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继兴 《各界》2013,(11):40-41
1947年春,已双目失明的著名学者陈寅恪偶读《花随人圣庵摭忆》,想起已在十年前便因汉奸罪被处死的该书作者黄浚,有感而发,写下一首《丁亥春日阅花随人圣庵笔记深赏其游吻台山看杏花诗因题一律》。诗曰:  相似文献   

2.
3.
徐培培 《各界》2008,(4):21-23
汪精卫叛变投敌,一直是历史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投敌的原因、情形等,随着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的死亡,成了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陶希圣,算得上汪精卫的左膀右臂,逃敌复归,对汪精卫和自己的行为留下"毒酒论"之说:好比喝酒,我喝了一口,死了半截,发觉是毒酒,不喝了;汪精卫喝了一口,发觉是毒酒,又索性喝下去.……  相似文献   

4.
5.
读传记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哪怕是坏蛋的传记也不例外。最近读了当年大汉奸陈公博的传记,就有了一点有趣的发现,那就是他并不是一开始就铁了心想当汉奸。他不但顾虑重重,还劝汪精卫暂时不要与日本人来往。汪精卫与日本人勾结他并不赞成,发“艳电”向日本示好更不赞成,但又说服不了汪精卫,因为汪精卫地位比他高,资历比他老。到香港以后,他以侍奉老母为名,隐居起来,闭门不出。他早年丧父,母亲多年守寡,现在尽孝,谁也说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6.
7.
李兴濂 《各界》2011,(12):2-2
1876年(光绪二年)12月,57岁的郭嵩焘,带着学习西方“强兵富国之术”,探究“其所以通民俗而立国本者”的豪情壮志,出使英国,成为清朝政府正式派出的第一个驻英法公使。  相似文献   

8.
葛美菊 《各界》2011,(12):69-71
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5月,日本政府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无理要求,并从东北调大批日军入关,以武力相要挟。10月,日军在河北香河指使汉奸暴动。11月,日军又策动汉奸进行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活动”。与此同时,平津地区的日军开始加紧演习,进行挑衅。日本特务到处横行,大小汉奸及日本浪人公然游行,叫嚷“...  相似文献   

9.
正1841年7月21日,对时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来说,是倒霉的一天。他的船遭遇台风,主桅杆断裂,同船10多人被困在无人荒岛上,只剩一些食物、一块防水布和8瓶杜松子酒。幸亏遇到一名中国水手,同意送他们回去,但收费3300元。此时中英正为鸦片战争打得不可开交,清廷采取金钱刺激手段:擒获义律赏洋银10万元,生擒白  相似文献   

10.
周惠斌 《各界》2011,(12):67-68
周作人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错综复杂、充满矛盾。周作人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臣,是对日本军阀深恶痛绝的清醒之士,又是出任日据时期教育督办的民族罪人。他在日伪时期充当了为国人不齿、为士林所共愤的落水汉奸,不能不说是他一生难以回避的最大的耻辱所在。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时期的"汉奸"乱象一直是鸦片战争史研究中"谈而不精"的问题。也是困扰研究者"悬而未决"的问题。更是使读者"困惑不解"的问题。期间虽有学者多次谈及自己的疑惑,也有学者对此期的汉奸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但都未全面对该时期的"汉奸"乱象进行精细的划分,深层次的历史探源,以史为鉴的历史审视。借助学者之疑思,笔者就该时期"汉奸"群体之类分、"汉奸"乱象之探源、历史眼光之审视三个视角,浅议对该时期"汉奸"乱象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韩福东 《各界》2014,(2):9-11
早上8点整,楮民谊刚刚洗漱完毕,静默偃坐于床上。这里是苏州狮子口第三监狱礼字监二号囚事,6名法警开门而入,他们准备提领褚民谊前往监狱教海堂临时布置的法堂,对他进行最后一次审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开放的操盘者、改革开放的开拓者、经济特区CEO,这是国内外媒体给予谷牧的高度评价。他既是毛泽东时代的副总理,也  相似文献   

14.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