授,他的画风尤重现代主义,特别是表现主义手法,走到了同时代很多艺术家前面。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的领导艺术观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领导艺术充分继承发扬了党的历史传统,历经了主政地方到十八大后治国理政的不断延伸和发展。我们从"立心、立言、立行、立规"四个方面对习近平领导艺术观进行阐释,旨在体现其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郭沫若早期创作的现代主义倾向邹永常郭沫若早期的创作带有浓郁的现代主义色彩,这使它在“五四”文坛别具一格,异峰突起。追根溯源,这除了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之外,还与郭沫若独特的气质秉赋和特殊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郭沫若出身于一个颇有个性的家庭。祖父是执掌...  相似文献   

14.
欧阳慧 《求索》2008,(7):97-98
对中国传统科学艺术观的理解不仅是科学层面的观念,更重要的是上升到哲学理念,本文中倡导的是在正确认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中扩展传统的造物思想。而明式家具的品格特征又充分证实了中国人在传统哲学思想下的高超技艺。  相似文献   

15.
邹昊 《求索》2011,(11):212-213,227
废名的乡土小说写作,是在意欲独立营造文学的梦境,塑造一种“静穆、和谐、优美、典雅”的乡土中国镜像。为了实现对这种诗意乡土中国镜像的建构,废名建构了属于自己的乡土小说艺术观并将这种艺术观念实践于具体的乡土小说书写之中。废名认为,小说写作绝对不能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模仿,而是在与现实生活拉开一定距离之后所进行的审美性观照,只有如此,小说写作才能获得“诗意”与“梦幻”般的艺术世界;而这这种艺术世界,才能是“关”的世界。本文即意在通过结合废名具体的乡土小说文本,在“文学梦境的追求”、“叙述静穆和谐的乡土镜像”、“独特意境的营造”三个具体的角度上,展开对废名乡土小说艺术观的探析。  相似文献   

16.
与以往的任何世纪相比,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艺思想之活跃和流派之多达到空前水平。这是人称“主义们”的世纪。不过其主要思想及其发展,我们可以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加以概括。对十九世纪来说,现代主义是一种思想的反动或发展。同样,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或发展。如果我们把1917年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谢克洛夫斯基发表的论文《作为手段的艺术》算作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开端,那么1922年《荒原》和《尤利西斯》的出版便标志着现代主义文学的成熟。文学史家常称现代主义阶段为“艾略特”或“乔哀斯”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义音乐和现代主义音乐是西方音乐文化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浪漫主义之父卢梭的一些音乐美学思想可以看作是西方音乐美学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音乐美学转变的一种过渡形态。正是卢梭在继承西方古典主义音乐美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突破,从而为浪漫主义音乐美学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样,审美现代主义之父尼采的音乐美学思想也可以看作是浪漫主义音乐文化向现代主义音乐文化转变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尼采在继承浪漫主义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审美现代主义的音乐美学思想,从而为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卢梭和尼采可以看作是西方音乐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所谓现代主义,就是以现代性为目标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趋向和实践活动。从哲学角度来看,所谓现代主义哲学,就是指从笛卡尔开始的理性主义哲学、启蒙运动,19世纪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孔德的实证主义,20世纪的马克斯·韦伯的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等。与现代主义不同,“后现代主义”原仅指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  相似文献   

19.
论江泽民的领导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实施正确领导的出发点、总要求、根本途径、具体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江泽民的领导艺术观。  相似文献   

20.
马晓华 《前沿》2005,(1):177-178
20世纪中国文学对欧美文学思潮的借鉴与融合服务于文学的功利性目的 ,是主动的、有意味的选择 ;与中国特定的文化语境相结合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文学形成的影响也就发生了质的变异。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 ,是现当代文学现实主义主潮中的一种变奏 ,它的消长起伏隐喻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