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小玫 《时事报告》2009,(3):59-60
在一本叫做《老外侃中国》的书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太喜欢夸耀了,你们常常说你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欧洲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呢!你们知道吗?”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原来外国人竟是这样看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任茂东 《中国人大》2012,(10):26-26
中国经济的崛起,为全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居住、就业、投资甚至移民。当前,中国亟须建立一个常态的行之有效的移民管理机制。2012年4月26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外国人入出境及居留、就业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委员们围绕外国人就业、“三非”外国人治理、惩治外国人境内犯罪等问题发表了多真知灼见,特在此摘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离骚》、《资治通鉴》、《红楼梦》、《鲁迅选集》……这些著作的英译本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而率先将它们介绍给世界的中国人便是杨宪益。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与广西》序言赵富林我们党卓越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继毛泽东之后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的一位伟人!国际友人和世界各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有过许多赞颂。但是,不论外国人怎样称...  相似文献   

5.
唐人的视野比任何一个朝代的中国人都更为广阔,外来文明的炎炬比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传播得更远。胡汉风俗融会的结果竟使司法参军无法捕捉“胡贼”。值得深思的是,盛唐之所以成为外国人云集聚居的有魅力的地方,不单是它具有开放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文明世界的优越性。我们不是简单地在述说过去,而是在启迪未来,激发中国人的奋斗精神和迈向新世纪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要回答世界的是———中国在未来的世纪里还能不能保持像这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的高发展速度?中国在未来的世纪里能不能继续保持社会稳定?如果中国在未来的世纪里强大起来,会不会对他国形成威胁?中国一答世界中国需要回答世界的第一个问题,是外国人经常向中国人提...  相似文献   

7.
2004年8月15日,公安部和外交部发布《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这标志着中国“绿卡”(即“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制度正式启动。据介绍,“绿卡”制度的适用对象概括起来有四类:一是高级管理人员,二是投资者,三是专家型人才,四是家庭团聚人员。具体是指在对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8.
1、中华人民共和国尊重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外国人在宗教方面同中国进行的友好往来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2、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境内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活动。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宗教团体的邀请,外国人可以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3、外国人可以在其住所和经县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指定的场所举行非中国公民参加的宗教活动。久沙烟人在中国境内经所在地宗教团体同意,可以邀请中国宗教教职人员为其举行洗礼、婚礼、葬礼和道场法事等宗教仪式。5、外国人进人中国国境,可以携带自用的宗教印刷品,宗教音像制…  相似文献   

9.
观博之辩     
《上海支部生活》2010,(7):10-1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人站起来了,富起来了,有道是“仓禀宗而知礼节”,加之我们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按说文明素养应该不成为问题,但事实无情又无奈地告诉我们,经济的富裕并没有自动改变中国人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外国人译“积毁销骨”的笑话据说外国人翻译中国文字,最怕遇着成语。成语9有短短的四个字,却包含着相当复杂的故事,外国人耳10个单词来翻译出不见得能说透,还常有曲解的事性现。以成语“积毁销骨”为例,此语的原意是说毁谤大多,将使人无以自存。法国一名翻译家将...  相似文献   

11.
神圣国门岂容践踏外国人在华犯罪现象透视敖江波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古老的中国正以伟大气魄拥抱世界,以她那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国人。据有关部门统计,在过去的10年中,外国人在我国的出入境数量急剧增加,从1985年的2727万人...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小平     
晋思 《创造》2004,(8):4-6
今天被珍藏的粮票、布票等等,往往易勾起人们一段难忘的往事,那是人们的心灵之痛,说起它,就易勾起过去那永远吃不饱的感觉。记得那时留在记忆中的一个故事:有一人奉命出国,在机场候机时,因看错价格而向售货员提出要购买一条香烟,而此烟价格极贵,此君话一出口,立时围上许多外国人,他们不相信这个中国人能买得起这么贵的香烟。明白过来的中国人矛盾了,是要国格还是退货,面对外国人,中国人毫不犹豫地拿出公款,买下这条烟。外国人惊叹了,中国人真了不起!中国人为了国格而毅然拿出公款的行为受到领导的表扬,也受到人们的推崇。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当时说起来都由衷地赞叹,他真为中国人争气。因为在那时,我们只知道外国人跨进中国,总是被中国惊呆了,自带的黑面包只能躲在被窝里悄悄吃。而中国人也讲究个不在外国人面前丢脸,这就是保持了中国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3.
袁南生 《同舟共进》2013,(11):12-15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习总书记也曾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海洋大国。如何充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以文明转型为基础,增强海洋大国意识,突破长期以来的海洋困境,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强国,是摆在国人面前的历史性任务。【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并不落后】中国以龙自诩,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称,龙的固有属性与海洋分不开。从自然地理条件看,中国是海陆复合体国家,既有海洋性又有大陆性。  相似文献   

14.
2009年8月18日《辽宁日报》刊登张小龙的文章,继多家地方语文课本连年删减鲁迅作品篇目后,最权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开始对鲁迅“下手”了,新版语文教材,(《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悄然消失,沈从文、梁实秋、金庸等人的文章“取而代之”。“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这是鲁迅对果戈理的评价,又何尝不是其自身情怀。当中国日渐富强,当国人早已奋争,鲁迅的作品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匕酋投枪”功能,变得“无足轻重”,实乃幸事。“落选”语文教材,鲁迅当笑。但究思鲁迅作品遭冷眼的真实原因,我们却笑不出来。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使中国这条沉睡多年的东方巨龙腾飞起来,全球瞩目的成绩和中国人特有的善待外来者的热情及古老的东方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留学、经商打工和进行各种交流。于是,大批各种肤色的外国友人踏上中国的国土,在这里与国人友好相处,做守法的外国公民。但是,也有少数外国人,无视中国的法律,与中国法律桕悖的行径时有发生。为了维护国法的尊严,维持本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表示: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16.
数字     
22万人 公安部的消息,截至2011年底。在华就业外国人约22万人,约占在华常住外国人总数的37%。主要为三资企业工作人员、教师、外企驻华机构代表。 4.8万亿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48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的瞩目点。对如何促进外国人认识中国,政府也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这固然是好事。但从我的经验看,还有更有效的办法,即通过影响外国人,再由外国人去影响他们的国人。我建议邀请一些与中国友好的国家组团来华参观访问,代表团可由在它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组成,让他们真实体验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回国后以他们自己的语言准确、真实地报道中国——在某些问题上,外国人说一句话比我们自己说一百句更管用。  相似文献   

18.
文明天津     
刘丽 《天津人大》2006,(7):43-43
靠近渤海,大海让天津拥有了一份豪情,一份中国人固有的胸怀,一份开放的心气。我所爱的城市更是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十一五”总体规划.这是全中国对她的肯定,认同她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背景,还有她的文明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京工作生活,对北京人来说,在街上碰到几个外国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不仅会在旅游景点遭遇大批洋面孔,还可能有一些外国朋友或外国邻居。这些外国人一边克服着异国他乡的陌生感,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人信仰什么,常常引起外国人好奇。因为世界上自认为有宗教信仰的人,据统计约占全部人口的84%。确实,大多数中国人不信仰宗教。因此有外国人经常问,既然没信仰,那你生活有什么准则?用什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