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辉 《台声》2007,(Z1)
她的温度始终如一不认识她的人会觉得她接近冰点认识她的人却知道实际上她以达沸点她不喜欢轻易抛出自己的情绪于是她选择了音乐来表白她的心声一个极具个性的创作型女歌手她就是潘美辰“我想要一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受伤地时候,我会想到它。”,潘美辰的这首歌,唱碎  相似文献   

2.
刘艺 《世纪行》2006,(5):21-22,27
在全国翻译界,有一个人的名字很响亮。 在湖北出版界,有许多人不认识她。因为她执着于事业,低调于人生。  相似文献   

3.
不等爱情     
爱上一个人,常常这样说,我等你,五年,十年,五十年,好不好?似乎很坚贞,又有点无可奈何的哀怜。认识一个女孩,为了一个男人等了五年。从她认识他,从她爱上他,她一直都在等,等他爱上她。五年来,她不理任何异性的追求或者淡如水的友谊。她守身如玉,清清白白。她28岁了。他知道她所做的一切,他知道她等他,只是他不爱她。他先后有了几个女朋友,过去式,现在进行式,将来式,都不曾考虑她,她都知道。她一个人内伤。她还是等。她希望云开日出之时,就像歌里唱的:万丈阳光照耀你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感动于她的执着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陷阱     
曾经有人问我:认不认识她?我想说,不认识;又想说,认识。为什么如此矛盾呢?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我的的确确一次也没有见过她。可对她,对她认识的人和围绕她发生的一切,却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都说她很美很美。如果一个女人拥有一个“很美”,想必她已是美得可以了。而她竟拥有重叠在一起的两个“很美”,对于她来说,就不能不算是一种灾难。诸如红颜薄命、红颜祸水一类的褒贬就是专指。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是在一张漂亮的名片儿上。平日里骄傲狂放,自认“眼中有水”的一位朋友,将手中一张薄薄的名片儿翻转若干次,口中喁唱:“好一个…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下的蕲春一中,出了一个全国优秀班主任——余友梅。消息一传开,她的同志、亲友,她现在的学生,学生家长,纷纷向她祝贺。就是那些远在祖国四面八方的学生也纷纷寄来贺信。不认识她的人则打听着:“余友梅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就让我们作个简介吧:她是一  相似文献   

6.
用爱心回报社会———记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赵燕本刊特约记者李纯勇知识的丰富和个性的成熟,会赋予女人特有的气质和风度。———〔英〕狄更斯了解她的人说她善良,认识她的人说她慈祥,理解她的人说她很谦虚。她是一位好妻子,也是一位好母亲,更是一...  相似文献   

7.
素娥     
认识素娥纯粹是因为工作关系。素娥是当年某名校轰动一时的人物,她的故事,足以感动每一个人。 年少时,在一次跳高运动中她意外摔坏了脊椎,从此坐上了轮椅,并随时面临死神的召唤。好强的她不甘于命运的捉弄,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愣是以高分考上了一所名校,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更令人感动的是,在那所坚持打破常规录取她进校的大学里,她的同学们给予了她无私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九妹     
九妹贾辉九妹没当过警察,但有许多警察朋友。我也是其中一个。九妹说她的“警缘”多亏了我,听着这话,我心里挺感动。我知道,一个人能影响另一个人的好恶,这是不容易的。认识九妹是7年前夏季一次文学笔会上。那时她还是一个单纯、活泼的小女孩。小巧的身材,瓷娃娃般...  相似文献   

9.
阿兰 《两岸关系》2005,(1):62-63
2004年12月15日,蒋经国的夫人蒋方良在台北病逝。在蒋经国权倾一时的年代,认识她的人并不多,在没有蒋经国的现在,知道她的人就更少。  相似文献   

10.
”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地容她爱你?”又一次读到冰心老人的这句话,又是一年母亲节。是呀,那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无论她富有还是贫穷,黑发还是白发,只要有你,她就会不遗余力地去爱你。她的爱,就像是一束缤纷多彩的康乃馨,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了一种爱,是你用一生的时间都享不尽的爱。  相似文献   

11.
一个苹果绿的出口,它是环保的,是不妨碍别人的,是可以让自己心灵恢复弹性的。一次朋友聚会上,我认识了米拉。那一天,她抹着苹果绿的眼影,显得格格不入。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所以看了她一眼后就收回了目光。那天,我一直很少说话,因为出门时我跟家人吵了一架,情绪不太好,加之长久以来生活压力过大,已没有太多能让我高兴的事,工作、家庭,像个停不下来的磨盘。我一个人坐在一边闷闷地喝着酒,想着自己不知所以的未来。这时,米拉端着酒杯微笑着走了过来,我起身准备回避她:这个人怎么这样自讨没趣?可是她却开口说了一句:“我知道你心情不…  相似文献   

12.
案例:赵燕今年22岁,家在河北邯郸农村,在北京做过一年保安,负责某幼儿园的执勤任务,前几个月老家的人经常给她打电话,要她赶紧回家,她以为家里有什么急事,便向公司请假,急匆匆地回了家。没想到,到了家,母亲要她立即嫁人,“夫婿”是同村一个年轻的企业家王三桂,赵燕虽然和他认识,但是并不喜欢他,可是家里连聘礼都收了。赵燕的父亲原先一直在外做生意,由于经营不佳,欠了不少债,无意间王三桂知道了,便同意帮赵燕的父亲还债,条件是让她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如果不嫁,王三桂便会带人要钱,还会让他们家在村里呆不下去。迫于无奈,赵燕只好遵从父母…  相似文献   

13.
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大学生从警一年就因查获17名在逃人员而荣立三等功,第二年查获的110人中有26名是在逃人员,第三年又有35名全国在逃人员进账。她成为全路查堵女状元。来,咱们一起认识认识她……  相似文献   

14.
王玺 《中国保安》2005,(10):52-54
前段时间,我们家搬到一个新的住宅小区,收拾废旧书报的时候,我到楼下找来了一个等着收废品的人,当她动作麻利地拆装捆绑称好我堆放在楼道里的东西,抬起头来跟我谈价钱的时候,我才惊讶地发现,在那顶破旧的帆布帽子下面,竟隐藏着一张年轻的、非常俊秀灵气的脸庞,和我平时见的收废品的人形象太不一样了。好奇心大增的我禁不住问她:“你是哪里人,你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干这个呢?”话一出口,我就意识到这话问得挺让人尴尬的,“湖北黄石。”她淡淡一笑。我和翠菊就这样认识了,交往几次后,她断断续续地告诉了我她的故事:我今年20岁,老家在湖北黄石农…  相似文献   

15.
生活的本质     
我的母亲是个文盲,除了看得懂自己和家人的名字外,就少有认识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交流,即使我和母亲谈论网络问题,她也有自己的见解,当然,这样的见解对内行人来说显得十分好笑。来城里的日子里,她总觉得我一个人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和网络里的人交流,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既花钱,又伤身体。母亲相信运动,认为一个不运动的人是十分可怕的。她就运动了一辈子,耕种了三亩地,一年三季。然后养蚕、养猪、养  相似文献   

16.
刘永华 《楚天主人》2009,(11):52-52
《楚天主人》从创刊到今天走过了16个春秋。这些年来,她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借此发行200期之际,我对她谈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李子 《福建乡土》2008,(2):15-16
你一定要跟我一起认识苏文菁,一定要跟我一起读她的《福建,海洋文明发源地》。因为,这样的人目前福建只有一个,这样的理论目前世界只有一个。冲着她的理论贡献,她有权被叫作发现和伟大。  相似文献   

18.
岳母毛玉珠     
赵谦益 《世纪行》2012,(10):47-48
现在只要认识我岳母毛玉珠的人,无论老少,没有不为获赠她的一张国画而备感庆幸和欣慰的。  相似文献   

19.
警察的孩子     
南江 《现代人事》2001,(6):38-39
笔者单位在家属院空地安置了一些老少皆宜的健身器材,目的不言而喻。但外单位的一些人也经常进来“使用”,弄得本单位的干部职工、家属子女反而锻炼不上。不得已,单位只好严格管理,严禁夕:面的人员动用。一日,管理员见一个玩走步器的八九岁的女孩不认识,便问她叫啥,是谁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正>珠穆朗玛的高耸云端和巍巍昆仑的庄严肃穆犹如儿时母亲,她巍峨高大身躯披挂长江黄河之玉带,婀娜多娇。孕育着炎黄子孙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百世流芳;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屹立在日出的东方,抚育华夏包括两岸洒洒洋洋的儿女。说起琼瑶,我们大概都不陌生,从她那一部部荡气回肠,千回百转的小说中,我们认识了琼瑶。看过琼瑶小说的人都说,琼瑶怎么那么会编故事。那是因为你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