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这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性的论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倡导;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载体的阐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解读;通过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多重对象的论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前提的探索。毛泽东对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
程婧 《党史文苑》2010,(5):38-41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这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性的论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倡导;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栽体的阐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解读;通过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多重对象的论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前提的探索.毛泽东对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施秀莉  张士海 《求实》2012,(3):14-17
毛泽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使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前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教育与自觉相结合的基本路径。当前,运用教育与自觉相结合方法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这既是目前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研究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得出的最主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通过农村调查活动,毛泽东积极推进土地政策向农民实际利益的转化,激励民众选择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动员农民参加革命.积极推动在中国农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毛泽东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建军,探索和解决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时最紧迫、最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在交流和传播过程中既存在互补和融合,也不乏碰撞与冲突,马克思主义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同样如此。要卓有成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必须使马克思主义走近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具有中华民族的形式和风格,必须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特点,并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的情感与心理特征。概言之,中华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土壤,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视角,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也是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6.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先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毛泽东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善于转化、善于融合和善于表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重温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对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郑海祥 《求实》2012,(9):7-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除了从政治意义或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论证外,还应该从文化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深入分析:从历史的传播轨迹来看,文化契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心理基础;从现实的实践过程来看,多元文化并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代的文化境遇;从推进的路径选择来看,文化繁荣发展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大众传媒在发挥积极传播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今后。应通过创新传播新模式、建立和完善大众传媒的体制机制及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传媒专门人才等途径,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艺华 《湘潮》2013,(8):16-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七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步入新的机遇期。理论界从多视角、多层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行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专题研究中附带提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题研究中兼顾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当代中国的背景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描述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以毛泽东、李达、艾思奇等人为个案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运动成功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体的主要作用,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提供了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党的主要领导人重视和引导土改运动,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地方政府发挥具体执行机关的作用,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体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政策,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用",并身体力行;土改工作队积极开展群众动员工作,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宣传,主动参与土改运动;农村精英群体作为二次传播中的传播者,他们既是受众,也是传播主体。  相似文献   

11.
高乃云 《求实》2012,(10):8-11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大战略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较为复杂,表现出理论创新不足、针对性不强、传播方式落后、传播人才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测评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分析透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现实问题,积极构建适应新形势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和长效机制,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有效性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是人们的理性认识与情感生成的辩证统一过程,决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在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党极其重视情感工作,加强情感动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通过有"情"传播,激起受众的情感共鸣;重视情感体验,促进马克思主义内化;渗透日常生活,满足受众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13.
邓文钱 《党史文苑》2012,(2):58-59,78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机制规律,有助于加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效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内在的传播机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在于充分发挥传播者的主导作用,实现传播形式的科学化和大众化,促使传播技巧的生动化和丰富化.  相似文献   

14.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是要以逆理论生长进程为路径,全面宣传学习、读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靶向传播,精准定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对象,也就是当代的大学生,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三是要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5.
孙梅 《世纪桥》2013,(1):85-86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渠道,同时又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念的界定,进一步论证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思想理论教育要起到积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内涵;二是重点突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教育;三是深入加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虹 《新视野》2012,(3):28-30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切认识和自觉担当,在语言形式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开拓性探索:感悟大众生活,使马克思主义简明扼要;贴近大众情感,使马克思主义通俗易懂;契合大众认知,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创设大众语境,使马克思主义富有感召力。从而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有是一个接收的过程,同时又有一个传播的过程。本文从过程论的视角,诠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即以明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原则为传播起点,以架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内容为传播节点,以寻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与途径为传播终点及下一个目标阶段的传播起点,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5,(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必须解决好三个基本前提:正确认识马克思及其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对象的主体愿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主体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正处在拓展与反思相结合的阶段,反思的深度直接决定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通过对重庆市机关人员的调查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要重视下述四个问题:人民群众陷入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说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误解;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因素不在理论界,而在于党内的腐败现象;与网络、广播、电视、动漫等显性载体相比,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这一隐性载体更为重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手段中除了要重视“术”的运用外。更要重视对“加强人文关怀”这一“道”的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